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張海行草書的厘米大千

        2020-12-07 05:56:28西中文
        時代報告 2020年9期
        關(guān)鍵詞:張海行草小字

        西中文

        弁言

        張海先生在談到書法創(chuàng)新的時候,打過一個巧妙的比喻。他說,一個書家在書法史上哪怕只有那么一點點超越,就是創(chuàng)新。好比跳高運動員,世界紀錄是2.40米,你能跳2.41米就是新的世界紀錄,就是很了不起的。多年來,他自己在艱苦探索,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一厘米”。當我們分析他的行草書,尤其能充分領(lǐng)略其“一厘米”的大千世界。

        一般所謂書有四體:楷草隸篆,未包括行書。然而實際上,行書的使用較之其他書體更為廣泛,因此有“五體書”的說法。清劉熙載《藝概》云:“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然從有此體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蓋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詳,知真草者之于行,如繪事欲作碧綠,只須會合青黃,無須別設(shè)碧綠料也。”這段論述可以說明,行書并非獨立的規(guī)范,它只是真意和草意的結(jié)合而已。至于結(jié)合的方式、“配方”、風格樣式等,都可由書者自由發(fā)揮。因此,行書是一種最自由的書體,又是最難把握的書體,同時也是最見書者功力和性情的書體。

        一般把行書與草書并稱。行草起源于魏晉之間,并由以“二王”為代表的東晉文人奠定基礎(chǔ),樹立楷則。因為帖派文人十分注重用筆提按使轉(zhuǎn)的變化,從而為書法表現(xiàn)性情品格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因此,連極力尊碑抑帖的康有為也認為:“簡札以妍麗為主,奇情妙理,瑰姿媚態(tài),則帖學為尚也?!保ā稄V藝舟雙楫》)帖學文人書風行千年,孕育出許多行草書大家,創(chuàng)造出許多在書法史上影響深遠的風格模式,“二王”之后,還有智永、孫過庭、張旭、懷素、顏真卿、楊凝式以及蘇黃米趙董王等。

        然而自清中葉以來,書法史上出現(xiàn)了一次極其重要的變革,碑學的興起打破了帖學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碑學所帶來的新的書法定義,新的書法審美觀和書法史觀,對沿襲千年的固有書法認知體系都構(gòu)成了巨大的沖擊,使書法的格局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因此對當代書家的成就和地位,如果離開碑與帖進退消長的背景,幾乎不可能做出準確的評價。當我們考察張海先生的行草書時,當然也不可能繞開這一點。

        就五體而言,碑學所擅者,乃楷隸篆三體,帖學所擅者,乃楷行草三體??w兩派俱長,但風格、技法大相徑庭,行草本為帖學所長,碑派書家一度摒棄行草,專攻篆隸碑碣。但也有人熱衷于以碑體、碑意書寫行草書,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當代書壇,更呈現(xiàn)出碑帖結(jié)合的大趨勢,一些有膽識的藝術(shù)家敢于打破帖與碑的門戶之見,在兩種流派的風格寶庫里廣泛取法,從而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藝術(shù)風格。他們?nèi)〉镁薮蟪删偷母驹?,在于他們能順?yīng)形勢,打破定見,以藝為本,唯新是求,因此,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功,也給后人留下豐富的啟迪。

        張海先生從事書法藝術(shù),是從篆隸入手的,其楷書則從《張猛龍碑》植基。因為其生在魏碑的故鄉(xiāng)洛陽,所以選擇碑派是極自然的事情。然而張海有兩個特點,對他的藝術(shù)道路影響甚大:一是善于思考,一是慣于求新,有這兩個特點,使他的從碑之路別具特點而迴異于凡庸之輩。

        張海學隸,并非死守一條從漢隸到漢隸的傳統(tǒng)路子,而是很早就把目光投向當時還少有人注意的漢簡帛書。他把漢簡中活潑靈動、生拙簡率的元素糅入漢隸之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風格面貌,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名動書壇,令人耳目一新,引來如潮的好評。這可以說是張海勇于創(chuàng)新的藝術(shù)個性的初次展現(xiàn)。

        20世紀90年代初期,張海出版了《隸書兩種》,在書法界引起熱議,不少人學習張海的方法,紛紛探索書體嫁接的新路子。但就在大家按照他的路子,在隸書變革方面探索前行的時候,張海卻悄然把主攻方向調(diào)整到了行草書方面來。張海習行草書,與其篆隸書同步,始于60年代,雖然也下了不少工夫,但總是不得其門。按他自己的說法:如方磚鋪地,只有廣度沒有高度。于是下決心從古代經(jīng)典入手,在懷素、王鐸等人的行草書上下了不少工夫。這段時間,他專攻小行草。1992年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評選期間,曾任國展評委的張海恰逢出國訪問,不能參加,只能以普通作者身份投稿。評選結(jié)果揭曉,張海的一幅四尺橫幅小行草,以高票榮獲大獎。這個結(jié)果不但張海自己始料未及,而且全國書界也大感意外。1995年,《張海書法》出版,沈鵬先生為之作序,其中提到:“倘若觀者不限于‘先聲奪人的定見,他那近二三年來的若干行草書新作水平實際上超出了早些年的隸書,在早先隸書達到的基礎(chǔ)上登上了新的高度,都在揮酒自如中有意無意地融進了隸書與簡書的筆意,融進了包括王鐸在內(nèi)的筆法章法?!?/p>

