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有四位軍級干部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分別是第六十七軍軍長李湘、第五十軍副軍長蔡正國、第三十九軍副軍長吳國璋和第二十三軍參謀長饒惠譚。四位烈士中,除李湘外,其他三位烈士犧牲后都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多年來,百余名烈士家屬為了能讓烈士生前的遺物始終伴隨烈士左右,先后將近萬件珍貴烈士遺物捐贈給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在紀念館中,最為醒目的就是這三位軍級烈士文物——蔡正國烈士的血衣、吳國璋烈士幼子的撫恤證、饒惠譚烈士的枕套。
蔡正國烈士的血衣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50軍副軍長蔡正國犧牲時所穿的白色襯衣,盡管60多年已經過去了,右胸部的彈洞和衣服上的斑斑血跡至今依然清晰可見。蔡正國的警衛(wèi)員王彪曾為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工作人員講述:“1953年4月12日夜,軍部正在會議室開西海岸防御工作會議,突然敵機機群來襲,投擲數十枚炸彈,其中一枚炸彈就在蔡軍長身旁爆炸。當我抱起蔡軍長時,他的腦后已經被彈片炸了個洞?!闭f到動情處,老人潸然淚下。這件血衣直到遺體運送到沈陽烈士陵園后才換下來,至今仍珍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
蔡正國(1909—1953),原名蔡敏桂,江西省永新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zhàn)爭期間,歷任山東軍區(qū)第六師副師長、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第十一師師長、東北野戰(zhàn)軍第四十一軍第一二一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副軍長??姑涝瘧?zhàn)爭期間,歷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四十軍副軍長、第五十軍副軍長。1953年4月12日,蔡正國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員之一。
1953年4月12日,第五十軍軍部所在地朝鮮平安北道青龍里,天氣晴朗,初春時節(jié),人們還未卸去冬天的棉衣,乍暖還寒的空氣中仍舊透著陣陣涼意。晚上6時,蔡正國主持作戰(zhàn)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一是由各團參謀長匯報當前工作;二是由副軍長蔡正國總結入朝以來的作戰(zhàn)經驗;三是找出當前工作中尤其是構筑工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大約22時,各團參謀長匯報完畢,接下來由蔡正國講話。蔡正國剛說幾句話,空中就響起炸彈落向地面的尖厲嘯叫聲,緊接著就是炸彈落地后的爆炸聲,頓時會場房倒屋塌,煙塵四起。飛濺的彈片擊中了蔡正國,他的頭部和胸部多處中彈,被抬入坑道后不久就昏迷過去。由于失血過多,當晚蔡正國心臟停止了跳動。
在蔡正國的上衣口袋里,戰(zhàn)友們摸到一本被血浸透的小本子,天明時借著坑道里昏暗的光線仔細一看,是一本黨證;還有一張寫著字的紙,那是他前一天寫給妻子張波的信。信中寫道:自己在朝鮮前線一切都好,部隊打的都是勝仗,讓她不要掛念。等這次戰(zhàn)役過去,他就請假回來看她和兒子。沒想到這封信成了蔡正國的遺書。
這次轟炸中,第五十軍軍長曾澤生和政委徐文烈也由于沒有進入坑道受了傷。在這次轟炸中,除蔡正國犧牲外,第四四二團參謀長王長息也光榮犧牲,傷亡人員還有軍司令部60余人、由國內工兵學校王部長率領到第五十軍指導坑道作業(yè)的第二三一團副團長等5人、參加集訓的部分營團干部111人。
吳國璋烈士幼子的撫恤證
2020年7月,原沈陽軍區(qū)八一學校1956級譚百慶、展小梅和1962級徐江寧,通過微信聯系到吳國璋兒子吳繼璋,告知徐江寧的母親李雅香阿姨至今仍保留著一本珍藏了65年涉及到吳繼璋弟弟的一本烈士子女撫恤證。李雅香20世紀50年代曾擔任原沈陽軍區(qū)政治部干部部幼兒園主管會計,負責發(fā)放在園烈士子女的生活撫恤金。65年過去了,雖然時光悄悄磨蝕了撫恤證封面靚麗的印跡,但它骨子里依舊保留著紅色的本真。
吳國璋(1919—1951),原名吳鳳寶,安徽省金寨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吳國璋歷經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歷任排長、政治指導員、營長、團政治處主任、團長、師長、軍參謀長、副軍長等職務。抗美援朝開始后,吳國璋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十九軍副軍長。
