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1.東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2.長春大學 特殊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中國手語有象形、指事、會意、仿字、仿音等幾種構形方式。仿字式作為中國手語的一種構形方式,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共識。仿字手語是指利用手的動作(或與身體部位配合)模仿一些漢字的字形來表達意義。作為手語模仿的對象——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能夠以“形”表“義”的方塊字。漢字的特征自然融入了仿字手語中,仿字手語與被仿漢字密切相關。因此,仿字手語研究中應重視漢字的特點、手語與漢字之間的關系等問題。
仿字式是中國手語中構形能力較弱的“少產(chǎn)”構形方式,仿字手語數(shù)量少,應用范圍不廣泛。目前關于仿字手語的研究數(shù)量極少且不夠深入。少有專題研究,多附著于手語構詞方式研究之中進行表層的解釋說明,缺少有深度的系統(tǒng)研究?,F(xiàn)有研究內(nèi)容主要涉及仿字手語概念、仿字手語實例說明、仿字方式分類等[1-4],鮮見仿字手語語義認知方面的研究。仿字手語研究的欠缺導致人們對仿字手語缺乏正確的認識,仿字手語創(chuàng)造及使用亂象重生:認為仿字手語僅是對漢字的簡單機械模仿,仿字手語可有可無;不遵循漢字和手語規(guī)律隨意自創(chuàng)仿字手語;不理解漢字意義與仿字手語意義的關系濫用仿字手語。本研究基于漢字比較的角度,通過考察仿字手語與漢字之間的關系,總結仿字手語的仿字方式,探討仿字手語的語義認知特征。
本研究搜集整理了《國家通用手語詞匯方案》《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中國手語》等材料中的仿字手語,調(diào)查研究了全國11個省份的聽障者使用仿字手語的情況,確定了100個仿字手語,制作成《常用仿字手語表》(1)仿字手語的數(shù)量,尚沒有權威的統(tǒng)計資料?!冻S梅伦质终Z表》較全面地收錄了聽障者常用的仿字手語。;再提取《常用仿字手語表》中被仿的漢字,查閱相關工具書,分析這些漢字的字形、字義;最后將仿字手語與漢字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聽障者生活在以漢語言文字為主的社會中,聽障者學習漢字以獲取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便于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中。由于聽障者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絕大多數(shù)聽障者都是兼通漢語與手語的雙語者。漢字作為強勢的文字系統(tǒng),對手語的發(fā)展必然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在聽障者掌握漢字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仿字手語,建立了漢字與手語之間的聯(lián)系,漢字對仿字手語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手語是聽障者使用的一種特殊語言,是聽障者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主要工具。手語以模仿事物的外形及動作為主要手段,形象性是手語的主要特征,象形是手語構形的主要方式。手語產(chǎn)生之初必定是一些吃、喝、睡、日、月、草、木之類非常原始的象形手語,以及以象形為基礎的指事手語、會意手語。由于中國古代聽障者缺少社會集體活動,也沒有專門的聽障者教育,致使聽障者之間的交流相對隔離,聽障者普遍文化水平較低,缺乏仿字手語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例如:離群聽障者僅僅依靠自創(chuàng)簡單地以象形為主的手語即可以滿足其較小活動范圍內(nèi)的交際需要,因而缺乏創(chuàng)造其他形式的手語的動機。離群聽障者缺少學習漢字的機會和需求,便無法也無須創(chuàng)造出仿字手語。所以手語產(chǎn)生之初與漢字沒有關聯(lián),二者像兩條平行線一樣各自延伸著。直到仿字手語出現(xiàn),才使這兩條平行線變成了交叉線。
