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芳,林小菊,黃妹,李木珍
(1.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湛江 524000;2.產(chǎn)休三區(qū))
乳腺癌作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對患者身心健康威脅較大,早期發(fā)現(xiàn)并及時診治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影響[1]。乳腺癌發(fā)病早期無典型癥狀,采用免疫組化、乳腺鉬靶X 線及超聲檢查誤診、漏診率較高[2]。近年來,血清腫瘤標志物在乳腺癌診斷中逐漸應用,但單項腫瘤標志物診斷往往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現(xiàn)象,易影響臨床診斷結果[3]。鑒于此,本研究將分析糖類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 聯(lián)合檢測在乳腺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78 例乳腺癌患者為乳腺癌組,選取同期我院治療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0 例作為乳腺良性疾病組,選取同期到我院體檢健康者8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乳腺癌組年齡51~75 歲,平均年齡(62.18±2.53) 歲;臨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別為10 例、13 例、30 例、25 例。乳腺良性疾病組年齡51~76 歲,平均年齡(62.24±2.56) 歲,其中32 例為脂肪瘤,48 例為纖維瘤。對照組年齡48~79 歲,平均年齡(62.30±2.61) 歲。3 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 乳腺癌組和乳腺良性疾病組均經(jīng)臨床癥狀、超聲及病理診斷確診;(2) 精神狀態(tài)良好,理解、交流能力正常;(3)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 既往接受過放、化療治療者;(2) 腫瘤全身廣泛轉移者;(3) 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采集入選者空腹靜脈血3~4 ml,3 000 r/min,離心半徑16 cm,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CA153、CA125、CEA、HER-2 水平,儀器為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E411 型,羅氏公司提供),均采用配套試劑檢查。CA153、CA125、CEA、HER-2 正常參考值分別為0~25 U/ml、0~35 U/ml、0~3.5 μg/ml、0~15 ng/ml,檢測結果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即判定為陽性。
1.4 評價指標 (1) 比較3 組血清CA153、CA125、CEA、HER-2 水平。(2) 計算乳腺疾病患者CA153、CA125、CEA、HER-2 陽性檢出率,聯(lián)合檢測任意一項為陽性即判定為陽性結果。以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CA153、CA125、CEA、HER-2 單項及聯(lián)合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率,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 ×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 ×100%;準確率= (真陽性+真陰性) /(真陽性+假陰性+假陽性+真陰性) ×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3 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CA153、CA125、CEA、HER-2 水平比較 乳腺癌組血清CA153、CA125、CEA、HER-2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組和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3 組血清CA153、CA125、CEA、HER-2 水平比較()
表1 3 組血清CA153、CA125、CEA、HER-2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乳腺良性疾病組比較,2)P<0.05
2.2 乳腺疾病患者CA153、CA125、CEA、HER-2陽性檢出率比較 乳腺癌組CA153、CA125、CEA、HER-2 陽性檢出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組(P<0.05),見表2。
2.3 CA153、CA125、CEA、HER-2 單項及聯(lián)合診斷結果 CA153+CA125+CEA+HER-2 聯(lián)合診斷敏感度、準確率高于各單項指標檢查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3.766、19.975、10.372、7.252,P=0.000、0.000、0.001、0.007;χ2=11.965、18.890、9.286、6.045,P= 0.001、0.000、0.002、0.014);CA153 +CA125 +CEA +HER-2 聯(lián)合診斷特異度與各單項指標檢查結果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0.754、1.839、0.754、0.360,P= 0.385、0.0175、0.385、0.548)。見表3、4。
表2 乳腺疾病患者CA153、CA125、CEA、HER-2 陽性檢出率比較[n (%)]
表3 各指標單項及聯(lián)合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情況
表4 5 種檢查方式診斷情況比較(%)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乳腺癌發(fā)生率已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三位,發(fā)病年齡較輕且死亡率較高,多數(shù)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或出現(xiàn)轉移,預后較差[4]。腫瘤細胞癌變過程中,癌基因表達生成的抗原或其他活性物質(zhì)即為腫瘤標志物,可于患者體液中檢出,但在良性疾病及正常組織中產(chǎn)生較少或不產(chǎn)生[5]。由于腫瘤基因復雜性,同一腫瘤含有一種或多種腫瘤標志物,存在不同特性細胞,且不同腫瘤中會出現(xiàn)共同腫瘤標志物,故選取敏感度、特異度較高的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對腫瘤作出鑒別及診斷。
CA153 為乳腺癌診斷中特異性較高腫瘤標志物,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 水平較高,但在其他種類腫瘤患者血清中水平也較高,故單獨使用CA153 診斷乳腺癌局限性較大[6]。CA125 水平在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血清中明顯上升,但有研究指出,CA125 亦存在于乳腺癌細胞中,并可向外周血中釋放[7]。CEA 屬于非器官特異性腫瘤標志物,結直腸癌、胰腺癌及肺癌患者中CEA 水平較高,同時乳腺導管原位癌中CEA呈高表達,為乳腺組織癌變中早期標志物[8]。HER-2 作為原癌基因,可通過對乳腺癌原發(fā)灶、轉移灶中HER-2 水平進行測定,評估后期治療效果[9]。萬軍[10]研究中指出,CA153、CA125、CEA、HER-2 聯(lián)合檢測能夠提升乳腺癌診斷敏感度,彌補單項指標檢查中的不足,提升乳腺癌診斷效能。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組血清CA153、CA125、CEA、HER-2 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組和對照組,乳腺癌組CA153、CA125、CEA、HER-2 陽性檢出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組,CA153 +CA125+CEA+HER-2 聯(lián)合診斷敏感度、準確率高于各單項指標檢查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較為相似。由此可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 CA153、CA125、CEA、HER- 2 呈高表達,聯(lián)合檢測CA153、CA125、CEA、HER-2 將提升乳腺癌診斷準確率,降低漏診、誤診率,進而可為乳腺癌診斷、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血清中 CA153、CA125、CEA、HER-2 水平較高,且上述指標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提升乳腺癌診斷敏感度及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