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佑
初夏,筑城進入了無規(guī)律可循的雨季。俗話說:“五月天,孩兒面”,說變就變。我對端午的印象,不是緣于粽子,而是緣于一種平常的花。是的,就是我最喜愛的梔子花。
梔子花開之際,就是端午到來之時。
這些日子,總有一股梔子花清香隨微風飄逸而來,深吸一口氣,頓感精神倍爽,心情怡悅。尋芳望去,碧綠的樹林間,梔子花樹幾簇潔白的花朵悄然開放,將我的記憶喚醒。
兒時的端午,幾個姐姐和院子里的女孩子們,四處搜集各類花布小邊角料,將它縫成圓形、心形、棱形,裝入香料,制成香包系在前胸紐扣上。再有,用軟紙殼做成立體棱角形,用五彩絲線將其纏繞覆蓋,做成棱角一并掛上。爾后,一群年紀相仿的小孩吃著粽子,穿著塑料涼鞋或光腳,在雨后積滿水的院子里盡情戲耍。
端午雨季,空氣悶熱,人易犯困。兒時的我,常常是等不到下夜班的媽媽回來就睡覺了。但因那時屋子狹小,加之悶熱,總睡不沉。不知何時,迷糊中嗅到伴著微風的一陣馨香,頓感氣順身涼,即刻進入甜蜜夢鄉(xiāng)。后來得知,是媽媽從買回的梔子花中摘下幾朵來放在枕邊,她說梔子花有清涼、安定、催眠作用,而那微風,則是媽媽手搖蒲扇持久而來。
就這樣,梔子花的清香沁腹和媽媽蒲扇的微風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刻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記。此后多年,凡遇此悶熱難眠之夜,我都心無旁騖去回味兒時情形。在寧靜的回憶中,困意漸漸來襲,不知不覺就入睡了。
一年一度,梔子花又開,童年的無憂無慮和媽媽的慈愛,已成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