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穎
2020年北京市高考第一名
錄取院校:北京大學
高考成績:722(語文135分、數(shù)學140分、外語147分、物理100分、地理100分、歷史100分)
愛好:文學、旅游、足球
座右銘:我們活過的剎那,前后皆是黑暗
家長眼中的她:
淇穎是一個認真勤奮、全面發(fā)展的孩子。她熱愛閱讀,勤于筆耕。她熱愛旅游,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以及海外多國,名山大川、名人故居、博物館給了她許多人生啟示和創(chuàng)作靈感。她也很喜歡運動,曾在人大附中羽毛球、足球比賽中獲得佳績。
語文老師王彩云眼中的她:
王淇穎熱愛文學、享受閱讀,尤其喜歡中外名著;聰敏好學,喜歡和同學一起探討問題,時有精辟見解;善于觀察生活,同齡人的煩惱與向往、弱勢群體的困境與需求、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與現(xiàn)狀、自然界的蟲鳴鳥啼……都曾流淌在她的筆下,構(gòu)成了她豐富多彩的寫作世界。
同學眼中的她:
王淇穎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在一方斗室中品讀墨香,在長途旅行中體味山河秀美、生活錦瑟,用韌性和勤勉滋養(yǎng)心靈。她高高瘦瘦的身體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既懷揣仰望星空的夢想,更腳踏實地邁步向前。
學習方法分享
高中學習,從短期來看,是將學習的過程和結(jié)果量化,在一次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科目都需要埋頭刷題、所有的復習都為了提高成績。
像語文這類科目,無論是古文還是現(xiàn)代文,對文章的理解才是答題的基礎(chǔ)。但是這一能力不是靠臨時抱佛腳就能顯著提升的,而需要依靠大量閱讀。喜歡閱讀,并有一定的閱讀量,對文章內(nèi)涵意蘊的理解大有裨益。因為有些隱藏在文字里的情感和思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同時,讀書可以彌補我們尚不深厚的閱歷、尚不深刻的見解,于寫作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使是在時間緊張的高三階段,堅持閱讀仍然是可以做到的。
拋卻太強的功利性來看,上下四方,古往今來,文明的先驅(qū)者篳路藍縷,開拓著人類的精神空間,而書籍正是其重要的體現(xiàn)。無論是極具張揚個性的文學類作品,還是循著痕跡一步步靠近某種本質(zhì)規(guī)律的艱深著作,借由前人之口,抒自己難言之情,解困頓之惑,或者僅僅是讓我頓悟———原來困擾我的問題也曾在時間的彼岸給他人留下過印記。于是任由自己遨游在文字的海洋中,至少感覺不那么孤單了。
針對如何提升做閱讀題的能力這一問題,我認為可以做一些高質(zhì)量的訓練,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決定做題多少———不一定越多越好,但也不能做得太少。做完之后,你可以把相似的題目放在一起,琢磨文章的脈絡、出題人和答案的思路,甚至可以嘗試著自己拿一篇文章出題。這樣日積月累,會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
我在今年的新高考中選擇了物理、地理、歷史作為等級考科目,并且幸運地賦分到了100分。我很熱愛我選的科目,于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求知、探索和思考的樂趣。這說起來比較抽象,但它的確是極其重要的事———熱愛不僅能讓我的學習變得更加快樂,減輕一些壓力,而且還可以讓我更深入地發(fā)現(xiàn)和理解其中的邏輯,更有動力去探尋學習方法。
物理是一門完善而成體系的學科,內(nèi)在邏輯性強。學習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透徹地掌握知識、原理,以及分析方法、基本思路。這樣無論題目如何變化,都能抓住最本質(zhì)的解題策略,以不變應萬變。而這不僅需要在做題中不斷練習并積累,還需要回歸課本。因為課本中對定理的描述、成立條件的限制、不同部分之間邏輯的勾連、原理在例題中的應用等都非常明確。課本看似淺顯,沒有刷題來得有效,但課本的編寫者都是水平極高的專家,他們對物理學的理解深入地滲透在課本中,可以給我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地理是這幾科中相對簡單的科目,也是最有趣的科目。它和現(xiàn)實的關(guān)聯(lián)性很強,很多原理、現(xiàn)象都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很多答案都可以通過常識和對生活的思考獲得。所以對于地理,我們可以讓自己處在一種隨時隨地學習的氛圍中。例如,夏秋季的一場暴雨,就可以聯(lián)想到冷鋒過境;晚上聽天氣預報,就可以把各種天氣系統(tǒng)復習一遍;看到地震的報道,就可以在紙上隨手把板塊邊界圖畫出來。這樣的復習方法可以讓我對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保持敏感,并且給知識保溫,同時能為其他科目騰出不少復習時間。
至于歷史,說實話,這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題目極其靈活,沒有固定的范式,技巧性較弱,很直接地考查了我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歷史知識與物理、數(shù)學知識不同,它是一段史實、一個現(xiàn)象、一種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覺得,除了在答題技巧上認真打磨、精益求精,更本質(zhì)的是要加深對書本內(nèi)容的理解。多讀、背熟是比較基礎(chǔ)的,最好能自己多思考———按照不同的主題對事件進行梳理,于紛雜的事件和瑣碎的細枝末節(jié)中找到規(guī)律,把眾多知識勾連起來。
學習本身就是不斷精進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家應該多思考、多發(fā)現(xiàn),探索一條最適合自己學習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