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介入與區(qū)域拒止”戰(zhàn)略的歷史考察*"/>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美國海軍與1902—1903年委內(nèi)瑞拉危機
        ——基于“反介入與區(qū)域拒止”戰(zhàn)略的歷史考察*

        2020-11-29 14:17:05
        軍事歷史 2020年3期

        近些年,隨著中國海軍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一個零和思維嚴重的軍事術語也在日益升溫。這個術語,就是“反介入與區(qū)域拒止”①“反介入與區(qū)域拒止”(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簡稱A2/AD)是指對手阻止美國海軍向海外戰(zhàn)區(qū)投送維持軍事力量,限制美軍在戰(zhàn)區(qū)內(nèi)的行動自由。。在該術語中,美國將中國列為主要威脅之一,并把戰(zhàn)略共識從付諸實施過渡到正式作戰(zhàn)目標上,同時該術語具有刻意夸大中國南海政策的排他傾向。其實,該術語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902—1903年的委內(nèi)瑞拉危機。只是隨著科技進步以及美國角色的轉(zhuǎn)變,該術語從過去潛在崛起國的制勝之道,蛻變?yōu)榘詸嗍爻蓢呢摀?/p>

        美國學界的相關研究角度新穎且成果卓著,主流看法多認為危機的本質(zhì)屬于英德意三國與委內(nèi)瑞拉的債務糾紛,淡化了危機爆發(fā)的時代背景,缺少用史料解構該戰(zhàn)略的成果。②學術界多認為危機由債務問題引發(fā),對危機中周邊海域“航行自由”的考察較少。參見:William M. Sullivan,The Rise of Despotism in Venezuela:Cipriano,1899-1908,Ph. 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1974; Edmund Morris,“A matter of extreme urgency Theodore Roosevelt,Wilhelm II,and the Venezuela Crisis of 1902,”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Vol.55,No.2,2002. 文中“FRUS”(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BDFA”(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國內(nèi)學者從國際關系理論和“南海爭端”上進行了分析,但歷史考察和比較略顯不足。③楊盛蘭、白建才:《國際史視域下的1902—1903年委內(nèi)瑞拉債務危機》,《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4 期。危機期間,美國海軍利用過去征服或購買等多種方式獲取的島嶼,靈活調(diào)度數(shù)量有限的艦隊,利用迅速集結后的局部優(yōu)勢實施海軍強制外交。同時,羅斯福默許各大報紙實時跟進報道,故意公開原本絕密的海軍部署,向海牙仲裁法庭施壓。此后,隨著英德相繼退出加勒比海、巴拿馬運河的開通,美國的“反介入與區(qū)域拒止”能力再度提升,奠定了美國海軍走向全球的基礎。

        一、封鎖與反封鎖:委內(nèi)瑞拉內(nèi)戰(zhàn)與各國海上交通要道

        1899年5月23日,卡斯特羅(Cipriano M. Castro)奪取了委內(nèi)瑞拉政權。軍人出身的他重視陸軍,和歷屆總統(tǒng)一樣較少關注海權,此舉在“海軍至上主義”(Navalism)的年代里很危險。①Mark Russell Shulman,Navalism and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Sea Power 1882-1893,p.2.“海軍至上主義”年代為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期,信奉“最好的防御即是進攻的信條”。從1870年布蘭科(Antonio G. Blanco)上臺,到1908年卡斯特羅離任,該國沒少因債務問題受到外國海軍的封鎖。“只需封鎖委內(nèi)瑞拉的港口,剝奪他們主要財源的海關收入就夠了。”②Interview with Noted Traveller,The Evening Telegraph,December 11,1902,JE3235832653.卡斯特羅迷信陸軍,原想在瓜里科河(Guarico)用游擊戰(zhàn)阻擊外國向首都的進軍,照搬克魯格(Kruger)在布爾戰(zhàn)爭(Boer War)中對付英國人的辦法。③轉(zhuǎn)引:William M. Sullivan,The Rise of Despotism in Venezuela:Cipriano,1899-1908,p.334.“如果繼續(xù)目前純屬政治自殺的政策會很悲慘?!雹躒enezuela As it is,The Devon and Exeter Gazette,December 15,1902,GR3222320851.過去6 個月里,他對英國海軍的封鎖暗示,或者說是莊嚴警告“置若罔聞”。⑤“White to Hay”,December 24,1902,F(xiàn)RUS,1904,Vol.67,p.461.歸根到底,他低估了遭受敵國海軍封鎖的潛在隱患,妄想借外國勢力謀取政治利益和私利,結果使委內(nèi)瑞拉淪為了美國提升反介拒能力的棋子。