聽障者學習并掌握漢字是仿字手語產(chǎn)生的前提。1887年在山東登州建立的“啟喑學館”是中國手語應用和聽障者教育歷史的開端。之后,全國各地興辦了多所聽障者學校,使得越來越多的聽障者進入學校學會了漢字,掌握了漢語。聽障者用手的動作模仿漢字,在手語表達中融入了漢字元素,便出現(xiàn)了仿字手語??梢?,仿字手語是一種特殊的象形形式,即象字之形,建立了手語與漢字之間的聯(lián)系。在聽障者普遍不識字的年代,聽障者創(chuàng)造不出來仿字手語;只有聽障者掌握了漢字,才能創(chuàng)造出仿字手語,并通過約定俗成鞏固傳承下來。隨著社會和聽障者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聽障者接受了教育,聽障者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人、田、井等簡單的仿字手語不能滿足聽障者學習、生活和工作需要,廳、企、件等新的仿字手語陸續(xù)被創(chuàng)造出來,隨著仿字手語數(shù)量的增加,手語與漢字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更加緊密?!熬芑笔侵袊终Z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仿字手語是促進中國手語精密化發(fā)展的一種重要方式。應根據(jù)精密化發(fā)展需要,把握好仿字手語與漢字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造出更加精密、合理的仿字手語,增加仿字手語數(shù)量,擴大使用范圍。
從理論上看,拼音文字的每一個單詞都可以成為手語模仿的對象,也就是說通過手指動作模仿每一個字母,就可以拼打出每一個單詞。漢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是形、音、義統(tǒng)一的方塊字,漢字還具有多符性、多筆性、多義性等特征,用手的動作不可能模仿出每一個漢字,所以并不是每一個漢字都能成為手語模仿的對象。漢字字數(shù)繁多,對應《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的3 500個漢字,采用仿字式構形的手語僅有百余個。通過仿字手語與其模仿的漢字的對比,可以看出漢字的形、音、義對仿字手語都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漢字構形學認為,漢字的本體是形,仿字手語模仿的也主要是漢字的字形,所以漢字字形對仿字手語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都有很大的影響。字形繁雜的漢字,用手指的動作很難描??;有的字形即使能夠用手指動作描摹出來,但也很難被辨認出來?,F(xiàn)代漢字中絕大多數(shù)為形聲字,形聲字是復合造字,所造之字必然是筆畫增多、構件增加、結構繁復,所以絕大多數(shù)漢字都不能被手勢動作模仿,只有字形相對簡單或字形有特點的漢字才有可能成為被模仿的對象。在字形可以被模仿的前提下,字義是影響仿字手語的另一個因素。字義能通過象形手語、指事手語、會意手語表達出來的,則無須采用仿字式構形。因此,仿字手語多用來模仿字義比較抽象且義項比較少的漢字。漢字字音對手語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仿音手語上,漢字字音對仿字手語影響較小,但也有少數(shù)由于諧音借代而產(chǎn)生的仿字手語。
仿字作為手語構形的一種方式,不僅在中國手語中有,在美國手語中也有。美國手語的仿字式是“指拼法”,是用手指模仿字母拼打出單詞。中國手語運用仿字式構成的仿字手語,是用手的動作(或與身體部位配合)模仿漢字。從手語對本國文字模仿的意義上說,二者是相同的,但在具體構形方式及表達內(nèi)容上卻是不同的。美國手語仿字式模仿的是拼音文字,是通過模仿單詞中的字母表示讀音;中國手語仿字式模仿的是表意文字,是通過模仿漢字的字形表示意義。漢字的特點附著在仿字手語中,因此,中國手語的仿字手語如同漢字一般獨具特色。從對漢字字形模仿的角度,仿字手語可分為仿漢字的全部字形和部分字形兩種。
