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有一座大名鼎鼎的格倫特維教堂(Grundtvigs Kirke),它憑借自身獨特而驚艷的設計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座教堂的造型就像是一架巨大的管風琴,因此,格倫特維教堂又被稱為“管風琴教堂”。
20世紀初,為了紀念丹麥歷史上重要的神學家、教育家、詩人格倫特維(Grundtvig),丹麥政府打算修建一座建筑,于是向全國征集設計方案。經(jīng)過長時間的篩選、討論,委員會最終決定采用設計師Jesen Klint的方案,修建一座大規(guī)模的教堂。1921年9月8日,教堂在格倫特維生日這天奠基,歷時19年修建,耗費600萬塊黃磚后,終于在1940年9月8日全部完工,“管風琴教堂”由此誕生。
站在教堂外從正面觀察,管風琴教堂的稱謂可謂是恰到好處:只見一面高聳的黃磚墻面整體呈瘦長型,底部是三扇并排的大門;門的上方墻面,是一片大面積的三角形區(qū)域,其中有石磚壘砌的一條條墻柱,豎線下又有細小橫欄,從而分割出一塊塊面積約等的方格來;三角區(qū)域的上方,是墻面的中央部分,這一截墻面平整光滑,中間和兩側(cè)的劃分開始變得分明,中間的墻面比兩側(cè)凸起且面積較寬,鑿刻有一個凹陷的環(huán)狀圓心;視線接著來到墻面的上端,這一段墻面最富美感,下半段被鏤空,再次出現(xiàn)的墻柱因此顯得獨立而細長,一直延伸到頂部匯聚,形成了中間最高、兩側(cè)稍矮的“三頭并立”狀——這也正是管風琴的造型特點。
有趣的是,由于正面墻體的凸起程度不同,若是從側(cè)面看過去,整座教堂會顯得更加立體,就像是一層層的階梯??赐炅苏媾c側(cè)面,繞到教堂的后方,又是另一幕風景:在棱角分明的轉(zhuǎn)角處,留有一條稍顯狹長的平整墻面,其上有一面同樣細長的玻璃窗,有種獨特的美感。
參觀完外觀后,步入教堂內(nèi)部,當進門的那一刻,就仿若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排排由黃磚組成的高大墻柱撐起了超過40米的挑高,置身這巨大的空間內(nèi),人不禁會感到自身的渺小。一路向前,來到更為開闊的大廳部分,左右兩側(cè)的墻柱更加高聳,直抵穹頂。大廳內(nèi)顯得極為樸素,沒有多余裝飾,向上望去,數(shù)盞吊燈從高空中垂下,螢黃的光亮照耀下,教堂內(nèi)部的氛圍顯得肅穆而靜謐。接著,目光越過一排排木質(zhì)座椅、圣壇,還有教堂的另一個驚喜:一架真正的管風琴,號稱北歐地區(qū)最大的管風琴——共有4052根音管,其中最大的一根長10米,重425公斤。這架管風琴常常在音樂會時用于演奏。
總的說來,管風琴教堂是將表現(xiàn)主義的現(xiàn)代幾何元素,以及哥特式風格、歐洲教堂的風格相結(jié)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美,堪稱世界建筑藝術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