        沈鵬先生對張海的評價,可以說獨具慧眼。按說行草和隸書屬于不同的書體,是沒有可比性的。然而沈先生卻認為那時張海的若干行草已經(jīng)超過其早年達到一定高度的隸書,原因即在于沈先生看出了張海的行草書與其隸書的高度同源性,即它們所共同具有的碑派色彩。張海先生有論書絕句云:“許身何必效義獻,樸茂雄強亦可宗?!泵鞔_宣示自己的藝術(shù)立場:不走單純的帖學路子,于羲之、獻之外另辟蹊徑,而以追求樸茂雄強作為自己的風格定位。

        現(xiàn)任中國書協(xié)分黨組書記、副主席陳洪武先生多年來始終關(guān)注張海先生的書法,尤其是行草書的成就。2016年“追夢之旅”張海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此展中有張海先生的多幅近年新作,陳洪武多次陪同中央領(lǐng)導(dǎo)觀看展覽。同年十一月,他應(yīng)邀出席了鄭州大學書法學院揭牌儀式,又看到了張海先生的一些行草書新作,十分感慨。他認為張海的行草書,無論從用筆的老辣、結(jié)構(gòu)的奇異多變,還是千變?nèi)f化的創(chuàng)新精神,所達到的高度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陳洪武斷言張海的行草書將會在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藝術(shù)的精髓是創(chuàng)新,書法當然也是如此。然而書法的創(chuàng)新卻是一個艱難而沉重的話題,且不說創(chuàng)新資源的挖掘,創(chuàng)新道路的選擇,創(chuàng)新方法的確立,無不是極為艱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需要書家有超乎常人的膽識、毅力和智慧;單說書家在成名之后的不斷否定自我又不斷塑造新我,對大多數(shù)書家來說,就是一道不易邁過的坎。書家風格的過早定型,過早結(jié)殼,無疑都是創(chuàng)新的大敵。而張海先生卻不是這樣。他雖然很早就名滿天下,但始終沒有為名所累,沒有把一次獲獎作為終身的成就。而是把每一次成功都當作新的起點,又開始新的探索之旅。從1992年五屆國展獲獎算起,25年過去,我們看到,張海的行草書在主流風格的前提下,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不同風格面貌。這些風格樣式,既有明顯的區(qū)別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既有各自的風格邏輯又并非人為事先設(shè)計的結(jié)果,既有著手成春的自然之趣,又都達到了相當?shù)乃囆g(shù)高度。放眼當代書壇,這種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獲獎之作:小字行草書

        張海選擇小字行草書是基于他對當時書壇現(xiàn)狀的認識。他在作品自述中說:“甚矣小行草之難也,老者作此,困于目力,少者作此,未得機括,余則適逢其時也?!?990年“河南書法周”在北京舉行,張海的一幅小字行草書作品得到王學仲先生的高度贊賞,專門讓吉欣璋給張海帶話說:“這條路子選得很好,展出的作品典雅,很有書卷氣,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1992年為第五屆國展準備作品,張海拿出一幅內(nèi)容為近現(xiàn)代詩九首的四尺橫幅小字行草書在省書協(xié)征求意見,一起辦公的周俊杰先生看到后眼前一亮,認為此幅作品一定能獲獎。后來這幅作品果然獲得大獎。

        王學仲、周俊杰他們?yōu)槭裁匆谎劬湍芸闯鰪埡P∽中胁輹膬r值?在作品視覺沖擊力占據(jù)重要地位的現(xiàn)代評選機制中,張海的一幅四尺橫幅的小字行草作品何以能得到評委的青睞,能夠在眾多的大尺幅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大獎?我想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小字行草的難度在諸多書體中是比較高的。就技巧的表現(xiàn)和風格的營構(gòu)而言,大字無疑有著更多的騰挪空間和施展余地。而在小字中,小楷書雖然也有相當難度,但畢竟有公認的經(jīng)典范式,只要下工夫臨摹前人,達到相當?shù)乃绞遣浑y的,有前人成熟的風格作參照,便很容易拿到“入帖”的基本分數(shù)。況且,小楷書追求的是整齊美,而小行草則不但要有整齊美,而且還要求靈活變化,搖曳錯落,難度當然更高。譬如體操比賽,動作的難度系數(shù)是裁判的重要參考,書法展覽的評委們在這方面不難達成共識。

        第二,張海的小字行草書作品用筆精到,風格典雅,提按精微,簡潔洞達而又富于變化。張海有極強的控筆能力,線條如精金屈鐵,勁健而又潤澤,內(nèi)斂而又富于張力。從整體上看,既有小楷的整齊,又有行草書的搖曳多姿。不但在當代展覽作品中罕見,而且在整個書法史上也屬稀有的品種,自然會令人眼前一亮。