        1901—1902年夏,在債務危機的背景下,卡斯特羅打起了借美國海軍打擊國內(nèi)反對派的算盤。紐約貝穆德斯公司(New York and Bermudez Company)旗下的蒸汽船在圣胡安河遇襲一事引發(fā)了美國的高度關注。委方第一時間表態(tài)毫不知情,強調(diào)是本國革命分子已宣稱對此事負責。⑥Bowen to Hay,April 8,1902,F(xiàn)RUS,1903,Vol.64,p.1058.由于證據(jù)不足,任何捕風捉影只能使人聯(lián)想起這只是他想讓美國遷怒于自己反對者的陰謀。蒸汽船安全抵達了特立尼達,美國駐委內(nèi)瑞拉大使鮑文要求詳查。1902年8月15日,美艦“瑪麗埃塔”號(USS Marietta)艦長公布了委方封鎖的實情,“卡魯帕諾(Carúpano)、科羅拉多(Ca?o Colorado)和圭亞那沒有遭到封鎖,只有玻利瓦爾城(Ciudad Bolivar)的封鎖有效”⑦Bowen to Hay,August 15,1902,F(xiàn)RUS,1903,Vol.64,p.1071.。委方封鎖重要港口和貿(mào)易航線打擊反對派的做法,招致多國的不滿和抵制,包括美國。⑧Adee to Bowen,September 19,1902,F(xiàn)RUS,1903,Vol.64,p.1072.到了9月24日,委內(nèi)瑞拉海軍“雷斯塔多”號炮艇(Restaurador)懸掛美國國旗蒙騙沿奧里諾科河一帶至玻利瓦爾城周邊的反政府武裝,成功實施了有效轟炸。⑨Bowen to Hay,September 24,1902,F(xiàn)RUS,1903,Vol.64,p.1072.達到目的后,委方故技重施地向美國道歉,承諾下不為例。

        委內(nèi)瑞拉封鎖周邊重要貿(mào)易航道,不僅針對國內(nèi)反對派,也包含了除美國外的加勒比海域外大國勢力。1902年9月7日,英德不承認委方的封鎖法令如聲明中有效,“委方的海軍不夠強大,無法保證有效封鎖”⑩Bowen to Hay,September 7,1902,F(xiàn)RUS,1903,Vol.64,p.1071.。即使封鎖主要針對本國反政府武裝,可還是會威脅到英國在附近的海上貿(mào)易,“奧里諾科河(Orinoco River)的封鎖是有效的,那里所有合法貿(mào)易面臨癱瘓,駛向玻利瓦爾城的船只須途經(jīng)政府軍在卡斯蒂約斯(Castillos)的據(jù)點,此處控制了整條河”?Hibbert to Knollys,November 23,1902,BDFA,1992,Vol.6. p.178.。相較英國,封鎖使德國在馬拉開波的貿(mào)易額在三年內(nèi)下降近98%。?Holger H. Herwig,Germany’s Vision of Empire in Venezuela 1871-1914,p.89.危機爆發(fā)時,馬拉開波是德國在加勒比海地區(qū)投資最多之處。?轉(zhuǎn)引Robert L. Gilmore,Caudillism and Militarism in Venezuela,1810-1890,pp.89-112.封鎖激發(fā)了德國控制附近重要貿(mào)易航線的愿望,同時受到一支孱弱的海軍封鎖本身就不光彩。有學者發(fā)現(xiàn)德委關系直到1895年才開始惡化,歐洲各國的商業(yè)受牽連,其中關閉奧里諾科河所有的國際交通尤甚。①Holger H. Herwig,Germany’s Vision of Empire in Venezuela 1871-1914,p.82.

