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翻到“瓜田李下”這條成語,憶起童年時久遠的一段趣事。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這是古詩《君子行》中的兩句。原意是,行走在瓜地里不提鞋,李樹下不整理帽子,防止有人懷疑你摘人家瓜和李子,倡導(dǎo)做正人君子,不做讓人多疑的事。二十世紀(jì)50年代初,北方農(nóng)村的土地,合作化前還屬于一家一戶個體經(jīng)營。我家住的那個小村旁有一塊瓜地,那是村里吳振橋家的。按輩分,我應(yīng)該叫他老哥。這人50歲出頭,高高的個子,黑臉膛,說話還有點口吃,外號人稱大個子。可他種莊稼是把好手,挺能算計。他覺得種香瓜能攢大錢,便在村東頭自家土地上辟出一塊來。春天一過,剛進5月就早早下了種。每一天像看兒子一樣,左端右看,蹲在地里扒拉,恨不能這瓜苗一天能竄出半尺。
這是遠村近鄰唯一一塊瓜地,大家都很好奇和羨慕。因為村里多數(shù)人窮怕了,膽子小,“萬一虧了呢?”這土地可是新中國成立后莊稼人的命根子。
到了七八月份,灼熱的太陽照著大地,曬得人們脊背冒油,香瓜到了收獲季節(jié)。那片瓜地散發(fā)出的香氣,隨風(fēng)四溢,飄向小村也飄向每個人的心間,真的太誘人了!這時的瓜田主人吳大個子開始忙碌起來。先是在瓜地的一頭靠村邊的地方,搭起一個高高的棚子。一來可以召引過路行人買瓜,二是可以做瞭望哨,盯著瓜地四周,防止有人偷竊。
掛鋤后農(nóng)閑小歇的村民中,也有些人到瓜棚處玩紙牌。誰輸了買瓜請客。吳大個子自然歡迎,因為不但增加了人氣,還有利于他的賣瓜生意。但除了自家人,小孩子們是不讓去的。他擔(dān)心孩子們?nèi)チ耍唤o個瓜吃吧,怕在大人面前沒面子;給多了又心疼。同時,又擔(dān)心孩子們下田自采亂摘,傷了他的“心肝寶貝”。
小孩子在誘惑面前,總是沒有大人那樣的控制力。一天,我們幾個小伙伴,實在饞得不行,兜里又沒錢,就坐在一起商量“對策”?!霸蹅兗傺b到田里捕螞蚱,順便瞄準(zhǔn)好瓜摘幾個出來,”大頭娃說。“那可不成,那不一下子讓大個子發(fā)現(xiàn)了,偷雞不成,還得丟把米,”二黑接著說。我感到他們的主意都不行,就提議說:“我看還是隱蔽一點好,既能拿到瓜又別被發(fā)現(xiàn)。咱們在家找鐵絲先做一個鉤子,用繩子綁好,另一頭拴在腰上。繞過瓜地到最遠的一端沿著邊上豆田爬進去,看準(zhǔn)好瓜撿那個大的陽光下發(fā)亮的,切斷瓜蒂扎在鉤子上,再悄悄往回爬,就把瓜帶出來了。”“大個子眼神不好,肯定發(fā)現(xiàn)不了。”大家一聽,拍著手說:“這個辦法好?!?/p>
第二天下午,我們就按計劃繞過瓜地溜到豆田里去,很順利實現(xiàn)了目的。后來一連幾天,我們都把小肚兒吃得鼓鼓的,沒花一分錢還徹底解了饞。但好景不長,瓜地里壓死的瓜秧,留下的爬痕和個大向陽的一些好瓜的丟失,很快讓大個子心中生疑。
又是一個午后,他遠遠地蹲守在豆田后面的玉米地里。當(dāng)我們剛爬進瓜地時,突然聽到背后一聲大喊:“這回你們還往哪跑,都給我站起來!”作賊心虛理虧,聞到喊聲,我們各個都嚇壞了,乖乖地“繳械投降”。接著,我們被帶到瓜棚??吹侥切┐謇锏拇笕藗?,我們紅著臉,低下了頭,羞愧之心簡直無地自容。幸好沒有自家的大人在場,否則會當(dāng)著人面挨上一頓暴揍。
“審訊”開始了。大個子問:“你們誰挑的頭?”大家無語。又問:“小孩子想不出這主意,誰說出來我可以獎勵瓜吃?!边€是無語。因為我們事先有個約定,誰也不能出賣伙伴兒當(dāng)叛徒!又僵持了好大一會兒,我看天色已晚,便主動站出來承認是自己干的,與他們無關(guān)。奇怪的是,大個子非但沒有懲罰我,還從棚子里拿出半筐瓜來邀我們一起吃。“小孩子知錯就好。饞了跟大人說或者直接找我要,但絕對不能偷。沒聽說過‘瓜田李下’嗎,要當(dāng)君子不做小人?!蔽覀儼攵欢?,心里想,別看他笨手笨腳的,還挺有文化哩!
打那以后,我們每天上午9點多鐘,下午3點以后便到他的瓜棚“報到”。他給我們每人發(fā)一個筐子,大家跟著他輕手輕腳地下到田里,彎下腰,用手指輕輕地敲著瓜的表面,聽他邊教邊學(xué)如何“下瓜”。每當(dāng)完活后,他便允許我們蹲在瓜棚旁,找那雨后開裂不好賣的和不小心踩破的香瓜吃個夠。
再后來,連續(xù)兩三年,吳大個子每年都在這片地上種瓜。我們上學(xué)后每年放暑假時,就跑到他的瓜田里“幫忙”。大約到了1954年前后,村里實行合作化了。那片土地,做了調(diào)整不再種瓜了。
從此,我們便失去了“幫忙”的瓜田,再也聞不到那誘人的瓜香……
從此,“瓜田李下”的烙印,卻深深地刻在腦海中,一生一世都不曾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