        第三,張海的小字行草書是碑帖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這也是他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的根本原因。書法史上并非沒有小行草。“二王”的簡牘,蘇軾、黃庭堅等人的手札題跋,趙孟頫、董其昌的許多作品,都是小行草,但這些無一例外地都屬帖派風格的作品。張海的小字行草與上述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引進了碑派的用筆特點,用筆簡約雄強,質(zhì)樸拙厚,內(nèi)藏筋骨,外斂鋒芒,給人一種含蓄內(nèi)斂的美感,使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五屆國展獲獎以來,張海先生把小字行草書作為其主攻書體之一,20多年來未嘗或輟。因小字行草書寫起來較大幅作品為便,他便隨時練習和創(chuàng)作,即便在開會、出差或出國訪問之際,也帶上冊頁筆墨,趁暇書寫。積年以往,竟攢下小字冊頁數(shù)十本,其勤勉自勵可見一斑。俗語云“熟能生巧”,要掌握書法的妙理要訣,大量的書寫練習無疑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張海的大量書寫并不是簡單的重復(fù),他是一個勤于思考且善于思考的人,多年來在小字行草書方面,他一直在探索新的方向,醞釀新的突破??此F(xiàn)在的許多小字行草書作品,如《雙石記》《古文四篇》《元曲選錄》等,和20多年前的作品相比,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認為他越寫越精到,但其精到究竟表現(xiàn)在哪里?筆者認為其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概括為三個字:簡,拙,斂。

        簡是張海小字行草書的明顯特征,也是他多年來書風走向的一個明顯趨勢。從用筆上看,淡化提按的技巧,減少牽絲映帶,從字形結(jié)構(gòu)上,化繁為簡,化靜為動,化寫實為寫意,遺貌取神,以精神氣韻統(tǒng)御全篇,而不是作形而下的技巧展示,使張海的小字行草書作品更加簡率高古,氣韻生動。在藝術(shù)上,簡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世稱“桐城三祖”之一的劉大櫆說:“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睍ㄓ趾为毑蝗?!其實簡是張海書法一以貫之的審美追求。從他遺貌取神的草隸、獨具特色的破鋒行草書都可看出端倪,乃至他極具個性的落款簽名都可以看出他尚簡的風格特色。

        拙則體現(xiàn)了張海小字行草書的碑派風格特色。張海近年來的小行草,盡量淡化技巧,收束鋒芒,筆畫截長續(xù)短,結(jié)體變欹為正,把純熟的技巧寓于一種平實本色的書寫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傅山所主張的“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觀其用筆,沉穩(wěn)平實,如錐畫沙,香象渡河,腳踏實地,把質(zhì)樸拙厚、返璞歸真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具體而微。

        斂則表現(xiàn)了審美建構(gòu)的內(nèi)化。觀其小字行草書大幅作品,斂束矜莊的氣息撲面而來,通篇很少有縱放蕩逸的長筆畫,即使長撇也盡量不出鋒,且收束于字形的框架之內(nèi),捺則多用反捺、點捺,豎彎鉤、背拋鉤等多有以意代筆,點到為止。斂束的審美追求好比武術(shù)的內(nèi)家功,功夫技巧不外露,卻有很深的內(nèi)涵。這與張海的個性為人有密切的關(guān)系。他內(nèi)心熱情似火,激情澎湃,而表現(xiàn)出來的則是一派平和淡然、溫文爾雅,事業(yè)心、好勝心極強卻非常低調(diào),所有這些,與他的小字行草書風格都十分一致。可以說,在張海的書法里,藏著他為人為藝性情品格的密碼。

        獨辟蹊徑:破鋒行草書

        破鋒行草書是張海先生的一大創(chuàng)造,也是張海書法的一大奇觀。

        所謂“破鋒行草書”是指用一種筆尖分叉的毛筆書寫的行草書。由于毛筆筆尖分叉的隨機性及其運行過程中的不可控性,使書家筆下的形象千變?nèi)f化,生動活潑,生機盎然。

        關(guān)于破鋒,古人論述不多。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筆有用完,有用破。屈玉垂金,古槎怪石,于斯別矣。”描繪“屈玉垂金”,當然得用完筆,但描繪“古槎怪石”,那就非用破鋒不可了。熙載此語,未必一定是論畫,而是論筆法和審美意象的關(guān)系。古來書家,尤其是帖派風格的書家,大率以遒麗為主要的審美追求,點畫如“屈玉垂金”,故多用完筆。破鋒僅為偶見。筆法中有所謂“渴筆”“沙筆”“枯筆”,則主要是墨法的變化,墨近于枯,使筆下出現(xiàn)絲絲飛白,與飽筆潤墨形成對比,增加了筆底的變化。但這和破鋒還不完全是一回事。

        在作品中大量地乃至有意地使用破鋒,是張海先生的首創(chuàng)。張海的破鋒用筆,以偶然開始。據(jù)其自述,曾以一種比較便宜的加健長鋒羊毫在略硬的紙上作行草書,筆本已陳舊,書未過半,筆鋒已破,乃極力攢捉攏聚,筆鋒時聚時散,終于寫完。張壁視之,頗有意外效果。筆鋒雖破,但仍有主導(dǎo),時聚時散中,頗見性情張弛,心緒低昂,線條隨機變化,體現(xiàn)一種不可重復(fù)性。猶如鈞瓷的“窯變”,入則一同,出則萬殊。

