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基杰
準備活動是體育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設計、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的其它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及掌握效果,以及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概率。因此合理安排設計體育課準備活動是廣大一線體育教師應審慎考量的重要策略。
一、注意內容安排要有針對性
(一)針對教材內容設計
準備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主教材服務,體現(xiàn)了準備活動的導向性,要對基本部分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所以我們在選擇準備活動的內容時要針對課的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準備活動的內容。如體操技巧類課的準備活動,可以重點安排軀干、上下肢、頸部等各部位關節(jié)、肌肉的活動和柔韌性的充分活動。另外可根據(jù)主教材內容,安排專門性的準備活動為基本部分的學習做鋪墊。如論壇中的籃球課案例針對基本部分內容,在準備部分安排了一般性和專門性準備活動相結合,與課的主教材銜接、結合緊密,效果明顯。
(二)針對學情設計
教學的主要目標和授課對象都是學生,因此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選擇適合全體學生的準備活動內容,充分考慮小學、初中、高中、男女生等學生個體和性別差異來設計體育課的準備活動。如論壇案例中小學三年級前滾翻課的準備活動,采用了兒童化的活動形式,寓教于樂,符合該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教學技能的掌握。
(三)針對客觀條件設計
體育教學有別于其它學科的課堂教學,因為體育課堂主要是在室外開放場地進行,因此受天氣、季節(jié)、場地器材等客觀因素影響較大。所以安排準備活動內容要針對不同的季節(jié)、天氣、場地器材等因素有選擇的來進行。如冬季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時間可長些,負荷量可大些,使用器材少些,以不同形式的慢跑、各類健身操等持續(xù)性為主的練習進行熱身,以提高體溫。
二、注意組織教法要多樣激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持續(xù)進行形式單一、教法枯燥的循環(huán)模式準備活動,學生難免會覺得乏味,甚至會產生厭惡感,從而對學生的練習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像論壇耐久跑案例中使用傳統(tǒng)的跑跑步、做做操的準備活動形式,沒有新意及激趣點,久而久之學生難免出現(xiàn)敷衍甚或厭惡體育課。因此設計形式多變和富有趣味性的準備活動,以引導學生主動熱情地參與,繼而提高準備活動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情緒及終身體育意識就尤為必要。如準備活動中適當采用分組的、集體的比賽類游戲、舞蹈等形式,以及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門性準備活動相結合進行,對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學三年級前滾翻案例中使用了“報數(shù)站位”、“照鏡子”的游戲,使學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斷得到新的刺激,產生適宜的興奮性和愉快的情感體驗,較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提高了準備活動的有效性。
三、注意運動負荷要合理
準備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使練習者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很好的準備,所以我們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握好準備活動的時間和運動負荷,時間過長容易產生喧賓奪主的感覺,沖淡主教材內容;運動量過大還會降低學生對基本部分的學習熱情,使課的后勁不足,從而降低了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應根據(jù)季節(jié)、天氣、學情等因素合理安排準備活動的時間和運動量,讓每個學生都充分活動開,為后續(xù)運動做好準備。如冬季準備活動的時間可以適量增加到10-15分鐘,運動強度由小到大、活動內容由簡到繁、活動部位由上到下、由局部到全身,有層次、循序漸進地展開活動,這樣就可盡快地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使各個關節(jié)、肌肉及韌帶充分活動,并調動全身各器官由非運動狀態(tài)進入到運動狀態(tài),但應注意使全身各肌肉群互相交替進行,以避免局部肌肉負擔過重。筆者認為對于中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都相對成熟,因此要選擇運動量稍大、心率達到120次左右,讓身體微微出汗的準備活動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