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成人教育辦公室,陜西 漢中 528300)
語文是個漫長浩大的工程。沒有那個老師能夠在短時間把孩子的語文成績提升起來。耽誤個三五天,學生的語文成績似乎不受到影響。在所有的補習輔導班里,語文學科的補習提升見效慢,因為語文學習多與平時的點滴積累有關。在我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路徑,以下是淺淺的思考。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薄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币龑W生對語文學科有興趣,這是教師首要的職責。凡事學生如果感興趣了,學習就充滿了動力。同樣,學習過程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就會大幅度地降低。興趣的激活和誘導,需要語文啟蒙教師善于創(chuàng)造符合兒童認知的各種情境,讓學生有成就感。安排生活中識字活動。針對日常教學中錯誤用字,讓小學生“啄木鳥”找錯別字行動,安排學生在日常生活尋找錯別字,增加他們正確使用漢字的興趣。針對小學生性格特點,注重過程性和個性化評價。開展“誦讀小明星”“書寫小明星”“發(fā)言最踴躍小明星”等評比,借助靈活的評價機制,調動不同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良好的書寫習慣,小到如何用正取的方式握住鉛筆,身體與桌面保持多大的距離,雙眼與書本的距離。大到如何在田字格里擺放,如何讓漢字的間架結構合理、美觀,如何保持書寫的整潔度。小細節(jié)都不能忽略。專注的傾聽習慣,善于與同分享學習的習慣,能夠主動探究的習慣。系統(tǒng)地滲透方法,在反復訓練中強化方法,促使學生熟能生巧,進而形成某種技能,提升學習的效率。比如,讀書的幾種方式,默讀、精讀、略讀等。部編語文教材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習方法的隨文滲透。如果學生無法在長期的學習中掌握某種方法,那么學習的主動性就永遠無法形成。學生只能單純地依靠教師的教,那么學習的建構而改良就不會達成。好的語文習慣,則會讓學生一生受益。比如,記筆記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等。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等于走上了語文學習的快車道。
作為一門實用性學科,必要的知識積淀不能或缺。如字詞句篇、文化常識積累,包括常見的文體知識。如從一年級起就建立良好的積累意識,并自發(fā)地轉化為日常的學習行為,那么學生語言底子就會越打越好,萬丈高樓平地起。學完臺灣杏林子《生命生命》一文,引導學生識記住“中國的張海迪”,都是身殘志堅的優(yōu)秀人,增加作家作品知識儲備。學完《詠柳》,引導學生了解“柳”與“留”諧音,古代折柳送別,意味著“留”的意思,增加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了解。根基一旦牢固了,后面的學習就會特別輕松。如果根基不夠,那么年級越高,學習就會很吃力。即便是費力地補習,也會是高投入地回報。
在課堂教學中,要將語言的訓練和實踐放在核心的位置。引導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特色,咬文嚼字促使學生揣摩語言的表現(xiàn)力,現(xiàn)學現(xiàn)用,促使學生學著仿照課文的例子,運用文章中所表達的方式。語文課總是有共性規(guī)律的。作為閱讀教學來說,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層面是:講了什么?這是內容的構成。第二個層面,怎么講的?這是形式的構成,言語組合的表現(xiàn)。第三個層次,寫得怎么樣?這屬于鑒賞評價層次。從聽過的語文課堂教學來說,多數(shù)在第一個層次上面用力較多,主旨、思想。無論是劃分段落,還是探究主旨,都在內容方面打轉。語文課,應該把精力和時間放在言語形式層面。寫思鄉(xiāng),李白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睆埦琵g寫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敝黝}相同,情感表達、意境營造、手法各有特點。從形式上深鉆打磨,潛行思索,語感的培養(yǎng)就不再是空洞的說教。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實踐學科”。對于聽書讀寫技能,則應化整為零,逐步滲透并予以強化。朗誦、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反復訓練。每天堅持30 分鐘的朗誦,一個月沒有變化,一年后就會有變化,量變引起的質變。有位班主任創(chuàng)設了一個班級的微信群,讓每個孩子晚上錄制讀書視頻,不過幾分鐘而已。每個孩子都把朗誦視頻傳到平臺,相互學習模仿,孩子們的積極性高。對于朗誦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當場糾正,從語調、發(fā)音、節(jié)奏、情感等方面點滴滲透。利用傳播技術和通信技術,化解了繁重的聽讀任務,讓家長參與進去,做好平時的指導和監(jiān)管工作。堅持到三年級左右,孩子們就能形成自發(fā)的模式,他們的朗誦技能都會逐步發(fā)展起來。
一節(jié)沒有瑯瑯書聲誦讀的課堂,當然算不上語文課。讀的形式可根據教學內容確定讀的方式。形式必須豐富多樣的,默讀,如小記敘文,用批注的方式完成;或出聲誦讀,如言辭皆美的散文,通過音韻來完成對無聲文字的解構;或快速瀏覽,跳躍著讀,比如篇幅比較長的文字,只要找出關鍵的語句,提取出主干信息,對核心語段的某些語句進行反復地揣摩品析。
語文的思維有聚焦性的發(fā)散思維,有推理嚴密的邏輯性思維。語言的組合是思維有序運作的結果。不同體裁的文章,反應出作者思維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破解出思維密碼,那怕是點滴,也對學生思維的提升大有裨益。有了良好的思維品質,學習起來就會輕松。一個思維活躍的學生,能從點聯(lián)想到面,從面聯(lián)想到更多的面。他們從已知推理出未知,從課本聯(lián)系到生活,從此課聯(lián)想到彼課。在他的頭腦里,所有的材料都是融會貫通的,所有的文章都彼此補充,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做出裁剪、重組、搭配。
語文課堂應該呈現(xiàn)出這樣的姿態(tài):洋溢著對語言的敬畏之感,潛入到語言文字的內部,破解深邃的思想,感悟豐富的表達,完成形象的建構,與人物近距離接觸。
總之,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非朝夕之間可以完成。只有立足長遠,激活興趣,點滴滲透,才能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建立起豐富的語感,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語文素養(yǎng)才能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