        張海是一個勤于思考的人,這種偶然的經(jīng)歷,使他深受啟發(fā),從中看到了創(chuàng)新的契機。后來他便有意地用同樣的筆墨條件,用破鋒筆法完成創(chuàng)作。在反復(fù)的實踐中,他已能比較自如地駕馭散開的筆鋒,使之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現(xiàn)筆下的形象。

        書法理論界對張海的創(chuàng)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劉宗超先生提出“破鋒行草書”的概念。他說,張?!爸T體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其20世紀80年代即已形成的‘草隸和近年完善形成的獨具一格的“破鋒行草書……從‘草隸到‘破鋒行草書,標志著張海書法獨特筆法已經(jīng)形成?!眲⑺嚒⒅芸〗?、李剛田、曹寶麟、周永健、周志高、黃君等十余位書家對張海破鋒行草的代表作《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分別做了詳細解析。曹寶麟先生評之日:“放曠恣肆,馳驟合節(jié),其焦墨破鋒尤為警拔,足稱子由‘變化倏忽動心駭目八字焉?!敝苡澜∠壬f:“張海先生行草善用破鋒,獨取一格,蓋家數(shù)自成矣。域中涉此而善運者寡也?!?/p>

        張海的破鋒行草書,之所以得到當代書界和理論界的高度贊賞,不是偶然的。它充分體現(xiàn)了張海書法的獨特性和探索性,充分體現(xiàn)了書法的時代特色,具體說來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比起前人創(chuàng)立的多種筆法,破鋒筆法在書寫性方面表現(xiàn)得更充分。書法藝術(shù)的妙諦在于它的書寫性。不言而喻,書法藝術(shù)的終極魅力也在于它的書寫性。只有通過“鷹望鵬逝,不得重改”的書寫過程,才能表現(xiàn)筆象和墨象的千變?nèi)f化,同時也才能充分表現(xiàn)書寫者的個性、審美追求和審美品格。啟功先生有一段話論及書寫性,他說:“或問臨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無人能似也。即有似處,亦只為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茍臨之即得真似,則法律必不以簽押為依據(jù)矣?!保▎⒐Α墩摃洝罚┡R帖不能全似,乃因為是各自手寫的原因,既是手寫,必有其個性稟賦在,故不可能與原帖全似。張海的破鋒行草,因其工具使用中的隨機變化,更是個性突出,變化多端,連作者個人也無法復(fù)制,每張作品都是獨特的“這一個”。

        第二,破鋒行草書發(fā)展了中鋒用筆的技法觀念。歷來的中鋒筆法是“令筆尖常在字畫正中”,這可以理解為“聚中鋒”。而破鋒筆法則不同,它的筆鋒不止一個,字畫也不止一道,但要求每一個叉開的筆鋒都在字畫正中,這可以稱為“散中鋒”,因為是散中鋒,故每一根叉開的線條也都是圓勁而渾厚的。

        另外,散中鋒要求筆鋒散而能聚,這也是張海破鋒行草書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此前有些從事前衛(wèi)書寫的現(xiàn)代派書家,也曾使用破鋒,但能散不能聚,有些甚至用筆根揉搓,這樣筆鋒就不可能再重新聚合。張海則不同,他的破鋒時散時聚,始終不離中鋒的主宰。故張海的破鋒大大地發(fā)展和深化了中鋒用筆的技法概念。

        第三,張海的破鋒行草書,充分體現(xiàn)了線條的骨力。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骨氣”和“遒潤”兩個概念。他說:“假令眾妙攸歸,務(wù)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若遒麗居優(yōu),骨氣將劣,如芳林落蕊,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痹趯O過庭看來,“骨氣”和“遒潤”固然都重要,但還是要以骨氣為根本。就帖與碑二家對比而言,帖派偏重遒潤,碑派偏于骨氣。遒潤之筆如屈玉垂金,骨氣之筆如古槎怪石。故孫過庭云:“如其骨氣偏多,遒麗蓋少,則若枯槎架險,巨石當路,雖妍媚云闕,而體質(zhì)存焉?!?/p>

        第四,張海的破鋒行草書充分體現(xiàn)了尚意從簡的審美追求,這與他的小行草書是一致的。觀張海的這類作品,很多字脫略形,意到筆隨,變形易態(tài),幾使人難以辨認。如《掃素吟詩》聯(lián)的“掃”“龍”“意”字;《元好問〈臨江仙〉》的“共”“遠”“底”等字,單獨挑出來,很難辨認。但在整幅作品中,便沒有閱讀的障礙而且顯得非常和諧。書法藝術(shù)與實用性書寫是不同的。書法藝術(shù)既須以漢字為基礎(chǔ),又須不受書寫規(guī)范的束縛,在二者之間開拓藝術(shù)表現(xiàn)的空間,才是書法藝術(shù)應(yīng)有的品格。蘇軾論畫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蓖瑯樱瑢τ跁?,也不能以“易識讀”作為最高目標。張海的破鋒行草書正是以這種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shù)手法,營造出一個朦朧玄妙的藝術(shù)世界。

