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連
【中考真題】
讀書學習,塑造著我們的性格。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凡是所學,皆成性格。
生活充滿酸甜苦辣,蘊藏著學問和智慧,是一本無字天書,生活中所學到的,也會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性格。
對此,你有什么經歷、體驗和思考?請以“學習與性格”為標題,寫一篇文章,在主題班會上與同學交流分享。600字左右。
【文題解讀】
本題材料主要強調學習的行為和經過對學習者性格的影響。因此,雖然標題是“學習與性格”,但側重點應該放在學習對性格的影響上。當然性格也會影響學習的內容和過程,在這里應該是一個螺旋式循環(huán)的過程,即學習的內容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執(zhí)行,從而再次影響性格……如果單方面寫性格對學習的影響,則有跑題的危險。
從寫作角度上講,影響學習者性格的可以是學習的類別、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過程。而這里的“學習”可以是材料中提到的具體科目,可以是廣義的知識學習,也可以是生活的體驗經歷。積極的學習內容對學習者的性格有著正面的影響,反之亦然。
從文體選擇上講,用議論文的形式闡述當然比較直觀,但可能比較難以寫出新意。不若記敘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更為具體生動,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佳作示例一】
學習與性格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陳妍言
爺爺是家鄉(xiāng)村子里三十年的老會計。九歲上,學插秧、犁地、掘筍、識禾,也學認字讀書。我大了,他老了。新年歸家,黃昏日暮,宅子閣樓頂?shù)谋〖喆扒?,老式紋花的木桌上,攤一份報、兩本書——老人發(fā)絲花白,手執(zhí)一只銀灰色舊鋼筆,鼻梁間架一副小圓黃邊的塑料老花鏡,筆下且批且注。我常如是遠看,感受他身旁寧靜從容的徐徐晚風。偶爾爺爺見我,遙喚我姓名,我方才如獲準般進到他屋內,略合門板,聽他緩緩說事。某遭,他將一個寫得端方大氣的“贏”字遞給我,當即把字的部件一塊一塊拆解下來,同我解說,我笑聽,末了,爺爺說:“這些字,你給它們分解出來,每一個小部件都教你如何去贏?!?/p>
這本已是課上的老生常談,自爺爺這里道出,我仍不免一驚,從不想他也喜好研究這個——我對爺爺了解片面,只知他性子平淡,鄉(xiāng)鄰間少有如他這般不急不躁的,小時,村里婚嫁,多要他過去充個見證,爸爸說:“爺爺算半個讀書人,認得字又好做學問,幾十年踏踏實實,農村人嘛,都很尊重?!?/p>
思緒散遠,落在爺爺書報上的落日余暉,令我念及從前父母眼前也曾是這樣明麗柔和的光亮。父親母親都是讀書很刻苦的人,幼時家貧,早早走進社會,兩人的大學文憑皆是參加工作后自學自考的。夜里,偶然從溫熱的衾被中探身而起,透過臥室門的細縫,看見父母各守著客廳長桌兩端,桌間支一盞立式小臺燈,燈泡散出的淡黃色光亮,落在兩個人細碎的發(fā)上,深夜無聲,可以感受到的唯有筆尖劃過紙頁的那種力度。五六歲孩童的記憶總不清晰,然而那些黑夜里,長久以來明亮柔軟的鵝黃色光芒,卻深深刻入我的心臟。數(shù)年后,摯友私下對我說:“你爸看起來很平和的一個人,不容易生氣的樣子,帶著書卷氣息,幾乎讓人家誤會是哪個大學里的教授?!?/p>
初入中學,老師教我們篆刻印章。同學們一道翻閱篆書字典,繪圖,磨石。性急自矜的,一二課時便刻好上交,擔心趕不上別人的,也多數(shù)潦草下筆,然而最后成章盡不得老師意。我遲了些碰那塊石料——期間翻找查閱了所有能得到的材料,前后繪了四五稿,最后執(zhí)起刻刀,削刻間方顯從容。刀落章成:一方陽文“學問”。老師含笑道:“學習篆刻冶性,同對待課本知識是一樣的,你是個穩(wěn)重心靜的人啊。”
——我知道這一切的根由。
【評點】
人的性格多與環(huán)境有關,好學的人智慧,耐得住性子學習的人更在知識的浸潤中變得愈加沉穩(wěn)。小作者通過爺爺、父親和母親、自己三代人對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性格的一脈相承,完美詮釋了知識對性格的雕琢之美,立意深刻;結構上由黃昏日暮時爺爺?shù)膶W習之態(tài)過度到夜里明麗柔和的燈光下父母的學習之狀,過渡自然,銜接巧妙;語言沉穩(wěn),娓娓道來。
【佳作示例二】
學習與性格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方靖堃
一直以來,父親在我眼里總是整天忙個不停,似乎從來沒有什么休息時間。往往是一天工作到晚,吃完飯又被人一個電話叫回電腦前,畫著一團黑乎乎的東西……
我問他:“這么認真是為了啥?”
父親說:“因為熱愛?!?/p>
父親從前學習是很好的,雖然是山里的孩子,但他和我大伯是山里最早考到縣城讀中學的孩子。當時縣里的初中,是各個鎮(zhèn)的頂尖學生才有資格去的,所以父親也是一度相當驕傲。
當然,驕傲不是一個中學生應有的姿態(tài)。因為過度的自信,父親初中時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甚至是晚上躲在宿舍里打著手電筒看。他說:“那時的我呀,就是太‘勤勞了,可惜沒用對地方。”不過提到他為什么看金庸,他還是說:“因為熱愛?!?/p>
后來父親勉勉強強考上了一所二流高中,也就是這時他才醒悟過來,然后開始正經讀書的。他說:“當時就是一個勁地學,想把當年荒廢的補回來啊……上了高中,看到別人把自己甩了一大截,那時才后悔,幸好沒太晚?!?/p>
從那時起,“勤勞”就變成了父親的標識,后來這份勤勞又變成了敬業(yè)。
父親說:“就是因為熱愛一件事情,你才會愿意勤勞。在你自己的工作上勤勞,那就是敬業(yè)了。你敬業(yè),別人就會說,哦,這個人做得挺好。別人愿意來找你幫忙。你做的事情越多,就會越熱愛它?!?/p>
父親自己就是這樣。他從事建筑設計已經十幾年了,一直在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著。我還有印象的是當時建一座公園,里面有個地段剛好有條河經過,可能是那個地段地勢不好,為了在上面建一座橋,父親花了近十天的時間來設計!不過正如他所說,“還是沒有白費力。”這座橋建好后很快就成為了我們這里的“網(wǎng)紅橋”,成了公園里最出名的景點。每次來這里散步,父親就會激動地給周圍人講自己是怎么設計出這座橋的……
父親曾說:“性格,別的方面不重要,只要脾氣不太壞,肯埋頭專心干一件事,那就夠了?!蔽也恢栏赣H說得算不算對,脾氣方面他自己也不算特別好,但至少這份勤勞、這份敬業(yè),我想我學到了。
【評點】
父親的勤勞、敬業(yè)是他的性格,影響了父親的學習之路,表面上看好像把重點放在了性格對學習的影響上,但是到了文章最后一句,小作者點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這份勤勞與專一的性格,大有九九歸一、扭轉乾坤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