大多數(shù)仿字手語是仿漢字的全部字形。例如:八、丙、卜、才、冊、廠、川、刁、丁、一、二、三、十、夫、干、岡、個、工、古、公、甲、介、井、開、毛、品、千、區(qū)、曲、人、山、口、申、士、太、田、非、北、王、鄉(xiāng)、兇、業(yè)、乙、尹、于、丈、只、中、州、朱、艾、從、功、件、形、刑、回、匡、遼、呂、企、仁、江、閆、廳、汪、仙、眾、洲、趙。
這些被模仿漢字的特點是筆畫少、結構簡單。上面的例子中筆畫最多的是“洲”字,九畫;筆畫最少的是“一”“乙”,只有一畫。筆畫多橫豎,少撇捺點提。這些字多數(shù)為獨體字,少數(shù)為合體字,合體字的結構主要有上下、左右、包圍、品字形組合等。仿漢字全形的仿字手語易于拼打,視覺辨識度高,聽障者對這類仿字手語的認同度很高。從模仿漢字的精確度來看,這些仿字手語可分為精確仿字和模糊仿字兩種情況。
1.精確仿字。精確仿字是按照漢字的筆畫和結構,“一筆一畫”模仿出漢字,相當于把漢字在三維空間中再現(xiàn)出來。手指書空(2)本文中的“手指書空”與“手指拼搭”指的是仿字手語中用手指模仿漢字的兩種具體方式。的方式能做到精確模仿漢字,如“千”“乙”的手語是用一手食指指尖分別書空“千”“乙”字形。用手指拼搭的方式也能精確仿字?!皬摹钡氖终Z為雙手食、中指搭成“從”字形?!叭恕钡氖终Z為雙手食指搭成“人”字形。還有用書空加手指拼搭的組合方式精確仿字。“夫”的手語為左手食、中指橫伸并分開,仿“夫”字中間的兩橫;右手食指在左手食、中指處書空“人”字。
2.模糊仿字。大致模仿出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在視覺識別上,不如精確仿字那么容易辨識。但由于字形相似,模糊仿字依然具有很高的辨識度。“業(yè)”的手語為左手食、中、無名、小指直立,手背向外;右手食指橫伸,置于左手四指根部,仿“業(yè)”字形?!皹I(yè)”字的一點一撇在手語中都表示為豎,“業(yè)”字的筆畫用手語表示為四豎、一橫。
少數(shù)仿字手語是仿漢字的部分字形。例如:百、倪、崔、裴、東、肝、崗、汞、共、賈、六、民、瞿、杉、尚、萬、胃、西、訓、嚴、閻、央、月、岳。
被仿漢字筆畫的多少,與手語仿字的方式直接相關,一般來說,筆畫少的漢字便于仿全形,筆畫多的漢字則適合部分仿字。從上面例字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為筆畫相對較多的漢字。這些字中合體字略多于獨體字,合體字的結構主要有上下、左右、包圍。仿漢字部分字形的手語所模仿的是漢字中典型的、便于模仿和識別的部分,雖然看不出所仿漢字的全部字形,但由于約定俗成,聽障者對這類仿字手語的認同度也很高。仿漢字的部分字形具體可以分為仿漢字的部分筆畫、部分構件和結構三大類。
2.仿漢字的部分構件?!案巍钡氖终Z為左手食、中指與右手食指搭成“干”字形,置于身體肝臟部位。與漢字表示身體器官的字常帶“月”字一樣,表示身體器官的手語常置于身體器官相應的位置上,所以手語仿“干”字并置于身體肝臟的位置上,完全能夠理解其意義表示的是身體的器官。
3.仿漢字的結構。“聶”的手語為一手食、中指直立分開,指尖夾一下一側耳垂。耳朵表示“聶”字的上半部分;食、中指分開表示數(shù)字2,手語中2有“雙”的意思,表示“聶”字的下半部分。像“聶”這種單純仿漢字結構的手語很少,因為看不出漢字的具體筆畫,很難辨別出是哪一個漢字。仿漢字結構經(jīng)常與仿全形、仿筆畫、仿部分構件組合起來,模擬出漢字的空間配置形態(tài)。例如:“品”的手語為雙手拇、食指捏成圓形,仿“口”字形,左手在上不動,右手在下連打兩次,仿“品”字的結構。
漢字以形表義,多數(shù)的常用漢字有多個義項,少數(shù)漢字只有一個義項。仿字手語模仿漢字的字形,通過手形表義。那么仿字手語的語義與所模仿漢字的字義是否相同呢?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仿字手語語義與漢字字義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我們從漢字的字形分析入手,以漢字的常用意義作比較,發(fā)現(xiàn)仿字手語語義與所仿漢字字義之間有如下關系:
1.仿字手語語義等于漢字字義
“肝”《說文·肉部》:“肝,木藏(臟)也。從肉,干聲。”本義和現(xiàn)代義都為肝臟,是人和高等動物主要內(nèi)臟之一。手語仿“肝”字的部分構件“干”,并將這個手形置于身體肝臟的部位。手語語義與“肝”的字義相同。
“胃”金文上部分像內(nèi)裝食物的胃形,下部分從肉。本義和現(xiàn)代意義都為胃臟,是消化器官中最大的一部分。手語仿“胃”字的上部分“田”字,并將這個手形置于身體胃的位置。手語語義與“胃”的字義相同。
2.仿字手語語義小于漢字字義
“夫”,象形字?!墩f文·夫部》:“夫,丈夫也。從大,一以象簪也?!奔坠俏淖中蜗褚粋€頭上插簪子的大人形?!按蟆毕裾局娜诵?,上面的“一”,表示頭發(fā)上插一根簪。本義為成年男子?!胺颉睒嫵傻膹鸵粼~,多為古漢語詞義遺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或為現(xiàn)代學習文言文時常見的詞。且“夫”字的筆畫簡單,便于手勢模仿字形和辨認,手語中使用仿字式表示“夫”字的某些意義?!胺颉弊钟袃蓚€音,意義分別為:①fū,成年男子的通稱;丈夫,女子的配偶;表示某種身份的男人。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②fú,用于文言發(fā)語詞、文言助詞、文言指示代詞。表示成年男子、某種身份的男人的意義時,不采用仿字手語,“病夫、農(nóng)夫、漁夫、船夫”等詞語中,“夫”直接意譯為“人”“男人”。表示丈夫,女子的配偶的意義時,不使用仿字手語,“夫妻、夫婦、姐夫、妹夫、姑夫、姨夫”等詞語中,用“結婚”的手語加上解釋說明的手語表示意義。一般來說,在表示fū的意義時,不用仿字手語,在表示fú的意義時,才使用仿字手語,因此,“夫”的仿字手語語義小于漢字字義。
多數(shù)仿字手語語義小于漢字字義,原因是漢字中的某些義項是用仿字式表示的,另外一些義項則是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其他表現(xiàn)方式有:一是使用象形手語?!敖敝搁L江及引申泛指大河時,手語通過俯視角度取象于江,用象形方式表示。二是使用漢語拼音手指字母?!巴簟毙稳莨吠敉艚械穆曇魰r,用手指字母w表示。三是省略手語?!皬摹钡慕樵~和副詞意義,例如:從小路走,從早到晚,從沒有聽說過,省略“從”的手語。四是使用指事手語?!氨薄北硎痉轿粫r,可以用指事的方式表示,用地圖上的“上北”方位表示“北”。五是使用解釋說明的方式?!肮病痹诒硎竟餐?、合計的意義時,如:共事、總共,意譯為“一起”“一共”;在表示大家都具有的、相同的意義時,如:共性、共識,意譯為“相同”。
3.仿字手語語義大于漢字字義
“一”,指事字。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都用一橫表示。本義為數(shù)目字一。常用意義有:①數(shù)目字。②同一;一樣。③表示整個;滿。④與“就”呼應,表示兩件事時間緊接著。⑤用在重疊的動詞中間,表示動作是一次的、短暫的或試試的。手語表示數(shù)目字意義時,仿“一”字。表示同一、一樣的意義時,仿字或意譯。表示③④⑤的意義時,省略“一”。
手語“一”除了表示漢字“一”的某些義項外,還表示漢字“意”“義”的意義?!耙狻北玖x指心思,心中的想法,引申指愿望、志向、料想、猜疑,又引申指情趣、情意。“意”的意義比較抽象,手語很難直接釋義。“意”與“一”諧音,手語借音于“一”,用仿字手語“一”表示“意”的全部義項?!傲x”常用意義有:①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行動。②人與人之間的情誼。③認作親屬的。④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⑤意思、意義?!傲x”的意義比較抽象,手語難以取象于具體事物?!傲x”與“一”諧音,手語借音于“一”,用仿字手語“一”表示“義”的①②③⑤義項。表示人工制造的義齒、義肢的意義時,意譯為假牙、假肢,不使用仿字手語“一”表示。
從仿字手語語義與漢字字義的三種關系中,發(fā)現(xiàn)仿字手語語義小于漢字字義的情況最多,漢字的義項通過仿字及其他方式共同表現(xiàn)出來。仿字手語語義等于漢字字義的情況稍少一些,被仿漢字的意義比較單一,仿字手語能夠表現(xiàn)出漢字的全部意義。仿字手語語義大于漢字字義的情況最少,用一個仿字手語同時表示幾個漢字的意義,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諧音借代產(chǎn)生的。
