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安
元朝時,我國就有“九儒十丐”一說,即把人分成等第。
那么,九儒十丐前面的八等人又是些什么人呢?據曾經身受元人不平等對待的兩個最有名的宋末遺老謝枋得、鄭所南的文集中記載,九儒十丐之說大概始自元朝。謝枋得在其所著《疊山集》中說:“滑稽之雄。以儒為戲者曰:我大元朝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貴之者,謂其有益于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賤之也。賤之者。謂無益于國也?!?/p>
謝枋得只告訴我們元代分人為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卻沒有說三、四、五、六等是哪一類人。鄭所南著《鐵函心史》,填補了這個空白。其《韃法》曰:“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文中的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是無疑的,七獵八民,則不如《疊山集》七匠八娼說得明確,因為古代“民”的含義范圍較廣。
由此可知,元代分的十等人應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將儒位列娼之下、丐之上的第九等,把讀書人、知識分子貶低到如此地步,難怪毛澤東說他們“只識彎弓射大雕”。
其實把人分為十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即有之?!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疤煊惺?,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边@里說的十等人,應是一王二公,三大夫四士(此四等屬于貴族),五皂六輿,七隸八僚,九仆十臺(此六等屬于奴隸)。只不過當時的十等人與元朝的十等人不同罷了。
(責任編輯: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