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敬老卡,乘坐公交車特別方便,不用再翻遍口袋尋找零錢,輕輕刷卡就可以了。從65歲辦理敬老卡至今,我已經(jīng)使用了14年的敬老卡,深感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
剛使用敬老卡乘坐公交車的時候,我才65歲,再加上我的長相比較年輕,臉上少有皺紋,白頭發(fā)也寥寥無幾。上車之后,根本沒有人關(guān)注我,理會我,更沒有人為我讓座。盡管如此,我的心情卻非常坦然,并不覺得年輕人沒有禮貌,不尊老愛老孝老,反而心中竊喜,心想:“別看我已經(jīng)是‘奔七’老人了,年輕人不給我讓座,說明我的外表、體態(tài)、心理并不衰老,還年輕著呢,不算太老,值得為此而自豪。”
如今,轉(zhuǎn)眼之間,一晃,我已經(jīng)變成一個“奔八”老人了,名副其實的老太太。然而,也怪了,上了公交車,仍然很少有人給我讓座。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問同樣也沒有給他讓座的老頭子:“哎,老頭子,你說說看,咱倆都是‘奔八’老人了,怎么很少有人給咱倆讓座呢?這究竟是這么回事呢?”老伴兒悠然自得,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說:“嘿,老婆子,這是好事情??!沒有人給咱倆讓座,說明人家眼光明亮,看著咱倆腿腳利索,站得穩(wěn),立得住,不搖晃,那還給咱倆讓座干什么呀!”老伴兒說得對,有道理,是這個理兒。我曾經(jīng)仔細觀察過,只要有人上車,年輕人往往不看頭發(fā)白不白,不看臉上皺紋多不多,更不看刷卡聲音是“敬老卡”還是“支付寶”“銀聯(lián)”,大家看的是上車的人群中有哪一個人站不穩(wěn),直晃動,氣喘吁吁。的確如此,大家的眼光很正確,有人盡管年紀不算太大,但身體素質(zhì)很差,跌跌撞撞上車,搖搖晃晃根本站不住,差不多就要摔倒,對這樣的乘客,恐怕很少有人不給讓座。畢竟社會風氣大大好轉(zhuǎn),年輕人讓座蔚然成風,這應(yīng)該說是一件大好事,值得稱贊。
很少有人給我這個老太太讓座,久而久之,我真的非常欣慰。起碼說明三個問題:其一,車廂里的大多數(shù)乘客認為我站得穩(wěn),說明我能夠堅持到底,說明我身體健康,基本素質(zhì)還不錯;其二,群眾輿論普遍認為我年紀不算太大,說明我還沒有完全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行列;其三,車廂里的男女老少,對我非常信任,覺得我有能力掌控乘坐公交車的所有行動,不至于半途而廢,或者有可能因為站不住而出事故。由此可見,很少有人給我讓座,實在不能夠為此而計較個人得失,應(yīng)該為車廂里的乘客不給自己讓座而慶賀。
乘坐公交車的機會多了,見到的各種各樣關(guān)于讓座的情景也多了起來,由此而演繹出來的關(guān)于讓座的故事也層出不窮。比如,即使車廂里乘客不算多,許多年輕人也不愿意坐在專門為老弱病殘幼設(shè)置的座位上,紛紛往公交車的后面走去,坐在后面的座椅上踏實,為的是乘客多起來的時候,也可以心安理得,不用讓座;比如,有些乘客,根本不想讓座,見到老人或者行動不便的乘客,閉目養(yǎng)神,或者煞有介事地低頭欣賞手機上的一個個畫面,悠然自得,裝作沒看見的神態(tài);比如,有的年輕情侶,占有老弱病殘幼的專用座位,卿卿我我,目中無人,讓座談不上,還會做出令周圍乘客哭笑不得的事情,令人作嘔;再比如,有的身強力壯的漢子,根本不把老弱病殘幼放在心上,只顧談笑風生,不顧及老年人身心俱疲需要關(guān)照的事實,什么做好事,行善事,全都丟在腦后,確實素質(zhì)不夠高尚,更談不上為公交車車廂里增添一把人心向善的火苗。
然而,更多的還是讓人感動不已的善心、善言、善行與美景。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車去水上公園走步鍛煉,游覽風光?;丶业穆飞?,我乘坐的一輛公交車乘客很多很多,有一位花甲老人上車,腿腳不利索,站不穩(wěn)。我想讓座,但我沒座可讓,只見身旁一位耄耋老人迅速站起身來給老人讓座,旁邊有人說:“您這么大歲數(shù),讓座不合適,還是我來給這位老人讓座吧。”那位老人卻說:“小瞧我!別看我已經(jīng)八十多歲,身體壯著呢!”車廂內(nèi)一片喝彩聲、叫好聲。還有一次,一位中年母親,懷抱一個小孩子,手中還領(lǐng)著一個大一點的小孩子,上車之后,晃晃悠悠,差點兒摔倒,我身旁有兩位中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不僅起身讓座,還對孩子說:“聽你媽媽話,坐好,別淘氣?!逼鋵崳愃频淖屪谰耙步?jīng)常不斷地在車廂內(nèi)發(fā)生:小讓老,老讓老,老諒小,一幕幕讓座美景,令人刮目相看,傳為美談。我想,讓座,看起來非常簡單,看到需要幫一把的老人、孕婦或者懷抱小孩子的婦女,站起身來讓座,讓需要坐一坐的那些乘客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著,不至于因為站不穩(wěn)而發(fā)生意外事故,這舉手之勞的事情,有的人剎那之間選擇行善,有的人卻因為種種私心雜念喪失應(yīng)該發(fā)揚光大的人性美,如此人士,還是先把頭腦之中的污泥濁水清洗干凈為好!
乘坐公交車,本著相互關(guān)照,相互體諒,相互包容,以車廂為家的心態(tài)對待身邊每一位乘客,同樣也是一種高尚美德。人有時候往往辦糊涂事,在家也許能夠孝順父母,關(guān)照兄弟姐妹,到了社會上的各個公共場所,卻變得自私起來,不愿意做好事、辦實事、行善事。這應(yīng)該反思一下,嚴肅思考。當我們的思想境界達到在家能夠孝順老人,呵護年幼孩子,到了社會每一個角落,也能夠心地善良地、無怨無悔地、心甘情愿地善待他人、善待老人、善待一切需要獲得幫助的人,那么,我們便是一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