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強,郭園園
(河南省南陽張仲景醫(yī)院內(nèi)科,河南 南陽 473007)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的危重癥,其發(fā)生主要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有關,具有發(fā)生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1]。本研究用益氣化瘀通絡湯輔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98例,均為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4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44~75歲,平均(59.82±6.47)歲;病程8~56h,平均(27.86±4.58)h。觀察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46~73歲,平均(59.68±6.34)歲;病程7~58h,平均(28.14±4.67)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相關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氣虛痰瘀型辨證標準:肢體癱軟、口多粘涎、痰多而黏、失語或言語困難、肢體障礙、口眼斜、頭痛昏蒙、面色蒼白、舌暗苔膩、脈沉細或滑;③經(jīng)頭顱MRI確診;④發(fā)病時間短于72h;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②意識不清;③心、肝、腎等功能異常。
兩組均降顱壓、抗血小板、腦保護等常規(guī)西藥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765)100mg,口服,日1次;依達拉奉注射液(山東羅欣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91)30mg,靜脈滴注,日2次,共治療14天。
觀察組加用益氣化痰通絡湯治療。藥用黃芪30g,赤芍25g,當歸15g,川芎10g,陳皮10g,枳實10g,法半夏10g,竹茹10g,石菖蒲10g,遠志10g,甘草6g。水煎取200mL藥汁,早晚各溫服100mL,日2次,共治療14天。
神經(jīng)功能利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判定,總分0~42分,分值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呈正相關。
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判定,包括肢體癱軟、口多粘涎、痰多而黏、失語或言語困難、肢體障礙、口眼斜、頭痛昏蒙、面色蒼白、舌暗苔膩、脈沉細或滑,根據(jù)癥狀嚴重程度評分,其中0分為無癥狀,1分為癥狀輕微,2分為中度癥狀,3分為重度癥狀,分值與癥狀呈正相關。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判定,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及NIHSS評分下降大于等于90%,臨床癥狀消失。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及NIHSS評分下降70%~9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及NIHSS評分均無變化或臨床癥狀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NIHSS評分及BI指數(sh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NIHSS評分及BI指數(shù)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NIHSS評分及BI指數(shù)比較 (分,±s)
組別 例 中醫(yī)證候積分 NIHSS BI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9 21.73±4.56 14.31±3.42 15.18±2.35 11.05±1.97 54.34±6.62 72.21±8.84觀察組 49 21.49±4.48 9.15±2.74 14.92±2.19 7.26±1.83 55.18±6.53 83.06±9.15 t 0.263 8.242 0.567 9.867 0.632 5.970 P 0.793 0.000 0.572 0.000 0.529 0.000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經(jīng)凝血功能、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等檢查均未見異常。
腦卒中屬于腦循環(huán)障礙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腦栓塞、腦血栓、腔隙性梗死等,多發(fā)于老年人群[5]。早期恢復腦缺血組織血流灌注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關鍵,臨床常采取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療,血小板異常不僅可能引發(fā)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還易出現(xiàn)血栓及動脈硬化[6]。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中醫(yī)“中風”范疇。脾氣虧虛、飲食不節(jié)、嗜食肥甘,致脾失健運,痰濁內(nèi)生;日久則脾虛,致氣血生化無源,氣虛則致血運不暢,淤血阻滯,痰瘀互結(jié),引發(fā)中風。以氣虛為本,痰瘀為標,治療應以祛瘀化痰,益氣活血,舒經(jīng)通絡為主[7-8]。研究結(jié)果可見,觀察組較對照組總有效率及BI指數(shù)更高,中醫(yī)證候積分及NIHSS評分更低,兩組均未見不適癥狀,提示益氣化瘀通絡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顯著,可促進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且用藥安全性好。益氣化瘀通絡湯方中黃芪補氣益氣,當歸、赤芍活血祛瘀,川芎活血祛瘀、祛風行氣,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枳實化痰消痞、破氣消積,法半夏燥濕化痰,竹茹清熱化痰,石菖蒲豁痰化濕,遠志寧心祛痰,甘草清熱祛痰、調(diào)和諸藥。藥理研究指出,黃芪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還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9];當歸具有缺血損傷保護,抗動脈粥樣硬化,抗氧化,抗凝,補血等作用[10]。
綜上所述,益氣化瘀通絡湯輔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較好,可改善證候及神經(jīng)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