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麗,張俊臻
(甘肅省景泰縣中醫(yī)醫(yī)院兒科,甘肅 景泰 730400)
鼻后滴漏綜合征致慢性咳嗽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鼻腔、鼻竇炎性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聲門或氣管,刺激咽部咳嗽感受器引起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1]。以外感咳嗽多見,四季均可發(fā)生,尤以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為高。筆者以中西藥合用治療小兒鼻后滴漏綜合征致慢性咳嗽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102例,均為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兒科住院患兒。男56例,女46例;年齡1~7歲,平均4歲;病程半年以上。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提出的小兒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診斷標準。表現為發(fā)作性或持續(xù)性咳嗽,多見日間持續(xù)性或陣發(fā)性咳嗽,以晨起、體位改變?yōu)樯?,鼻后滴流,鼻后滴漏和(或)咽后壁有黏液附著,咳痰,多無發(fā)熱,咽部發(fā)癢、頻繁清喉甚至聲音嘶啞,咽紅,并多數伴有鼻塞、鼻癢、流鼻涕、打噴嚏、咽后壁有黏液附著或見鵝卵石樣,舌質紅,指紋色紫或脈數。實驗室檢查示血常規(guī)白細胞數正常或偏低,胸部X線片示未見明顯異?;螂p肺紋理有所增多。多有慢性咽炎、鼻炎病史,簽署知情同意書。②中醫(yī)辨證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中相關內容。風熱犯肺型癥見咳嗽、咳痰,咳痰不爽,咽癢,鼻塞流涕,噴嚏,咽(鼻)癢,或兼發(fā)熱,口渴,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排除標準:鼻咽部存在免疫性疾病、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存在異物以及藥物過敏,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肺、支氣管等呼吸系統疾病。
兩組均用氟替卡松鼻噴霧劑50μg噴鼻,每日2次;口服左西替利嗪片2.5mg,1日1次,2周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治療組加用通竅止咳湯加減。天花粉9g,炒蒼耳子9g,辛夷9g,魚腥草6g,桔梗9g,金銀花9g,炙麻黃6g,炒苦杏仁6g,黃芩6g,浙貝母10g,夏枯草6g,炒僵蠶6g,甘草3g。風寒未解可加用荊芥、防風,鼻塞重加薄荷,頭痛加白芷、菊花,痰多加川貝母、陳皮、炒萊菔子。每日1劑,水煎100~150mL,分次頻服或分3~5次口服,1個月為一療程。
臨床控制:咳嗽、鼻塞、咳痰癥狀消失,咽后壁未見分泌物,3個月以上無復發(fā)。顯效:咳嗽、鼻塞癥狀好轉,咽后壁稍有分泌物。無效:咳嗽鼻塞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咽后壁分泌物無改變或減輕不明顯。
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肺開竅于鼻,鼻與咽喉相通而聯于肺,故鼻為肺之竅,肺在液為涕?!端貑枴ば魑鍤馄氛f:“五臟化液……肺為涕?!蓖庑八?,則肺寒鼻流清涕,肺熱流黃濁涕,肺燥鼻干,風邪致鼻癢。喉為肺之門戶,邪入于內,傷于咽喉則見咽部發(fā)癢、頻繁清喉甚至聲音嘶啞等。肺主宣發(fā)肅降,肺失宣散則見鼻塞、噴嚏、咳嗽等。肺失肅降則見咳痰。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形氣未充,臟腑嬌嫩,純陽之體,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寒溫不知自調,肺常不足,易為“六淫”邪氣所傷,又因小兒為純陽之體,六氣易從火化。衛(wèi)外不固濕邪侵襲,外感風熱致肺氣失宣,鼻竅不利,肺氣上逆,發(fā)為咳嗽。小兒肝常有余,肝膽蘊熱上攻于鼻亦從火化,可見鼻流膿涕氣腥臭,或為綠膿涕。
通竅止咳湯方中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經,清肺熱,潤燥之嗽為君藥,《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其“潤肺,化肺中之燥痰,寧肺止嗽”。蒼耳子主入肺經,辛溫散寒,疏散風邪,通利鼻竅,為治療鼻塞流涕、鼻淵之良藥。辛夷歸肺胃經,辛溫上達,芳香通竅,辛夷與蒼耳子相須為用,是治療鼻塞流涕、鼻淵等鼻病之要藥;共為臣藥。魚腥草辛微寒,長于清熱解毒,善清肺熱,常與天花粉、桔梗等同用以治痰熱蘊肺之證,為佐藥。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珍珠囊藥性賦》謂“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氣,仍治肺癰;一為諸藥之舟楫;一為肺部之引經”,為佐藥。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為表里雙解之劑,為佐藥。炙麻黃苦辛性溫,開閉郁之肺氣,宣肺止咳,為“肺經之專藥”。炒苦杏仁降利肺氣,為“止咳平喘之要藥”;麻黃與杏仁相伍,一宣一降,治風寒外束,肺氣內壅之喘咳,共為佐使藥。黃芩苦寒,清熱燥濕,善清肺經氣分之熱,為佐藥。浙貝母苦泄,長于清化痰熱,降泄肺氣,兼散痰滯。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炒僵蠶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藥性,為使藥。
在西藥治療基礎上配合通竅止咳湯治療小兒鼻后滴漏綜合征致慢性咳嗽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