        德國采取了反制措施,不過要先用外交手段評估風險,主要是英美兩國的態(tài)度。其實早在一年前的備忘錄里,德國提出的和平封鎖(Pacific Blockade)已經(jīng)表明了封鎖會給中立國造成一定損失,“盡管未必考慮沒收這些船只,但封鎖一旦展開還是得禁止或者起碼勒令其離開”②White to Lansdowne,December 13,1902,BDFA,p.174.。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勛爵表達了英方將會堅守戰(zhàn)時封鎖(War Blockade)的立場。除了債務,英國也關注航行自由。“班瑞號事件”(Ban Righ)正是委方自1881年以來實施的針對來自特尼里達或者英屬西印度貨物征收30%歧視性關稅政策的升級。③Haggard to Lansdowne,August 4,1902,BDFA,p.159. “班瑞號”原為一艘英國商船,后來被委內(nèi)瑞拉反政府武裝使用,并改了名字。英屬特立尼達允許該船進入所屬港口補充給養(yǎng),兩國交惡。12月12日,美國駐英大使懷特向英國轉(zhuǎn)達了美國的看法,“我們不會過度解讀和平封鎖及其引起的相反效果,國家正當權益沒得商量,或者說是對中立國的商業(yè)歧視,美國將會保留基本權利”④White to Hay,December 12,1902,F(xiàn)RUS,1904,Vol.67,pp.452-453.。為迎合美國,或許只是敷衍,德國宣稱封鎖將尊重美方的原則。⑤Tower to Hay,December 18,1902. FRUS,1904,Vol.67,p.423.實際上,無差別針對中立國船只的和平封鎖更易造成饑荒,比戰(zhàn)時封鎖解除對方軍事能力所造成的后果更難收場。英美不愿局面失控,不久在封鎖上取得共識,“只要是封鎖即意味著戰(zhàn)爭”。⑥White to Hay,December 19,1902,F(xiàn)RUS,1904,Vol.67,p.457.

        反觀委方接連的誤判給了英德聯(lián)合反封鎖的借口,拉瓜伊亞港首先遭襲??ㄋ固亓_判斷英德不會采取行動可能出于自己在加拉加斯的兩萬駐軍、門羅主義對歐洲國家的約束、難受控制的國家規(guī)模和地理位置。然而,他的考慮很片面。首先,受制于內(nèi)戰(zhàn),他無法動員全部資源,“革命領袖拒絕在反對外國侵略上和他合作”⑦Today’s Wires,Daily Mail,Wednesday,December 17,1902,GR3225714515.。其次,英德的封鎖是聯(lián)合行動,在索債的同時暫時穩(wěn)住了美國。最后,他對英德兩國海軍封鎖的危害認識不足,等到想要用仲裁緩和局勢時已太遲,英德的聯(lián)合反封鎖將勢在必行。12月20日,英國公布了封鎖細節(jié):

        英國海軍封鎖了拉瓜伊亞(La Guayra),卡內(nèi)羅(Carenro),卡魯帕諾、圭亞那(Guanta)、庫馬拉(Cumana)和奧利諾科河河口。從西印度和北美大陸航行的蒸汽船以10 天為限,風帆20 天;其他港口航行的蒸汽船20 天為限,風帆船40 天;港內(nèi)船只限期15日內(nèi)離開,否則將受到英國法律以及所有中立國條約規(guī)定的懲罰。⑧Foreign Office,December 20,1902,BDFA,p.176.

        12月22日,德國宣布將封鎖卡貝略和馬拉開波,自12月20日生效。⑨Tower to Hay,December 22,1902. FRUS,1904,Vol.67,p.425.屆時,英國封鎖從德梅拉拉(Demerara)到拉瓜伊亞,德國負責拉瓜伊亞到哥倫比亞一線。在漸漸意識到委內(nèi)瑞拉將會因物資匱乏而政治崩潰后,卡斯特羅匆忙請求鮑文斡旋,勸英德立刻解除封鎖。⑩Tower to Hay,January 8,1902. FRUS,1904,Vol.67,pp.434-435.

        卡斯特羅偏離了歷屆政府在內(nèi)政和外交上的平衡,不合時宜地去強化對周邊重要航道的封鎖,開罪了歐洲列強,激發(fā)了他們對附近重要航道的控制,特別是對鞏固海外市場非常熱心的德國。他嚴重低估歐洲列強海軍封鎖的影響。德國的海軍封鎖除了希望逼迫委方償債外,還有借助維護航行自由包藏著在西半球獲取領土的野心。兩個主因的結合推動著債務危機轉(zhuǎn)變?yōu)槊赖潞\妵@爭奪加勒比海主導權的攤牌。

        二、主力艦隊集中:冬季演習中美國海軍的反介入準備

        受技術條件所限,美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是“反介拒能力”的重要組成,保證了海軍強制外交的可靠性。19世紀末,美國海軍各分艦隊每年都要趕赴加勒比海接受檢閱,主動展開冬季演習。離開海軍部后不久,羅斯福原先的職務由埃文斯(Robley D. Evans)接任。1900年3月,美國海軍總委員會成立,杜威擔任主席,該機構專門研究軍艦部署和基地建設等問題,保證艦隊戰(zhàn)時的高效運作,負責冬季演習內(nèi)容的籌劃,分配陣營和督導演習。不同于往年冬季軍演只關注各分艦隊單獨行動,1902—1903年的策略要求美國海軍集中所有位于大西洋上能使用的戰(zhàn)艦、巡洋艦和魚雷艇,短期內(nèi)迅速集結強化對德國的“反介拒能力”。

