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明 賈景云 廉政
1993年,梁從誡向親戚借來300元做啟動資金,在“中國文化書院”下注冊成立了“綠色文化分院”,這是中國最早的民間環(huán)保組織“自然之友”。想要加入“自然之友”,有一個首要條件“真心實意,身體力行”。
他只要外出吃飯,就一定會帶上一個大布袋,里面是不知道用了幾年的筷子和勺子,哪怕是趕赴香檳酒宴,也會“寒酸”地拿出自己的筷子。更讓他“格格不入”的是從不用紙巾,永遠隨身攜帶的一方舊手帕。
平日里,不管是上街買菜,還是去政協(xié)開會,梁從誡都會騎上他那輛老到掉牙的自行車。某次政協(xié)會議時,還被門衛(wèi)給攔了下來,直到他掏出了委員證才給放行。
在海南,他跑到沙灘上撿了滿滿一袋的垃圾,并且一路隨身攜帶。用餐時,當官員對著他夸海南水好、人好、空氣好時,他把那一整袋垃圾從椅子下拿出來擺在當?shù)毓賳T面前。
曾經(jīng)他跑到各個高校、各個企業(yè)去演講,去告訴大家自然已經(jīng)快要無法負荷我們的需求,他請求這個社會停一停,慢下來給土地一點修復的時間。在當時那個經(jīng)濟、社會都極速發(fā)展的大潮中,梁從誡的這種訴求,實在是不合時宜。
梁從誡曾在一次訪談里說:“從梁啟超到梁思成,再到我,如果說我們?nèi)泄餐c的話,那就是社會責任感。梁家三代生于斯、長于斯,這塊土地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只能為這個社會,為這塊土地,為這個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钡髞碛盅a充道:“我們?nèi)硕际恰≌?。”這句話背后的悲愴之情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得到。
(選自《記者觀察》2019年第5期)
素材解讀
位卑未敢忘憂國,善其身,更兼天下,梁從誡將自己的心血付諸于環(huán)保事業(yè),為拯救世間萬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而奔走呼號。這種根植于梁家血液里的執(zhí)著、正直和敢言,是一個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骨子里該有的模樣。
適用話題
環(huán)保 堅持 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