創(chuàng)造仿字手語之初,就是為了表達無法使用象形、指示、會意等方式構形的意義。仿字手語很少表示具象意義,絕大多數(shù)仿字手語表達不易直接取象于物或不易解釋說明的意義。仿字手語常用來表示姓氏、地名、方位、數(shù)詞、量詞等。
1.姓氏。人的姓名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姓名涉及每一個人。中國人的姓氏,經(jīng)過幾千年的演變,數(shù)量驚人。據(jù)我國幾個主要城市的姓氏資料分析,當代使用的姓約有3 000個左右,常見姓約500個[5]。手語主要用仿漢字的字音、字形的形式表示姓氏。絕大多數(shù)姓氏用表音的手指字母表示,如:莊姓,采用zhuang的聲母的手指字母zh表示;韓姓,采用han的聲母的手指字母h表示。只有一小部分姓氏用仿字手語表示。例如:王,為中國第二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7.4%[6]37。手語為一手中、無名、小指橫伸,仿“王”字的三橫,與另一手直立的食指搭成“王”字形。于,為中國人口最多50個姓之一,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6%[6]10。手語為一手食、中指橫伸,另一手食指在此兩指上書空“亅”,仿“于”字形。
2.地名。我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多民族、多語言交融,使我國的地名用字問題異常復雜。地名用字的數(shù)量到底有多少,現(xiàn)在還沒有權威的精確統(tǒng)計。從功能角度,可以將地名用字分為通用字和專用字兩大類。地名通用字除用于記錄地名外,還有別的意義和用法。地名專用字除用于書寫地名及與地名有關的稱謂,沒有其他的意義和用法,如:蜀、渭、邯、鄲、郴等都是地名專用字[7]。仿字手語表示地名時,表示的是地名通用字。表示地理實體通名的仿字手語有“川、岡、山、崗、口、井、鄉(xiāng)、州、洲、東、西、北、遼、曲”等,用于表示地名:四川、井岡山、黃花崗(廣州)、張家口、新鄉(xiāng)市、江西、河北、山東、泉州市、滿洲里市、遼寧、曲靖市等。表示行政區(qū)劃通名的仿字手語有“區(qū)、州、鄉(xiāng)”,用于表示地名: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朝陽區(qū)(北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光明鄉(xiāng)(四川)等。
3.方位。古人借助生活區(qū)域中的一些有規(guī)律的自然現(xiàn)象辨認方向,逐步形成了“東南西北”的概念。漢語四方的方位詞是漢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樸素的空間認識。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常接觸到涉及方位的詞語如東風、西天、南山、北斗……調(diào)查聽障者常用詞時發(fā)現(xiàn),聽障者把“東南西北”列為不常用詞;調(diào)查聽障者生活中是否用“東南西北”指路時,聽障者表示一般是以建筑物等為參照物指示向左、向右,而不使用四方方位詞。手語“東南西北”可以用指事手語表示,按照地圖中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一手指向上、下、左、右,分別表示北、南、西、東。無論是指事式還是仿字式表示出的“東南西北”都很抽象,與我們實際站在地面上辨認方向的平視效果都不一樣,所以聽障者不用“東南西北”的手語指示生活中的具體方向。在表示山東、江西、河南、湖北、西藥等帶有四方方位詞的詞語時,使用指事手語或仿字手語。
