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與文化會通
本刊編輯部
儒家《易傳·系辭上》說:“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它主張思想文化的融會貫通,這對本土各民族文化以及域外文化都是適用的。
中國古代有沒有哲學?中國古代有沒有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即中華民族特色的哲學?
中國哲學是中國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思想學說,包括先秦諸子學、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近代新學等。中國古代哲學的系統(tǒng)性及其特色,在宋明理學中有鮮明的表現(xiàn)。
宋明理學有自己獨特的范疇、獨特的理論思維。論人性提天地之性、氣質(zhì)之性、剛?cè)嵘茞褐?。論“心”講心量廣大,藏往知來;人心、道心之別。論“氣”有天氣地質(zhì),氣以成形。論“理”,講事外無理,事理交融,一本萬殊,顯微無間,體用一源。論功夫講下學上達,格物致知,漸修頓悟,主一無適。論“行”講修己治人,事親從兄。論“誠”講自誠明,自明誠。論宇宙講無極而太極,陰陽動靜,萬物化生。論鬼神講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講陰陽二氣之良能。
宋明理學把中國古代的理論思維和經(jīng)典做了綜合性研究,主要是對《易傳》、《中庸》的融會,也有對外來文化(如佛教)的消化吸收。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長達七百年之久的宋明理學本身便是中華思想文化會通的結(jié)晶和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