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琪,孫繼鵬,謝家樂,葛均筑,孫玉濤
(1.天津農學院 農學與資源環(huán)境學院,天津 300384;2.天津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457;3.天津市百鳴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天津 300143)
隨著我國畜禽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畜禽糞污每年產量約為40億t,預計到2050年畜禽糞便量將超過80億t。如果畜禽糞便不進行無害化處理會導致嚴重的空氣污染和水體、土壤面源污染,對養(yǎng)殖周圍農村環(huán)境及居民健康構成威脅。畜禽糞便生物轉化的無害化處理成為環(huán)境保護的研究熱點之一。赤子愛勝蚓(Eisenia foetida)具有活躍性強、采食性廣、性成熟快、繁殖率高、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適應范圍廣等優(yōu)良特性,同時該蚯蚓腸道內纖維素酶活性較高,分解能力強,因而在禽畜糞便處理中得到廣泛飼用。蚯蚓每天可以消耗處理自身重量的禽畜糞便,1億條蚯蚓1 d內可處理40~50 t,同時生產20 t蚯蚓糞有機肥。本試驗選用豬糞、牛糞、雞糞和兔糞,探討蚯蚓采食不同禽畜糞便的能力及繁殖性能,以期為解決天津市畜禽糞便污染的負面效應問題和實際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試驗于2018年4—9月在天津市百鳴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蚯蚓養(yǎng)殖基地進行,蚯蚓品種為赤子愛勝蚓(Eisenia foetida),禽畜糞便采自于附近養(yǎng)殖場,其養(yǎng)分含量見表1。
表1 禽畜糞便養(yǎng)分含量
1.2.1 蚯蚓采食性 分別于投喂后0、7、14、21和28 d測定蚯蚓對堆肥不同天數后的不同畜禽糞便的選擇性,即蚯蚓向糞便中轉移數量比例以及糞便中的蚯蚓個體平均增重。
1.2.2 蚯蚓繁殖性能 投喂20 d后,每10 d數取蚯蚓繭數量,計算繁殖性能。
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
由表2可知,雞糞處理中一直無蚯蚓進入。在堆肥初始0 d,兔糞有10%的蚯蚓選擇進入,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其他處理中蚯蚓表現回避行為。14~21 d后,絕大部分蚯蚓進入牛糞,28 d時全部進入,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整個堆肥期間,蚯蚓對豬糞和兔糞選擇較弱。
表2 不同堆肥時間蚯蚓在單一糞便中的數量百分比 (%)
由表3可看出,畜禽糞便進行相同堆肥時間后,用于飼養(yǎng)蚯蚓2周,不同處理對蚯蚓的增重效果不同。初始期0 d,兔糞中蚯蚓增重最好,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7 d后,牛糞與兔糞中的蚯蚓增重較好且差異不顯著(P>0.05);14 d和21 d,牛糞中蚯蚓增重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豬糞和兔糞中蚯蚓增重無顯著差異(P>0.05);28 d,牛糞中蚯蚓增重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豬糞和兔糞中蚯蚓增重差異顯著 (P<0.05)。蚯蚓增重在雞糞堆肥各時期均最差,顯著低于其他處理(P<0.01)??傮w看牛糞對蚯蚓增重效果最好,其他依次為兔糞和豬糞,雞糞最差。
表3 畜禽糞便對蚯蚓個體平均增重比較 (mg·條-1)
由表4可以看出,隨著飼養(yǎng)時間增加,各處理中蚯蚓和蚓繭的總數不斷增加,蚯蚓數量得到成倍的增長。蚯蚓飼養(yǎng)到20 d時就有蚓繭產出,其中牛糞中蚯蚓和蚓繭總數最高。
表4 蚯蚓日均產繭量 (個·條-1)
禽畜糞便的理化性狀影響蚯蚓的選食和繁殖性能,本試驗結果表明,牛糞與兔糞由于C/N較高,蚯蚓的采食選擇性較強,繁殖性能較高;而豬糞的采食性及繁殖性能次之,雞糞最差。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雞糞中有機質含量較低,C/N較低,可采食性能較差所致。因此,在天津市蚯蚓生物轉化禽畜糞便中,以牛糞和兔糞最佳,雞糞不能進行轉化。后期將繼續(xù)研究如何進行物料配比,調節(jié)物料的C/N,以提高蚯蚓生物轉化禽畜糞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