文/丘麗梅
別人來聽你的演講,是希望有所收獲的。因此,若能從聽眾的切身問題入手,你的演講一定吸引人。
在2019 年第八屆“民營企業(yè)家學習節(jié)”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做了《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奮斗》的主題演講。他說:“心理學家赫伯特·奧托說,普通人的一生只使用了自身能力的4% 。你沒有干過,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做難事,絕大多數(shù)人的絕大多數(shù)才華就會被磨沒。平淡最消磨人的志向。像我們沒有起跑線優(yōu)勢的,想要有所作為,必須著力于克服平淡。要敢于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敢于舍棄輕車熟路,敢于打破自我形成的固定節(jié)律,敢于把自己逼到墻角。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從習慣和環(huán)境營造的惰性中解脫出來。藏族詩人饒階巴桑說:成熟的年齡,多余的是成熟。我們哪個人內(nèi)心沒有過火花?又有幾個人能夠?qū)⑺鄢苫鹧??我們哪個人沒有自己的理想,幾十年風雨過去,又有幾個人還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就像詩人艾青寫的那句詩一樣,‘當死亡還沒有來臨,把能量都發(fā)揮干凈’。不是說死亡已經(jīng)來臨,而是說這個人能量特別大,可惜的是什么都沒發(fā)揮出來?!苯鸾淌诠奈杳駹I企業(yè)家不要甘于平淡,要敢于走出舒適區(qū)、干困難事才有所得,而這種鼓勵,正是他們需要的,因此很好地吸引了聽眾。
而在耶魯大學的一次畢業(yè)典禮上,面對不知社會深淺、對前途有些茫然的畢業(yè)生,甲骨文總裁拉里·埃里森一開口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說:“耶魯?shù)漠厴I(yè)生們,我很抱歉——如果你們不喜歡這樣的開場。我想請你們?yōu)槲易鲆患?,請你好好看一看周圍,看一看站在你左邊的同學,看一看站在你右邊的同學。(同學們感到莫名其妙,但還是看了)請你設想一下這樣的情況:從現(xiàn)在起5 年之后,10 年之后,或30 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邊的這個人會是一個失敗者;右邊的這個人,同樣,也是個失敗者;而你,站在中間的家伙,你以為你會怎樣?一樣是失敗者。失敗的經(jīng)歷!失敗的優(yōu)等生!說實話,今天我站在這里,并沒有看到一千個畢業(yè)生的燦爛未來。我沒有看到一千個行業(yè)的一千名卓越領導者,我只看到了一千個失敗者。你們感到沮喪,這是可以理解的。為什么,我,埃里森,一個退學生,竟然在美國最具聲望的學府里這樣厚顏地說?我來告訴你原因……”失敗或成功是畢業(yè)生最為關(guān)注的話題,關(guān)于未來,他們能不專心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