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喜斌
杜甫有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泵棵孔x之,滿目皆畫。那黃鸝翠柳、青天白鷺、西嶺雪色,那帆影層疊、千里春色、萬里江濤,無不匠心彩繪,形色撲面。
以詩繪畫,首推王維?!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蒼涼中透出靜穆和幽邃,闊遠中兀立著觸天的精神。其構圖疏密有度,更得于骨力豐韻,故雄厚韻勢漫于畫面?!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薄叭碎e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薄蔼氉捏蚶?,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無愧于寫意水墨山水畫家。畫中人跡,若風游弋,有魂來去,含蘊禪意和智慧。王維選景,力于內(nèi)心感悟,游移情緒。墨淡處,空白潛韻,色濃時,景色飄逸,鐘于自然之優(yōu)美,情于萬物之幽趣。王維詩畫,深諧景色歸于情思之道,風格生于高古明慧之境。畫以線條色彩為媒介,詩以文字韻律為載體,王維詩中意畫之美,在于二者如鹽之于水,無痕無跡之交融。
以詩成畫,是唐代詩人別一種追求。于是,那深山大壑、陌上野花、松間夕照,那江流點帆,彎月殘陽、風荷燕翼……盡成新意之畫幅。唐代詩人,行吟平仄間又多借畫技,求生動,講用筆,塑形象,賦色彩,造境勢,重經(jīng)營,其詩中畫意自然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讀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江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讀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讀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碑斒浅叻Ю?,寸含萬象。讀詩如臨畫前,細細揣摩中,可聞江水唱晚,雨聲縈繞,江雪紛紛,皆緣于氣韻之高古,線條之靈活、構圖之章法,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代詩人擅長寫畫。緣于志向心趣,也緣于開放的文化和詩人思想空前的活躍。而畫界經(jīng)魏晉南北朝隋唐以來,山水畫已成獨立,呈日益蓬勃之勢。耳濡目染,風會所至,不同畫派對唐詩創(chuàng)作均有深刻的影響,當是唐詩多有畫意的因由。
唐詩中畫幅多為山水。因為名山大川、江水流溪里有著詩人的寄托。流水長長、山川永恒,它們帶著古人的思想、遺事傳說,一步步走進了詩人的心底。讓詩人心隨星斗移,履逐日月行,追今懷古中醉于山水心于創(chuàng)造,成就皇皇山水之畫幅。言山水詩畫,除王維也當讀孟浩然。孟浩然有畫“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币院喚毲宓P,選景小舟、煙渚、落日,臨曠野、清江之意象,融切身“天低樹”“月近人”之感受,描繪出羈旅異鄉(xiāng)的幽思難遣之情,構成一幅清曠精致的清江夜泊圖。再如“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見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蟲寒不聞。衡門猶未掩,佇立望夫君。”圖貌寫物,輕彩淡繪,絕無雕琢,當是一幅溫情濃濃的農(nóng)家晚歸圖,給人親臨其境之感。當然,大氣者應屬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鼻嗌叫闵?,碧水回環(huán),孤帆斜陽,構圖冷暖分明,畫面鮮亮如洗,極盡色彩動態(tài)之美?!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境闊意博中,極用線條之美,其抑揚頓挫,疏密粗細,快慢虛實,無不展示著詩人的才思和氣魄。李白詩中畫,包羅萬象,長江急浪,黃河濤流,巍巍廬山,險峻蜀道、草叢祠古……這些自然景觀,納入詩人壯闊的心懷,在詩情奔突、氣走蛇龍中,融貫古今,破舊立新,盡顯瑰麗雄奇、交互為用之畫功,繪就一幅又一幅古樸恢弘的生態(tài)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