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珍珍
在初中階段音樂學習中,常規(guī)的樂理知識、音樂欣賞、歌曲視唱已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音樂學習需求。在這一時期,學生急需學習更加新鮮更具趣味、更具挑戰(zhàn)性的新的音樂知識。在這一基礎上,為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音樂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口風琴元素,通過口風琴教學為音樂課堂增添新的色彩。口風琴作為一種鍵盤樂器,不僅可以實現吹奏、彈奏二者的有機結合,還可以在這一結合過程中保持鍵盤樂器原有的特性,汲取吹奏樂器的“長處”。與此同時,相比于其他彈奏、吹奏二合一的樂器,口風琴的使用更加簡單、便捷。不但可以放在桌子上,一邊看鍵盤一邊使用,還可以直接拿在手中使用,可以說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
相比于小學音樂知識,初中時期的音樂知識無論是從廣度層面還是難度層面來說,都有所提升?;诖?,學生在視唱過程中,由于歌曲中變化音難度的不斷增強,學生識譜難度、視唱難度也隨之有所提升。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若是不能靈活變通教學方法,只是一味地引導學生隨鋼琴聲進行視唱,不僅不會提升視唱效果,還使得視唱環(huán)節(jié)的開展更加“不順”。因此,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視唱之前對譜子進行口風琴演奏,在口風琴演奏中直觀地感受到樂譜中變化音的位置變化,通過對樂譜中變化音的演奏,感受音樂視唱中需要注意的變化音,而后通過不斷演奏、不斷熏陶、不斷記憶,幫助學生在視唱中實現對復雜變化音的完美演繹。例如,在視唱《渴望春天》這首曲子時,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掌握樂譜中變化音的變換,教師即可先行引導學生將這首曲子進行口風琴演奏,從而實現《渴望春天》這首曲子的完美演繹,提升學生視唱水平。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往往還是偏向直觀、具象的,面對抽象、藝術的音樂知識,學生往往很難實現長久的、深刻的耳朵記憶。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針對學生直觀、具象的學習思維,將抽象的音樂知識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的調動下,進行多元化、多渠道、豐富化的音樂記憶訓練,如將口風琴融入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音樂記憶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將耳朵聽到的樂句進行跟唱,然后再根據跟唱記憶,用口風琴將這一樂句的旋律演奏出來,這樣,在視唱和口風琴的重復下,學生的音樂記憶便會有所加深。而后,在學生具備樂句記憶能力后,教師即可引導學生視唱、演奏淺顯的音樂片段,使學生在音樂長度變化的訓練中逐漸實現音樂記憶力的提升。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欣賞、鑒賞能力,對學生音樂伴奏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音樂教學中重要內容之一。在以往音樂學習中,學生的視唱往往是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開展的,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對鋼琴伴奏產生乏味感、枯燥感。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即可在歌曲伴奏時加入口風琴元素,引導學生借助口風琴,通過對簡單樂譜旋律、節(jié)奏的練習,為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伴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視唱和伴奏分為兩個小組,一組同學進行視唱,另一組同學利用口風琴為歌曲伴奏。如此一來,不僅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為音樂課堂視唱活動增添更多趣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實現音樂學習水平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音樂教學課堂中融入口風琴教學元素,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還可以為音樂課堂增添更多新鮮元素,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始終都能有所期待、有所進步,有所提升。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地將口風琴教學融入其中,通過對口風琴的學習,豐富學生音樂體驗,使學生在口風琴演奏中產生滿足感與自信心,為日后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