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家具品牌Porro自1996年開始推出的Modern儲物單元系統(tǒng),就像一組百玩不倦的積木。
“架子”這種物品陪伴人類已有上千年歷史,20世紀后期,從George Nelson構想了可置入電唱機和雜志的儲物墻、Dieter Rams的606通用貨架系統(tǒng),到宜家的Billy柜,靈活的模塊化儲物單元流行起來——Porro將那個時代靈活自由的精神延續(xù)至今,克制裝飾,精簡設計,讓組合的可能性最大化。1989年上任藝術總監(jiān)的Piero Lissoni與品牌第三代傳人Lorenzo Porro是大學同窗,二人齊力推動了Porro日后深入人心的儲物單元系統(tǒng)。Lissoni的建筑師出身恰好與強調科學結構的儲物單元不謀而合。1996年,Porro針對客廳區(qū)域開發(fā)了Modern儲物系統(tǒng),基礎模塊單元長寬均為40厘米,其懸掛式儲物單元讓人們可以像堆砌積木一樣,在墻上自由定義和展示自己的生活。如果說未來不再育普遍的居室風格,人們將回歸個性,通用靈活的儲物單元便不會退場。
AD:始于1996年的Modern系統(tǒng)回應了當時怎樣的生活趨勢?
Lorenzo Porro(以下簡稱LP):在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Porro從專注制造古典家具進入生產模塊化系統(tǒng)的新階段。那時人們都在裝修新家,因此我們提供了一種網格化的儲物單元,為客廳、臥室和其他空間提供無窮的解決方案。在1996年Modern系統(tǒng)問世前,我們先推出了模塊單元比較細長的System儲物系統(tǒng),我們希望從純粹的基礎出發(fā),創(chuàng)建一系列計算精密、比例完美的解決方案。
AD:Modern系統(tǒng)每年設計的更新遵循哪些線索?Piero Lissoni(以下簡稱PL):Modern系統(tǒng)的設計盡力追求精簡。最初誕生時,這個系統(tǒng)有25件產品,高效采用建筑式方法創(chuàng)造一系列容器,人們可以選擇是否加設柜門或其他元素。每年這個系統(tǒng)都會增加成品或模塊單元并改進生產流程,2020年的產品相比1996年時已截然不同了。
LP:若瀏覽Modern系統(tǒng)的檔案,你就會發(fā)現它從未重復。比如結合Porro其他儲物類產品,由德國設計師Wolfgang Tolk設計的Load-it書架系統(tǒng)是一個好例子。在常見的涂漆處理飾面之外,引入18種木材,還有持續(xù)開發(fā)新鉸鏈,又或是兩年前開始嘗試內置光源,這令儲物盒變成了魅力優(yōu)雅并存的容器。今年9月在Porro展廳還將呈現全新的主題,請拭目以待。
AD:為回應新趨勢,你們如何選擇材料和配色?
LP:一件家具總是個性與功能并存的,比如2005年伴隨生活進入智能化,Modern系統(tǒng)關注如何配合電視機和電子設備等,對此我們加入了玻璃。但是如今一切信息都存在云端,因此今年又回歸擁有雕塑氣質、肌理豐富的材料,并減少儲物單元的功能,讓它更益于收納和展示物品。豐富的配色是讓用戶可以個性定帶模塊的途徑,就我個人而言,我偏好中性色或木材的天然成色,喜歡它們身上的永恒感。對用戶來說,組合不同配色也會引向無窮的結果。
AD:就你的觀察,東西方用戶在購買儲物單元時是否有不同的著眼點?
LP:沒有太多不同,因為Porro始終強調通用設計。我們不會去追求所謂日式美學或美式飾面,重要的是把控好品質與舒適度。確實,如床具、桌椅和儲物系統(tǒng)都有各自的標準,但我們從來不會預設用戶群體,而是去尋找能夠普遍適用的設計。
AD:Porro很早就進入自動化生產流程,它如何裨益產品和用戶?
LP:自動化不僅包括生產,還包括供用戶使用的一系列內部工具。我們提供詳盡的技術信息圖供用戶確認,這能加速生產進程,同時避免出錯。此外自動化生產讓我們能夠更靈活地調整尺寸和飾面,或是生產完全由用戶定制的產品,減少廢料和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