4.數(shù)詞。數(shù)詞有實指和虛指之分,實指是指數(shù)詞表示準確的數(shù)量是多少,是數(shù)詞最原始的用途。虛指是指數(shù)詞并不是表示實際數(shù)量的多少,而是具有特定的文化和代表的含義。一般認為,表示數(shù)字一至十的手語,來源于民間約定俗成地用手表示數(shù)字的方法,例如:用伸手指的個數(shù)表示數(shù)字,用“捏七差八鉤九”的手勢表示“七、八、九”。表示數(shù)詞的手語中,“一、二、三、六、八、十、百、千、萬”采用的是仿字構形。其中,“一、二、三、八、十、千”是仿漢字全形構形,“六、百、萬”是仿部分字形構形。這些數(shù)詞的仿字手語都用作實指,不用作虛指。例如,用仿字手語表示“六書、六畜、六甲、六藝”等詞語中的“六”,用仿字手語表示“八方、八仙、八一、八月十五”等詞語中的“八”?!捌呱习讼隆⑶锶f代、成百上千”等詞語中的數(shù)詞表示的是虛指意義,手語一般采用意譯的方式表達,不需要把每一個漢字都用手語直譯出來。
5.量詞。量詞的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經(jīng)有“車二丙”“貝十朋”的記載量詞。先秦時期,量詞使用漸多,如:一簞食,一瓢飲(《論語·雍也》)。至秦漢以后,量詞的使用更多。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的量詞不發(fā)達。古代漢語表示數(shù)量關系,一般以數(shù)詞直接表量,而不使用量詞,即數(shù)詞直接與名詞、動詞結合。名詞或動詞可以放在數(shù)詞之前也可在數(shù)詞之后[8]。手語表示數(shù)量關系,與古代漢語相仿,以數(shù)詞直接表量,數(shù)詞放在名詞或動詞之后,也就是說在聽障者的日常交流中不使用量詞。例如“吃了一個蘋果”,用手語表達為:吃/蘋果/一。按照傳統(tǒng)語法分析,手語中沒有量詞,這并非說聽障者沒有“量”的概念。因為在人類的思維中,“數(shù)”的概念和“量”的概念是同時出現(xiàn)的[9]。由于聽障者生活在漢語言為主的文化環(huán)境中,需要學習并掌握漢語。量詞作為漢語中的一個獨立詞類,在學習漢語過程中需要用手語把量詞表達出來,因此,仿字手語“件、人、只、冊、個、汪、回、丈”的量詞意義,主要應用于漢語教學中。例如:“個”,常用的三個意義中,表示人的身材或物體的大小,不用仿字手語,用手的動作直接模仿高矮大??;表示單獨的事物,“個別、個性、個體”等詞語中的“個”使用仿字手語,在聽障者日常交流中不常使用?!皞€”的最常用的意義為量詞,也是聽障者最了解的意義。據(jù)《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統(tǒng)計的使用頻率最高的8 000個詞語當中,量詞“個”的使用頻度排在第9位[10]。手語仿字時,用左手拇食指與右手食指搭出“個”字形,動作簡單,手勢明晰,視覺辨識度高,聽障者對“個”的仿字手語認同度極高。
除此之外,仿字手語常用來表示漢語中的固定用法、專有名詞、外來語等。例如:“甲乙丙丁”,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現(xiàn)在常用來指事物的順序或事物大概輪廓。人類肝炎病毒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等,各級醫(yī)院按照《醫(yī)院分級管理標準》分為甲、乙、丙三等,基本醫(yī)療保險藥品分為甲類、乙類等等。聽障者在學習和生活中常會接觸到“甲乙丙丁”,手語中用仿字式表示這四個字的意義。音譯英語AIDS的“艾滋”病中的“艾”字,用仿字手語表示;從日語詞匯借來的“企業(yè)”中的“企”字,用仿字手語表示。
漢字是據(jù)形構義、以形表義的表意文字,仿字手語通過模仿漢字的字形表意,因此,仿字手語與漢字的字形、字義關系密切。從手語手形與漢字字形關系上看,仿字手語分為仿漢字全部字形和部分字形兩種。從手語語義與漢字字義關系上看,仿字手語語義有等于、小于、大于漢字字義三種情況。從仿字手語表達的意義上看,主要用來表達姓氏、地名、方位、數(shù)詞、量詞等。由此可見,仿字手語不是對漢字的簡單模仿,是根據(jù)手語表達意義的需要而進行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模仿。仿字手語是手語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豐富了手語詞匯,提高了手語表達的精確性,對聽障者的學習、工作及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