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珮s
(廣東省惠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廣東 惠州 516000)
本研究用針刺治療膽結石術后胃腸紊亂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46例,均為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齡(50.45±8.23)歲,病程5~10個月、平均(7.23±2.30)個月,結石大小(1.36±1.22)cm,手術時間(88.67±25.74)min。對照組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齡(51.23±7.89)歲,病程5~10個月、平均(7.23±2.30)個月,結石大?。?.37±1.19)cm,手術時間(87.56±25.68)min。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泄瀉、下利、腹?jié)M脹痛、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苔薄白,神疲體倦,食少不化,脈沉細等。
西醫(yī)診斷標準:主要癥狀為兩肋與胃脘部竄痛、脹悶、反復發(fā)作咽部異物感、連續(xù)性噯氣以及胃內不適感,口苦、口干、胸悶、厭食、惡心等。
納入標準:符合膽結石標準,具有手術指征并且伴有術后胃腸功能紊亂,未伴有其他重大疾病,年齡18~8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確診結果不明確,伴有精神疾病以及語言障礙類,年齡小于18周歲或大于80周歲,妊娠或哺乳期。
兩組均行膽結石手術。手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和健康教育等。術后常規(guī)處理主要包括用藥指導、對癥治療、飲食指導以及心理指導等。對癥治療主要包括應用抗生素、補液、水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等。術后常規(guī)處理需進行肛門排氣,并潔達甘油灌腸,直至胃腸功能恢復正常。飲食指導過程中,結合術后胃腸功能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術后常規(guī)處理過程中展開心理指導,包括術后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加用針刺治療。取上巨虛、雙側足三里、陽陵泉,消毒后以單手進針方法瀉法行針20s,留針20~35min,每4~15min行針1次,每日1次,直至排氣排便為止。
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首次排氣時間。
患者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治愈:手術后在1天內排便、排氣,腸鳴音4~6次/min,飲食、腹部以及排氣正常。好轉:手術后2天排便、排氣,腸鳴音1~3次/min,進食伴有輕腹部微隆起,排氣正常。顯效:手術后3天排便、排氣,腸鳴音0~3次/min,不進食或飲用流食,腹部有隆起。無效:手術3天后無排氣,無腸鳴音,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脹。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min,±s)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min,±s)
組別 例 首次排便時間 腸鳴音恢復時間 首次排氣時間觀察組 23 60.02±11.24 16.54±2.22 34.12±4.65對照組 23 69.54±16.87 18.35±3.12 51.21±9.78 P<0.0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非常滿意20例,滿意2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95.65%;對照組非常滿意10例,滿意8例,不滿意5例,總滿意度78.26%。兩組總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膽結石術后胃腸紊亂主要因手術前后禁食、滲血滲液、腹腔內粘連以及麻醉等,進而出現(xiàn)腹痛、腹脹等。
中醫(yī)認為,術后脾胃升降功能失調,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脾胃運化不利,傳化、通降失司。治應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為主。
針刺治療膽結石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