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正
(河南省林州市中醫(yī)院,河南 安陽 456550)
腰椎間盤突出癥由髓核突出、纖維環(huán)破裂、椎間盤變性等造成神經壓迫,導致下肢放射痛、腰痛等,病情易反復發(fā)作,對患者造成較大影響[1]。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式包括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2]。手術治療雖療效確切,但其風險較大,且術后易引起并發(fā)癥[3]。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牽引、針灸等,均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4]。本研究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輔治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治療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32~50歲,平均(45.83±2.25)歲;病程2~36個月,平均(18.24±1.83)個月;突出部位為L5-S112例,L4-514例,L3-416例,L2-31例。對照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31~48歲,平均(45.94±2.39)歲;病程2~33個月,平均(18.31±1.79)個月;突出部位L5-S111例,L4-513例,L3-417例,L2-3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中醫(yī)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寒濕瘀阻證。腰腿疼痛、血行瘀滯、寒濕內蘊、得溫痛減、喜暖惡寒、活動受限,舌質有瘀斑或紫暗苔白膩,脈沉遲或脈澀。西醫(yī)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6]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經磁共振成像、計算機斷層掃描等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納入標準:腰背痛反復發(fā)作,合并根性下肢痛,腹壓增加疼痛加劇,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存在精神、溝通障礙,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合并風濕免疫系統(tǒng)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研究藥物過敏。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甲鈷胺片(四川德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229)0.5mg,日3次;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湖北金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193)50mg,口服,日3次。
觀察組加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藥用獨活15g,桑寄生20g,杜仲15g,赤芍15g,桃仁10g,牛膝24g,熟地黃15g,黨參15g,茯苓10g,當歸15g,川芎10g,秦艽10g,防風10g,細辛3g,肉桂6g,炙甘草5g。濕熱重加知母、黃柏,寒濕重加干姜、附子,病重加蜈蚣、制草烏、制川烏,瘀血重加沒藥、乳香、紅花。日1劑,水煎2次,分早晚2次口服。
兩組均治療14天。
治療前及治療14天后,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AS)[7]疼痛程度進行評分,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體征、癥狀徹底消失,X線片顯示椎體間隙趨于正常,證候積分降低大于90%。顯效:體征、癥狀明顯改善,X線片顯示椎體間隙顯著改善,證候積分降低70%~90%。有效:體征、癥狀有所改善,X線片顯示椎體間隙有所增加,證候積分降低50%~69%。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3 8.12±1.23 3.28±2.62 24.554 0.000對照組 43 8.31±1.75 5.67±3.41 10.359 0.000 t 0.582 3.645 P 0.561 0.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yī)“腰痛”、“痹證”范疇。多因外力損傷、肝腎虧虛、素體虛弱、衛(wèi)氣不固、外感風寒濕邪,經絡閉阻,氣血流通不暢而致[8-9]。治療應遵循補肝益腎,益氣養(yǎng)血,理氣止痛,清熱利濕,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止痛為原則[10]。
獨活寄生湯首見于《備急千金要方》,具有補氣血、益肝腎、止痹痛、祛風濕等功效。方中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獨活養(yǎng)血和營、祛風除濕,杜仲強筋壯骨、補益肝腎,赤芍解熱解痙、補血活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化瘀,牛膝利關節(jié)、強筋骨,黨參、茯苓補氣、健脾、旺盛氣血、祛除風濕,細辛搜風治風痹、搜剔筋骨風濕而止痛,秦艽、防風祛風寒濕邪,肉桂祛寒止痛[11-12]。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活血益氣、除濕散寒、止痛通絡之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桑寄生中桑寄生總黃酮、揮發(fā)油等成分具有鎮(zhèn)痛、抗炎作用,可減輕疼痛程度。獨活對風寒濕、腰膝痛具有治療效果。杜仲可調節(jié)機體護骨素與骨代謝相關細胞因子,改善骨質。赤芍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桃仁能夠顯著延長凝血時間,發(fā)揮其活血化瘀作用。川牛膝所含川牛膝皂苷具有抗炎、鎮(zhèn)痛效果,川牛膝多糖具有廣泛的免疫活性。赤芍、地黃、甘草具有抑制和消除神經根周圍組織炎癥作用。當歸、黨參、肉桂對周圍血液循環(huán)具有調節(jié)作用,可改善周圍組織水腫、充血。熟地黃可抑制機體關節(jié)炎癥。秦艽可抗組織胺,減小毛細血管通透性。甘草具有抗5-羥色胺作的功效,可抑制炎性致痛物質,避免發(fā)生組織粘連[13-14]。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ODI指數低于對照組,提示獨活寄生湯加減輔治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同時可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