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 402160)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包括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兩個核心內容。大學生處在拔節(jié)育穗的關鍵期,其“三觀”的要成,離不開思政課的教育引導。2019年習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 “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1];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明確要“將思政課學習實踐情況等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記入學生檔案,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結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2]。各高校紛紛出臺相關文件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施力度,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馬原》)為例,分析實踐教學中的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提出對策和思路。
高校思政課面對的是全校所有專業(yè)的學生,各個專業(yè)都有各自不同的學習內容,但《馬原》目前的實踐教學主題比較單一,未能充分考慮實踐主題與不同專業(yè)的有機結合,不能有效反映大學生實際生活需求,不能較好地貼近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實踐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單純用案例來貼合理論,沒有把課本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契合,因此不能有效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及社會問題的能力。另外,在實踐教學主題的選定方面幾乎沒有提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查,沒有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上課學生的參與意見。
《馬原》目前的實踐教學方案缺少選擇的多樣性,且在方案的可行性上未能充分考慮學生不同的專業(yè)特點和能力范圍。實踐教學方案僅體現(xiàn)在教學大綱里,介紹較為籠統(tǒng),實施步驟不夠詳細,任課老師只是在課堂上作為教學任務進行布置,未能引起學生充分的重視。與此同時,方案中缺乏可供學生參考的樣板案例,缺乏有效的動員示例指導,在實踐教學實施之前未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常導致學生無所適從,理論學了一大堆,一旦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又陷入迷茫。
一方面,《馬原》課程的任課教師一個人往往同時擔任多個專業(yè)多個班級的授課任務,時間精力比較有限,單靠個人無法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指導,另一方面,個別老師沒有重視起來,無法給予監(jiān)督和指導。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督,部分自主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就不能主動進行實踐調查活動,甚至個別學生到網(wǎng)上拼湊來敷衍老師;由于缺乏有效指導,許多同學不知道要做什么,不明白具體的步驟與環(huán)節(jié),導致實踐活動深度不夠,甚至出現(xiàn)學生的實踐活動與思政課內容相脫節(jié)的情況,無法充分實現(xiàn)思政課對學生的有效引導。
《馬原》課程考核制度不夠完善是造成學生“入耳”率、“入腦”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目前思政課教學情況來看,授課模式大都是以課堂上教師講授為主,考試形式也一般是期末統(tǒng)一以一張試卷、期中以分析幾個文字材料或者小論文來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無法有效考查學生理論用于實踐的能力。隨著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我校強調過程教學,但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明確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考核制度還不夠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形式的單一也使得評價過于簡單,在考核上很難給出客觀準確的評價,無法真正實現(xiàn)實踐教學的有效作用。
結合學生實際來定位實踐教學的主體和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思政課能夠真正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理論知識的力量和魅力,更好的實現(xiàn)思政課的育人作用。第一,思考學生不同專業(yè)的特點,盡量從學生的專業(yè)出發(fā)來定位實踐主題和內容,貼近專業(yè),貼近實際,讓學生充分體會《馬原》課程同其他課程之間的密切關系,切實感受科學理論的偉大力量。第二,了解學生最為關注的社會問題,以此來定位實踐主題和內容,貼近熱點,貼近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馬原》課程與國家社會問題的密切關系,切實感受科學理論的作用廣泛性。第三,從學生自身的成長和就業(yè)的角度,來思考實踐主題和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自身,讓學生充分體會《馬原》課程與自身成長的密切關系,切實感受科學理論對自己的幫助。
多樣的可行的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選擇用自己喜歡的原理分析和解決自己關注的實際問題。第一,為了結合學生實際來定位實踐教學的主題和內容,在《馬原》課程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上,先了解一下學生的專業(yè)特點,調查一下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在此基礎上,設計多樣性的實踐教學主題,讓學生依據(jù)自己興趣進行選擇。第二,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時要保證實踐主題內容方面貼近課程要求,貼近學生實際和日常,貼近社會熱點和現(xiàn)實,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范圍,保證實踐活動實施的可行性。第三,實踐教學方案要有詳細的實施步驟,要提供相應的樣板案例,任課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示例指導和相應的培訓,從而能讓學生了解具體的操作流程,能夠讓學生掌握實踐調查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要加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程度,嚴格實踐教學的考評制度。不僅要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成績按相應的比例納入總成績,而且要將實踐教學成績的考核標準進一步細化,這樣有利于有效監(jiān)督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師生才能夠更加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保證實踐教學發(fā)揮更好的效果。第二,高度重視輔導員在實踐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少,而輔導員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群體,與學生接觸多,更加熟悉每個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輔導員加入思政課實踐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掘和利用日常工作中的便利條件和有效資源,真正解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存在的實效不高、形式單一的問題。第三,鑒于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分屬不同學院、難以實現(xiàn)協(xié)作和配合,輔導員所學的專業(yè)水平不同,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存在差異,加上平時事務性工作繁重等現(xiàn)實問題,實際操作中需要進一步樹立大思政理念,進行科學規(guī)劃,構建實踐育人制度體系。在學校層面,構建思政課“共同育人”模式,成立思政課實踐教學領導小組,把輔導員從事的有關實踐教學納入思政課范圍,配備相應的考核機制和溝通協(xié)調機制,確保思政課教師能夠與輔導員之間保持日常溝通和定期交流,促進思政課實踐教學順利進行。
根據(jù)學校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結合《馬原》課程實際,教研室主任和任課老師,應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指導下,與教學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及相關學生素質拓展部門等對接和溝通,讓思政課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的德育實踐活動、校內外志愿服務有機融合,校內思政理論講授和社會實踐操作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對接的實踐基地開展實踐教學。與此同時,為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將實踐教學內容納入學生個人成長記錄單,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依據(jù),還可以作為學生入黨的重要參考,以此來量化實踐內容,構建多維的考評機制,從而建立日常性和可視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更好地實現(xiàn)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