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泰和第三中學,江西 泰和 343700)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初中語文考試中,作文分數占比較大。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將作文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通過寫作勇于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中學作文教學未能獲得應有的效果,嚴重影響學生的寫作質量,極大的限制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現階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未能產生學習作文知識的熱情;第二,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極大的限制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由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受到影響,學生會對作文學習產生抵觸厭煩的情緒;第三,教師設定的作文題目較為枯燥,并且要求學生只能在出現一種寫作形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fā)展受到阻礙[1]。
學生在作文寫作產生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對作文寫作學習產生畏懼感,未能產生學習熱情;第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受到限制,學生的寫作內容體現出大同小異的情況;第三,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會出現結構搭配混亂、詞語使用錯誤等情況;第四,學生缺乏獨立自主審核作文內容的能力。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接觸的生活內容融入其中,構建從生活中走進語文寫作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環(huán)境中開展作文寫作學習,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學會正確觀察生活,將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通過記錄可以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中融入積累的素材,會增強寫作內容的生活性。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意識,在將生活內容融入到寫作的同時,還應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強作文內容的情感表達能力,使讀者與作文情感產生共鳴。
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能力過程中,教師采用課外活動或者配合使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外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自然在動態(tài)變化下的特點,將特點通過運用學生掌握的寫作方法展示出來。在使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能力時,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增強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產生的生活體驗感,在體驗感的指引下,學生會對生活產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此時學生的寫作情感油然而生,學生的寫作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有效降低寫作難度,在短時間內學生會寫作出帶有情感的高質量作文。
以講解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知識為例,本文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同時引導學生感受生活,讓學生用心去思考生活的意義。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帶有藝術色彩以及人文氣息的生活內容,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生活內容,通過寫作的方式展示出來,要求學生選擇富有真情實感的材料,保證寫作內容的真實性。將生活與作文寫作相互融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陽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最大程度豐富學生的寫作內涵。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與閱讀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應將寫作與閱讀有效的融合,通過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閱讀具有較高寫作價值的書籍,在閱讀中不斷開拓學生的寫作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中會靈活運用積累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學生在寫作中,運用閱讀中積累的素材,包括人生哲理、人文趣事等,會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助于升華學生的閱讀情感,在情感的感召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從而增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2]。
以講解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知識為例,本節(jié)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事物特征和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并在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事物的特征,使寫作內容具有鮮明突出的特點。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與抓住事物特征的書籍,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并結合設定的題目,在寫作中練習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僅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日常生活,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還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在指導學生掌握正確寫作方法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準備階段,梳理寫作思路,按照思路構建作文框架,在框架的每個節(jié)點,加入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在完成上述準備工作中,學生進行作文草稿寫作,將作文大致的內容展示出來,然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一方面找出與寫作思想存在差異的內容,并對內容進行修改,另一方面優(yōu)化文章結構,調整詞語搭配,使文章內容更加緊扣主題。
以講解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嘗試創(chuàng)作》知識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一個物體,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由于學生處于自由發(fā)揮狀態(tài),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寫作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中學生會明確寫作的主題,學生明確主題后,會形成寫作草稿,然后學生對草稿內容進行分析,通過分析進行不斷的修改,最終形成完整度較高的作文。教師應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內容更多的鼓勵,使學生增強創(chuàng)作的信心,讓學生不斷展示出創(chuàng)作潛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教學以及學生寫作遇到的問題,采用將生活引入寫作教學、閱讀與寫作相互融合等方法,使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獲得良好的寫作效果,并且有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