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崧廈街道中學,浙江 紹興 312365)
引言: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應該抓住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以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堅持以教材內容為立足點,通過對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的形式劃分,進行思維導圖的應用,從而建立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
思維導圖就是初中語文教師將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點,圍繞著本節(jié)課的主題內容按照教材中的知識要點和文章層次進行有序劃分,利用關鍵詞匯和彩筆、圖形等組合成放散式的工序,它能夠將語文學習思維的過程,通過圖像展示出來。
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初中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表達和應用出來,能夠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情感、道德品質等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引導,并相應地建立起來。
初中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缺乏系統(tǒng)的方法,而思維導圖正是很好的學習工具。首先,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是很難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的,但思維導圖恰好可以展示學習自主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專注自己的思維過程,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其次,思維導圖是一種輔助工具,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和圖形化的知識梳理便于學生的分享和復習。
初中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對語文的詞匯、知識點進行梳理,有助于學生的語文詞匯積累。同時學生在對語文知識整理的過程中,也能把抽象的知識按照自己的理解轉化成方便自己記憶的知識,學生語文的處理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學生通過對語文關鍵詞匯的把握,制成思維導圖,便于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邏輯思維更加清晰,促進學生與人溝通能力的提升。
初中學生語文思維的提升包含著許多豐富的內容,如想象力、推理能力、思考能力、邏輯能力等。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人們思維過程的形象化。因此,學生在思維導圖的使用中,通過發(fā)散、聯想、記憶等,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
初中語文教師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中,需要把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以單元主題的形式落在實處。通過思維導圖使得課文之間產生聯系,通過文章之間的聯系,教師能夠主動地將課文知識內容與語文的實際應用更好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充分理解記憶。
例如,在小學九年級第四單元,教材的主題是少年的成長,本單元的寫作重點是如何把小說中不同人物的形象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進而寫出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確立語文學習的目標,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的寫作手法,通過教材文章之間的主體聯系,讓學生把這些小說內容積累到自己的語文儲備中,豐富自己的語言和寫作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學生在重新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的過程中,通過固定的主題,能夠很好地抓住語文的重點,進而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
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閱讀學習分為預習、閱讀文章、思考、分析、實踐五個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通過事例引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引導和指點,思維導圖在閱讀中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九年級語文教材《故鄉(xiāng)》一文里,小說題材的閱讀主要重在敘事和抒發(fā)情感。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夠嚴密,很少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面對小說長篇幅的文字,很難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學生看不懂,理不清小說的敘述思路,這就加大了初中學生學習《故鄉(xiāng)》這篇文章的難度。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把小說內容閱讀一遍,大概對小說的內容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構建思維導圖如下,大體流程如下:故鄉(xiāng)分為景和人,小說人又可分為閏土和楊二嫂。教師通過時間線索,讓學生通過過去、現在、未來,對故鄉(xiāng)的景,還有閏土、楊二嫂的變化進行對比,之后通過結合社會發(fā)展,得出在舊的制度中人們受到的壓迫,而現在是沒有出路的,只是人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增強了學生的邏輯性。
結束語:初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思維導圖的形式和新課改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在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將思維導圖工具性發(fā)揮最大。通過單元主題和閱讀中的應用,從而達到新課改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