        瘦硬通神:鐵線行草書

        在張海先生的行草書大家族中,有一個特殊的成員,即鐵線行草書。作者用長鋒羊亳,主要用所謂“一分筆”,有時用“二分筆”,亦即全用筆尖的部分書寫,線條細勁瘦硬,如鐵畫銀鉤。粗粗一看好似用硬筆寫出來的,仔細看去,與硬筆又有顯著不同,其中提按頓挫,往收垂縮,使轉(zhuǎn)向背,一一分明,只是比平常的行草書更加含蓄,更加渾勁,更加骨力中含。觀看張海書法展的人,幾乎沒有不喜歡他這類作品的。

        中國書法從篆書發(fā)展而來,篆書線條的細勁勻圓是書法藝術(shù)重要的審美基因,被稱之為“篆意”。篆意代表著高古、骨力、雄強和氣格。杜甫詩句云:“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苦縣光和”是指苦縣(今河南鹿邑)的《老子碑》和立于東漢光和年間的《樊毅碑》,這兩通碑相傳為蔡邕所書,都極為細勁。杜詩所謂“書貴瘦硬方通神”乃是古典時期帶有普遍意義的審美共識?!笆荨钡膶徝酪庀笸颓逖?、脫俗、仙風道骨聯(lián)系在一起,而以王羲之為代表的豐腴妍麗的帖派書風則被認為是俗艷姿媚的,因此才有韓愈的詩句“義之俗書趁姿媚”。

        然而自帖派文人統(tǒng)治書壇以來,王羲之一路的豐腴妍麗的書風成為書壇主流。帖派書風追求用筆的提按變化,適度的豐腴對于表現(xiàn)這種變化當然是必要的,所以自晉唐以來,少有以瘦硬書風稱雄書壇者,尤其是行草書??瑫矫嬗汹w佶的瘦金體,但被認為是一個特殊的個案,一種另類的風格。直到明末書壇興起變革之風,才開始出現(xiàn)瘦硬風格的行草書,以八大山人、黃道周為代表。碑派書風崛起以來,瘦硬書風才重新回到書家的視野,近代以來,以瘦硬書風卓立書壇者不乏其人,如李叔同、徐生翁、林散之、高二適等。然而李叔同主要是隸書,行草作品不多,徐生翁則以稚拙書風見長,書體以楷為主,筆畫少有牽連映帶,難免有單調(diào)之感。林、高二位則以草書為主。

        張海先生與上述書家都不同。首先,張海先生的瘦硬書風與他的篆書、隸書并無直接的關(guān)系,并非從篆隸衍化而來,而是他有意開發(fā)的一個行草書的新風格、新樣式。其次,他與懷素的細線條草書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但也并非懷素草書的延續(xù)。張海曾以懷素為范本,臨習過很長時間,這種經(jīng)歷,也許為他瘦硬風格的行草書打下了相當?shù)幕A(chǔ),但懷素狂草不是它的唯一和直接來源。兩相對比,可以明顯感覺其中有張海獨特的體悟和創(chuàng)造在。再次,張海的鐵線行草書吸取了很多帖學的元素,其中的起止逆藏、使轉(zhuǎn)虛實、牽絲映帶多有來自帖派的用筆技巧,而結(jié)體的內(nèi)斂含蓄、風格的典雅巧麗更是與帖派書風別無二致,可謂異曲而同工。

        我感覺張海的鐵線行草書,其創(chuàng)作的靈感應(yīng)該是來源于他的小行草。仔細分析其代表作,如《屈原〈漁父〉》《西湖七月半》《張可久〈懷古〉》《仿調(diào)四首》與其清秀內(nèi)斂的小行草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這種風格又不是小字行草簡單地放大。東坡云:“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因而小字的筆畫當力求細勁。換言之,細勁的筆畫在小字中不是難點;小字的難點在于結(jié)體的從容優(yōu)裕。而細勁的筆畫在大字中,則是對書家的巨大考驗。在疏朗的結(jié)體中,細勁的筆畫必須足夠有力,有充分的質(zhì)感和張力,才能使整體結(jié)構(gòu)不至于顯得凋疏和單薄。觀張海的鐵線行草書,線條雖細,但顯得渾勁飽滿,力送到尖,無一毫含混懈怠之處。譬如輸水的管道,雖然管徑不粗,但因有足夠的壓力,管中水流飽滿奔放,勢不可遏。

        其實寫行草書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用三分筆、四分筆寫較粗的線條相對容易,而用一分筆、二分筆難度就大得多。行草書的揮灑,總想追求一種風檣陣馬、痛快淋漓的感覺。因此用筆也總以重筆濡染為快。至如細線勾勒,一則對控筆能力的要求太高,一般人很難做到,再則總有一種不能盡興的感覺。