在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五次戰(zhàn)役中,吳國璋指揮第三十九軍轉戰(zhàn)于華川、春川、昭陽江、北漢江兩岸地區(qū),斃傷“聯合國軍”800余人,俘41人,圓滿完成了戰(zhàn)役掩護和預備隊任務。第五次戰(zhàn)役結束后,吳國璋奉命率部在朝鮮成川地區(qū)進行休整。
1951年10月6日,吳國璋去平壤志愿軍總部開會,乘一輛吉普車返回軍部途中,當車行駛到平壤東北的成川郡附近時,突然遭到美軍飛機的空襲。吳國璋左肋處中彈,不幸犧牲,年僅32歲。吳國璋犧牲時,警衛(wèi)人員在他的衣袋里發(fā)現了一份染上鮮血的賬單,賬單上清楚地記錄著他從志愿軍后勤部門借的100元錢的開支情況,連幾角幾分都未遺漏。吳國璋犧牲后,第三十九軍軍長吳信泉,親自將這位紅軍時期就共同戰(zhàn)斗的親密戰(zhàn)友送回國內,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吳國璋生前育有3個孩子,每個孩子最開始的乳名即與出生地有關,也是吳國璋曾經戰(zhàn)斗歷程的見證。長女乳名叫東東,是1948年3月在東北吉林省洮南縣出生的;長子乳名叫南北,是妻子在北方懷上的,1949年部隊南下時出生在長沙;次子乳名叫西西,是在遼西出生的。
吳國璋犧牲時正直新中國剛剛誕生不久,國家并不富強,經濟并不發(fā)達,可是年輕的共和國沒有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和他們的親人,中國共產黨沒有忘記那些為了保家衛(wèi)國而犧牲的志愿軍官兵和他們的親人。
吳國璋犧牲后,姐弟三人每人每月領取20元撫恤金,加在一起就是每月可從政府領取60元的撫恤金。這在65年前,是何等的珍貴!有資料顯示:20世紀50年代我國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生活費平均為8元至9元,40元至50元工資即可養(yǎng)活一個五口之家。當時姐弟三人年紀小,對于撫恤金都沒有什么印象,只知道無論是上幼兒園、托兒所,還是上小學、中學,吃飯、穿衣、更換日用品都不用操心,從來沒有為錢而發(fā)愁。姐弟三人一直生活在父親的烈士光環(huán)之下。1968年,南北參軍到了父親生前所在的第三十九軍,當時的軍長朱恒興命令軍務處直接把他的名字改為繼璋,弟弟西西的名字改為承璋,為繼承吳國璋革命意志之意。
饒惠譚烈士的枕套
饒惠譚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三軍參謀長。在奔赴前線前,他的愛人楊燕為他整理出征的行裝:軍裝、背囊、內衣,還特意將一對枕套放入被服中,一件枕套上繡著“抗美援朝”,另一件枕套上繡著“保家衛(wèi)國”。饒惠譚帶著親人的囑托奔向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1953年3月21日,噩耗從前方傳來,饒惠譚在一次敵機夜間空襲中,在朝鮮伊川郡古南佐里英勇犧牲。饒惠譚烈士遺體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下葬,繡著“抗美援朝”的枕套伴隨饒惠譚入殮于棺木中。繡著“保家衛(wèi)國”的枕套由家屬捐贈給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
饒惠譚(1915—1953),湖北省大冶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務。1952年,饒惠譚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三軍參謀長。1953年3月21日,第二十三軍指揮所遭到敵機轟炸,饒惠譚壯烈犧牲。
饒惠譚犧牲的消息傳到家鄉(xiāng),南山慟哭。人們懷念他大公無私的革命作風和對黨忠誠的報國之志。從1927年參加革命,饒惠譚就一心撲在革命事業(yè)上,直到1949年,他才回了一次家。當時,饒惠譚已經是解放軍高級將領,回家時還有警衛(wèi)員隨行。而這次回鄉(xiāng)探親,饒惠譚一點架子都沒有,不論老幼,他都親自給每人遞煙。灣子里每家他都進去過,和村民嘮家常,完全按照輩分稱呼大家。
國家兩次為饒惠譚的母親寄來撫恤金,村干部和饒惠譚兄長們擔心母親得知小兒子犧牲的消息過于悲痛,傷及身體,就瞞稱此款是兒子寄給母親的零花錢。饒老太太思戀兒子心切,將撫恤金全部拿出,為饒惠譚建房,盼望兒子凱旋??姑涝瘧?zhàn)爭勝利后,村民們只好將饒惠譚犧牲的事情如實相告。饒老太太悲痛地說:“我兒惠譚雖然在沈陽烈士陵園,但他是南山人,魂魄依戀南山?!彼c兒孫商定,將建好的房屋設為靈堂,并囑咐說:“這棟房屋是惠譚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造福于民,這才是惠譚遺愿?!辈⒄埲嗽陂T楣上書“惠澤長譚”四個大字。后來,這棟房屋成了南山頭村接待來客的公共用房,還無償借出作為村學堂,以慰饒惠譚和其母親心愿。
責任編輯 / 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