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礎英語》課程為例"/>
靳永莎
(邵陽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在《基礎英語》課程的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地方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低年級學生的課堂展示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學生缺乏自信,怯于公開發(fā)表意見;展示內容雜亂無章,條理不清;英語口語差,表達不流利,課堂展示變成照本宣讀;電腦操作應用技術欠缺,課堂展示的書面制作過于簡單粗糙;展示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1]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提高課堂展示的質量。
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自己的傳統(tǒng)角色,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展示機會,避免教師霸占課堂話語權。此外,合理、科學地組織課堂展示,認真、耐心地向學生講解展示任務主題,并在學生的準備過程中給予有效地指導。此外,教師可制定課堂展示的相關獎勵機制。例如,筆者在教學中,會為主動參與或課堂展示效果好的學生給以平時成績加分的獎勵,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由于初次接觸,對課堂展示不甚了解。而高年級學生則不然。經(jīng)過兩三年的大學學習,他們熟知教學環(huán)節(jié)及該課程對自我學習的要求,而且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組織高年級學生進行高質量課堂展示的示范,對低年級學生會產(chǎn)生強有力的榜樣鼓舞作用,激勵他們力爭上游,盡心竭力地做好課堂展示,并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筆者在一年級《基礎英語 1》的實際教學中,曾邀請三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進行展示示范,結果發(fā)現(xiàn)此法效果顯著。課后,一年級學生反映,他們仿佛受到了醍醐灌頂般的熏陶。實踐也證明,此后一年級學生的課堂展示較之前可謂竿頭日上。由此可見,高年級學生的優(yōu)秀示范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為課堂展示的主要形式之一,口頭展示在形式上與公開演講大同小異。掌握好的演講技巧勢必會為課堂展示增添色彩。因而,教師可組織低年級學生進行相關技巧的培訓。例如,筆者在教學中曾先組織學生觀摩學習 “外研社杯” 英語演講比賽,然后帶領學生現(xiàn)場觀看參賽學生的模擬彩排,最后由低年級學生親身參與,并提出改進建議。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懂得適當利用肢體語言,如眼神的交流、微笑、手勢等來提高自己的課堂展示。
目前課堂展示多以書面展示和口頭展示為主,尤其是書面展示和口頭展示相結合的幻燈片展示。而行為展示等其他形式的展示比較少見。故而,采用多樣化展示形式,豐富課堂尤為重要。例如,在《基礎英語3》Unit 7 The Chaser的教學中,2016級商務1班學生曾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續(xù)寫與改編,并在課堂上小組合作進行角色扮演,課堂氛圍十分活躍。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主題—愛情—的理解,發(fā)揮了其主動創(chuàng)造性,而且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相較于書面展示和口頭展示,行為展示似乎更受學生的喜愛。此外,歌曲演唱、詩歌朗誦、電影欣賞、戲劇表演、英文辯論等課堂展示形式也卓有成效。
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應改變以往的被動接受,懂得抓住難得的機會,主動承擔課堂展示,積極參與其中。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課堂表現(xiàn)十分活躍,每次展示都會積極參與。因此,可發(fā)揮此類學生的影響作用,帶動其他學生也參與其中。
學生展示的內容雜亂無章、條理不清,很大原因在于缺乏正確的邏輯思維。所以,在學習之余,學生應博覽群書,尤其是哲學類有助于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的書籍。或者,學生可參與一些培養(yǎng)思維的活動,訓練自己的邏輯。再者,在展示的制作中,學生要認真搜集相關知識材料,不可直接從網(wǎng)絡上下載別人的成果,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學生在展示中英語口語差暴露出語音知識掌握不牢固等學習弱勢,因此加強語音基礎知識的學習便迫在眉睫。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之外,學生可利用中國慕課、超星學習通等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教學平臺進行語音知識的自主學習。此外,漢語和英語的表達習慣及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部分學生無法用英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此而言,學生應多閱讀英文書籍,增強文化意識,學會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這有利于他們在中英文之間快速地切換,提高表達流利度。
為避免計算機操作不熟導致課堂展示中出現(xiàn)的尷尬現(xiàn)象再次發(fā)生,學生應加強信息技術學習,熟練掌握Word文檔、Excel表格或PowerPoint幻燈片展示等基本的辦公軟件。掌握這些操作,不僅可以熟練地制作書面展示,更能使整個課堂展示錦上添花。
課堂展示直接地反映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為提高地方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幾年級學生的課堂展示,筆者依據(jù)實際教學經(jīng)驗,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提出以上幾點建議,期望對未來的教學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