        張海在鐵線行草書方面的成功,緣于他異于常人的獨特優(yōu)勢。首先與他的性格有關(guān)。張海是一個表面沉穩(wěn)淡泊而內(nèi)心卻熱情似火的人。他的熱情從來不會以奔騰澎湃、咄咄逼人的方式釋放出來。盡管內(nèi)心昂揚激蕩,但他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總是可控的、優(yōu)雅的乃至溫潤如玉的。這是為人的至高境界,也是藝術(shù)的至高境界。其次,張海在用筆方面有相當扎實的功底。寫鐵線行草書需用一種長鋒筆,筆鋒尖如鶴嘴,揮運起來極難把握,因筆鋒細長,傳導(dǎo)不利,一般人使用起來總有一種指揮不靈的感覺。張海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把握了其中的訣竅,故能指揮如意,得心應(yīng)手。觀其筆下的線條,凝練圓勁而又流暢飽滿,提不離紙,按不聚墨,牽絲映帶之處,精微細膩,不讓帖學名家。其中有些作品,在細勁的總體風格之下,又時有粗壯的線條穿插其間,以增加視覺沖擊力,且能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如《李白詩四首》《我家住在黃土高坡》《王安石〈登飛來峰〉》等。此外,張海先生是一個在藝術(shù)上富于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他在行草書上的不同風格,既是因緣際會的結(jié)果,又不完全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其中有他主動挖掘、培育、深化的努力在。他總是在平時的創(chuàng)作中,試驗各種技法、各種風格的運用與表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新的元素,便主動加以培育、強化,使之不斷發(fā)展完善。他獨特的小字行草、破鋒行草書都是這樣,鐵線行草書也是如此。如果說機會總是給有心的人準備的,那么也可以說,藝術(shù)創(chuàng)新之門總是向有心的人敞開的。這是張海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實踐給我們的又一深刻啟迪。

        滿紙云煙:草書

        人的性格是立體的、多層次的。我們說張海是一個內(nèi)斂而平和的人,雖然有滿腔熱情,但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卻是溫和的。這也構(gòu)成了他的書法風格的基調(diào)。但是并非沒有例外。2014年他在鄭州舉辦“古稀新聲”書法展,其中有一件六尺中堂,內(nèi)容是仲殊的《南柯子·憶舊》,這是一幅典型的大草作品,用筆生辣豪縱,結(jié)體奇異峻險,墨色枯潤變化,對比強烈,通篇大開大合,滿紙云煙,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這種風格的作品在張海的作品集中雖不算多,卻顯得特別與眾不同。

        張海有無限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正像沈鵬先生為他的作品集作序時所用的標題一樣,他的藝術(shù)生涯即可以歸結(jié)為“創(chuàng)造力的實現(xiàn)”。他不拒絕任何風格的嘗試。何況他的草書探索起步很早,從《張海書法》中的《魯迅〈別諸弟〉》《張海書法新作選》中的《漢俳二首〈古今說鐘情〉》到《創(chuàng)造力的實現(xiàn)》中的《元好問〈臨江仙〉》,以及他的許多破鋒行草書作品,都有極為明顯的大草特征。張海的大草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

        第一,張海的狂草不追求無行無列的縱情揮酒,而是在揮灑中仍然保持一種行列的秩序。如果說旭素式的狂草章法像是一片橫流的澤國,則張海的狂草則更像是奔涌向前的大河。換言之,張海縱使在物我兩忘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中仍然保持著一份難得的清醒和理性。這種清醒和理性有效地保證了筆墨技巧的發(fā)揮。所以檢點張海的大草作品,筆墨少有失誤,少有心手不應(yīng)、意到筆不到的缺憾。

        第二,張海的草書線條蒼澀厚重,蜿蜒頓挫,有強烈的質(zhì)感和張力,和旭素一路的帖派狂草有明顯的不同??梢悦黠@地看出,張海在運筆中是行留并重、遲疾益擅的,其用筆有鮮明的節(jié)奏,當行則行,當駐則駐,遣不恒疾,遲不常留,這種筆法顯然來自其碑派用筆的嚴格訓練。故其草書的用筆,絕無輕滑虛怯之病。比如他的大草中常有長長的拖筆,像《仲殊詞》中的“沙”字、“聲”字,以及《潘閬〈長憶觀潮〉》中的一些字,拖筆一拓直下,力重千鈞,筆畫雖細,但蒼澀厚重,充滿張力,形成張海行草書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

        第三,張海大草書的一個最大特點是適意書寫,并不特別講究狂草的形式,甚至用字也不特別拘泥于草法,正像在章法上并不追求無行無列一樣。所以我們看張海的草書,更像是縱肆恣意的行書,然而作者熾烈的感情就是在這種恣意的書寫中暢快地流淌、奔涌,讓你感到一種震懾心魄的感染力。在這里,我要特別說說《最浪漫的事》這件作品。這是一件十分獨特的草書作品。作者滿含熾熱的感情,飽蘸濃墨,以嫻熟的技巧放筆揮灑,其字里行間滿是濃濃的愛意。我相信這幅作品是他有感而發(fā),特地為其患病的夫人創(chuàng)作的。數(shù)年前作者夫人患病,曾一度不能獨立行走。于是張海先生用輪椅推著妻子在公園散步。正如姚若龍在歌詞中所寫的那樣:“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在作品中,作者以平凡的心、濃烈的情,用心血書寫著人間大愛。在作品的跋語中,作者寫道:“人生世間,最浪漫者何?曰愛;愛之最浪漫者何?曰平凡之愛!‘和你一起慢慢變老,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此乃平凡之愛,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也?!边@是一幅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高度完美和諧的作品。它展示的不僅僅是作者嫻熟的技巧,也不僅僅是作者富于創(chuàng)意的匠心,更是作者真摯濃烈的親情、愛情和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

