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卉 李永慶
1? ?科學施肥
春茶生產結束后,應及時施肥,提供足量的有機肥,全面為茶樹提供營養(yǎng)物質。分期、分批施入,越早越好,千萬不能“一炮轟”。追肥在5月上旬施入,肥料以商品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速效磷、鉀肥,按每50 kg干茶施入純氮7~8 kg、速效磷2 kg、速效鉀2 kg推算,氮、磷、鉀肥按4~5 ∶ 1 ∶ 1配合施用。在樹冠外緣投影處開溝施入,溝深10~15 cm,施肥后覆土。葉面噴肥在6月下旬使用,以微量元素為主,配用濃度一般為0.5%~1%,稀釋成水溶液,在新稍一芽一葉初展時,用噴霧器均勻噴施在芽葉背面,每畝噴肥液60~70 kg,選擇晴天16:00以后噴施。但在茶葉采摘季噴施無機葉面肥,需要10天才能采茶;噴施有機葉面肥,需要20天后采摘。
2? ?中耕除草
春茶采摘結束后,首先中耕除草。茶園在春茶采摘期被多次踩踏,土壤耕作層變硬,及時中耕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土壤熟化,加厚耕作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耕鋤深度10~15 cm,不傷及茶樹根系,并對有害雜草的根莖進行徹底鏟除。結合中耕適時追施肥料,提高茶葉質量和數量。
3? ?行間鋪草
茶園鋪草時間為5月底至6月上中旬。鋪草時要把行間所有空隙都鋪上草,鋪草厚度為8~10 cm。選用不帶草籽、不帶病菌蟲害的稻草、綠肥作物、豆秸和玉米秸稈,一般每畝鋪草? ? ?1 000~1 500 kg。夏秋季在茶園行間鋪草可以穩(wěn)定土壤熱變化,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量,防止或減輕茶樹旱、熱害,保土、保水、保肥,增加土壤有機養(yǎng)分,抑制雜草滋生。
4? ?間作套種
在茶園行間套種綠肥及低稈經濟作物,宜選用莖高、葉疏的花生、大豆、綠豆等作物。
5? ?合理采摘
夏秋以生產中低檔茶葉為主,經濟效益一般不會太高,所以采摘夏秋茶要合理采摘,保留一定的綠葉層,以養(yǎng)樹為主。采茶應根據茶樹的生長特性和各類茶葉對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摘與留葉相結合,數量與質量兼顧,抓好留葉采、標準采和適時采等合理采摘技術要點,達到采茶養(yǎng)樹相結合,使茶樹持續(xù)、健康生長。改造更新茶園和幼齡茶園要分批打頂采,以養(yǎng)樹為主;豐產茶園宜及時嫩采、分批留葉采。夏秋氣溫高,茶葉易老化,要及時采下芽葉及對夾葉,以采一芽二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為主,千萬要杜絕“老嫩一把抓”的亂采等不合理采摘方式。鮮葉中不能夾雜老梗、老葉、茶果和非茶類夾雜物。應用修剪機械和采茶機械時,要求技術熟練,保證質量,同時不得采用無鉛汽油和機油,防止其污染土壤和茶樹。
6? ?防治病蟲
夏秋季病蟲為害猖獗,導致夏秋茶葉減產減收,同時影響翌年的春茶產量和質量。主要的病蟲害有茶毛蟲、茶小綠葉蟬、茶白星病、茶餅病等。要抓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及時采取農業(yè)綜合措施,在幼蟲發(fā)生期,數量少的,可人工摘除帶蟲的葉片,剪除病蟲枝,集中燒毀;及時清除茶園和周圍地埂上的雜草,使之通風透光,制造不利于害蟲繁殖的條件。必要時采取化學農藥防治,但一定要遵守無公害茶葉植保要求,使用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茶葉生產允許使用的農藥。7—8月份氣溫高、光照強,不宜使用揮發(fā)性強、高溫下易分解及光解快的農藥等;打藥時在晴天午后進行;不能任意提高使用劑量和濃度,配制的藥液濃度要均勻,噴施也要均勻,避免在高溫干旱條件下產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