        此類風格的作品還有《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以條屏的形式寫大篇幅的草書,此前尚屬少見,觀者至此,無不眼前一亮。細觀此作,但見筆墨飽滿,行筆流暢,作者激情澎湃,心緒飛揚,數(shù)百字一氣呵成,毫無懈怠之處,誠屬難能可貴。從此作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用筆技巧以及對草法、章法的把握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得心應(yīng)手的程度。在總體布局上,每隔三四行留一空白,既有規(guī)律,又不死板,這既是為了觀者閱讀的便利,也為了作品不至于沉悶板滯。從這些細節(jié)中,都可以看出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精致的藝術(shù)匠心和迥出常人的創(chuàng)造力。

        《明人絕句九首》長卷又是另一種風貌,介乎《仲殊詞》和《柳宗〈與韓愈論史官書〉》兩者之間。此作用筆仍然老辣蒼勁,但較之《仲殊詞》,作者的心境似為平靜,故此作行筆從容蘊藉,提按起伏變化較大,畫面較為豐富。對于一個書家來說,基本風格形成之后,在每一幅具體作品的創(chuàng)作上,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不但有作者的藝術(shù)功力,而且有當時的心境、精力、情感乃至知識儲備等方面,因此具體作品的風貌,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作者事先的設(shè)計。唯其如此,書法藝術(shù)才讓人感到魅力無窮。

        張海對于激情書寫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特別神往,如楊凝式“似若發(fā)狂,引筆揮酒,且吟且書,筆與神會,書其壁盡方罷,略無倦怠之色”。張海也時常在這種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愚以為“匠心”和“激情”是藝術(shù)家的兩翼,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必具此兩翼。匠心要靠激情來表現(xiàn),激情需要匠心作支椽。離開匠心,激情或成涂鴉;離開激情,匠心或流于做作。張海先生有著一流的匠心,又有著十足的激情,所以他的書法藝術(shù)既有不同凡響的功力和形式感,又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飽滿的感情。這正是張海書法藝術(shù)的魅力所在。

        淵渟岳峙:常態(tài)化書風

        以上所分析的張海行草書的不同風格,是他在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實踐中形成的不同風貌。接下來的問題是:張海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本色書風是怎樣的?

        這里涉及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書法有沒有創(chuàng)作?一種意見認為:書法就是寫字,只要按照前人留下來的傳統(tǒng)技法把字寫得好看,中規(guī)中矩就行了,無須什么創(chuàng)作。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書法既是藝術(shù),就必然要有變化,有變化就必然要表現(xiàn)個性、表達理念、體現(xiàn)作者的審美理想。這正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前者多是帖派的觀點,后者則是碑派的看法。

        前面說過,張海先生主要是受到碑派的熏染,其書風、書學觀點也都具有明顯的碑派特色。所以在書法創(chuàng)作的問題上,自然是贊成后者的。對此問題,張海有一個精辟的見解。他說書家也像演員一樣,有本色演員,有專業(yè)演員。只能寫一種風貌的書家,就好比本色演員,按自己的本來性格,可以把人物演得很真實,有時達到極致的境界,甚至分不出戲里戲外,其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往往感人至深。專業(yè)演員與本色演員最大的不同是,可以按照劇情的需要塑造性格不同的角色。在舞臺上塑造人物,當然是創(chuàng)作,不但專業(yè)演員塑造不同的人物是創(chuàng)作,而且本色演員按照自身條件塑造人物也是創(chuàng)作。同樣道理,一個書家,不管你能寫幾種面目,只要是掛在展廳里的作品,無疑都是創(chuàng)作的成果。作為一個書家,誰不想讓自己的風格面貌多一些呢?

        所謂常態(tài)化書風,就好比一個演員卸妝之后的本來面目一樣。不言而喻,本來面目包括演員的自然條件、智力水平、學養(yǎng)稟賦乃至人品,等等,對于角色的塑造都有極大的關(guān)系。書家更是這樣。書家的常態(tài)化風格,是其創(chuàng)新與變化的根本依據(jù)。書家的功力學養(yǎng)都將在他的常態(tài)化書風里毫無保留地表現(xiàn)出來。

        張海行草書的常態(tài)化書風大致上是以行為本,以草為枝,不激不厲,骨力強健,充滿陽剛之美。用筆沉穩(wěn)厚重,樸拙簡遠,骨力中含,富于張力,重質(zhì)感不重提按,充分體現(xiàn)碑派書風的用筆特色。以《柳永<望海潮>》為代表,中鋒為主,筆墨渾融,多有縱斂的變化,少見提按的小巧,干裂秋風,潤含春雨,大開大合,但總體上斂多縱少,于牽絲映帶處營造出細節(jié)的精彩,表現(xiàn)出作者極強的控筆能力和扎實的基本功。

        張海行草書常用的筆法技巧和表現(xiàn)形式在這里都可以見到,但都并不極端,一些表面看起來差別甚大,乃至于很難兼容的風格,在這里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和完美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鮮明的中正、中和、中庸的特色。

        所謂“中正”,是說張海的此類作品結(jié)體、章法的平正通達為主要面貌,布局勻整協(xié)調(diào),行氣直如引繩,絕無欹側(cè)偏頗之感。每個字的結(jié)裹也都是端莊矜束,但卻不失變化。

        所謂“中和”,是指在這種常態(tài)化書寫中蘊藏著他不同風格的因子,如《蘇軾<滿庭芳>》,這幅作品用飽滿的筆觸書寫,但其中也有許多破鋒的筆法;中間有幾行,還有作者曾經(jīng)屢屢嘗試的“一筆草”的技法,墨將枯盡方才蘸筆,枯筆雜于潤墨之中,形成跌宕起伏的效果。其中細勁的長拖筆,又體現(xiàn)了鐵線行草的神韻??傊?,張海各種不同的行草書風格,在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中庸者,是說各種技巧的展示在這里都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故通篇的效果十分和諧。把常態(tài)化書寫與張海各種風格的行草書做對比,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常態(tài)化書寫才是張海行草風格的本來面貌,而其他面貌各異的不同書風是張海有意把某種特點推向極致的結(jié)果。

        作者取法廣泛,深汲廣納,镕鑄鍛冶功夫至深。張海傾心行草書數(shù)十年,臨古人法帖無慮數(shù)十家。其用功最勤者張旭《古詩四帖》《肚痛帖》和懷素《自敘帖》《苦筍帖》,以及王鐸、黃庭堅等,又從魏碑、漢簡中汲取筆法,早年也研習過當代書家如費新我、王學仲等人的作品,在長期的研習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追求,集千家米煮成一鍋飯,最終成就自己的行草書面目。以《虞集<題漁村圖>》《辛棄疾<望海潮>》以及《不忘永存》聯(lián)等作品為例,不難看出張旭的縱肆圓融,懷素的流暢內(nèi)斂,以及王鐸的峻拔翕張。其中壯碩淋漓的筆畫有漢簡帛書的模型,轉(zhuǎn)折的沉郁頓挫顯然有王鐸等人的影響,細勁有力的長拖筆則與費新我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繼承傳統(tǒng)又不步趨一家,正是張海行草書的最鮮明的特色。

        作者極為尊師,書界都知道他有三個老師:費新我、王學仲、沙曼翁。張海對他的老師念念不忘,不但把老師的作品長期陳列在他的藝術(shù)館里,還多次舉辦紀念活動。作為鄭州大學書法學院院長,他個人出資設(shè)立了獎學勵志的“新我獎”,這不但是他尊師情結(jié)的反映,也表現(xiàn)了他與師生共勉,“歲月如流,不斷新我”的情懷。然而張海的從師,并非對老師亦步亦趨,更不是只學老師的字。他從老師那里繼承下來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方法。費新我先生活到老、學到老、追求到老、創(chuàng)新到老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對張海影響至深。他正是按照老師的教導(dǎo),以老師為榜樣,在書法藝術(shù)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取得創(chuàng)新的成果。

        張海的常態(tài)化書風,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淵渟岳峙。即像山岳一樣巋然屹立,像大澤一樣靜水流深。這是他書法的本來面目,就像一個演員卸妝之后的本來面目一樣。在臺上,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臺下,他也是一個大寫的人。本色的書風是張海各種不同風格面貌的依據(jù)和出發(fā)點,也為他的不同風格提供養(yǎng)料。不言而喻,如果沒有他在本色書風中的深厚積淀,想幻化出各種不同的風格面貌是不可能的。

        仔細觀察張海幾種不同面貌的行草書,差別應(yīng)當說是明顯的,觀者的感覺絕不相同。我們把他娟秀清雅的小行草與棄放縱肆的大草做對比;把簡率渾茫的破鋒行草書與剛健斬截的鐵線行草書做對比,風格迴異,幾乎看不出是出于一人的手筆。但這些不同的技法和風格元素,我們在他的本色書風里都可以找到。作者把某一種技法加以放大、擴充、完善,乃至推向極致,于是一種新的風格面貌便出現(xiàn)了。當然,這個過程是艱難而漫長的,它需要敏銳的藝術(shù)感覺,功力技法的不斷修煉和把握全局的能力,當然更需要勇于創(chuàng)新的膽識,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但不管怎樣,張海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新路徑仍然能給我們以豐富的啟迪。

        猜你喜歡
        張海行草小字
        李白《關(guān)山月》(行草中堂)
        瞬間黏合槍(下)
        陳海良《古人詩》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軸書法探析
        哈比城的快遞員(下)
        踏莎行草憶饒公
        中華詩詞(2018年4期)2018-08-17 08:04:52
        唉!咪咪虎的煩惱(下)
        天哪!咪咪虎被狗吞了
        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讀
        契丹小字山和的解讀及其他
        婷婷丁香91|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 最新国产三级| 魔鬼身材极品女神在线|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专区|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亚洲天堂99|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国产日产桃色精品久久久|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观看| 亚洲av香蕉一区二区三区av|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 精品一级毛片| 国产大全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8久久久白浆| 熟女人妇交换俱乐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白浆肉丝| 人妻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亚洲av| 边添小泬边狠狠躁视频|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亚洲第一免费播放区| av网站免费在线浏览|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语自产视频在线|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亞洲| 美女裸体无遮挡黄污网站|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看奶头视频的网站| 国产麻豆极品高清另类|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偷拍自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熟女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