        美國海軍展開了比往年規(guī)模更大的冬季演習,只有采取假裝戰(zhàn)爭準備才能起到震懾效果。1902—1903年間的冬季演習受到了總統(tǒng)特別關照。①Edmund Morris,“A Matter of Extreme Urgency”,Naval War College Review,Vol.55,No.2,2002,p.77.上任6 個月后,羅斯福從前海軍部的老上司、現(xiàn)任海軍部長朗(John D. Long)遞交了辭呈,于是朗選擇了馬薩諸塞人穆迪(William H. Moody)來接任。②Roosevelt to Mahan,June 9,1897,The Lett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p.622.不過穆迪和朗政見不和,作為穆迪同鄉(xiāng)的參議員霍爾(George F. Hoar)為了從中調(diào)解,專門邀請兩人參加晚宴。③Hoar to Long,May 20,1902. Papers of John D. Long 1897-1904,pp.431-432.在穆迪的籌劃下,今年的冬季演習強硬許多。同時,有著反德傾向的杜威出任總指揮。④Thomas A. Bailey,“Dewey and the Germans at Manlia Bay,”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45,No.1,1939. pp.63-70.他一直深信美德兩國未來必有一戰(zhàn)。⑤George T. Davis,A Navy Second to None,p.115.1902年6月,美國反常地要求杜威集結大西洋艦隊參與海軍本年度的軍演,回應德國在委內(nèi)瑞拉問題上的舉動。7月下旬,德皇兄弟亨利結束了對美友好訪問后,德國開始接近英國。1902年10月,英德召開了討論制裁委內(nèi)瑞拉方案的相關會議。

        在德國海軍介入加勒比海事務后,美國的冬季演習朝著全面戰(zhàn)爭過渡。美國海軍內(nèi)的專業(yè)人士隱隱覺察到了幾周后將發(fā)生的嚴重事件。和以往不同,今年的冬季演習經(jīng)過了精心準備。⑥Bruce A. Elleman and S. C. M. Paine,Editors. Navies and Soft Power,p.27.羅斯福還希望利用杜威的聲譽,“以您在國外的威望,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幫助”⑦Roosevelt to Dewey,June 14,1902,The Lett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Vol.3,p.275.。美國希望杜威掛帥能引起德皇的注意,鼓舞國內(nèi)士氣。羅斯福甚至將總統(tǒng)專用軍艦調(diào)給杜威使用,表達了對他的支持,將美國海軍看成對德外交的工具。他曾聲稱在交戰(zhàn)中針對“五月花號”的攻擊行為將會被看成是“針對美國總統(tǒng)本人的侮辱”。⑧Bruce A. Elleman and S. C. M. Paine,Editors. Navies and Soft Power,p.29.到了12月,英德兩國分別向委內(nèi)瑞拉發(fā)出了最后通牒,軍事行動呼之欲出。

        為了將英德拉回談判桌上,一個月前美國命令活躍在大西洋上各分艦隊主力陸續(xù)集中于庫布萊拉(Culebra)。11月5日,科格倫(Joseph B. Coghlan)指揮的加勒比海艦隊航程最短,從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基地率先趕到目的地。加勒比海艦隊擁有各型曾經(jīng)受過美西戰(zhàn)爭戰(zhàn)火洗禮的巡洋艦和輔助艦只。11月21日,希金森(Francis J. Higginson)指揮的北大西洋艦隊也從位于弗吉尼亞漢普敦的錨地趕到。11月29日,薩默爾(George W. Sumner)的南大西洋艦隊和克勞寧希爾德(Crowninshield)的歐洲艦隊抵達了委內(nèi)瑞拉水域附近的特立尼達。顯然,羅斯福的底氣源于他自認為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⑨Bruce A. Elleman and S. C. M. Paine,Editors. Navies and Soft Power,p.33.1902年的冬季演習將美國各支分艦隊主力全部集結于加勒比海,使杜威一時間指揮著多達53 艘的美艦,英德兩國在加勒比海最多只能臨時召集29 艘軍艦。⑩Edmund Morris,“A Matter of Extreme Urgency”,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55,No.2,2002,p.79.英德海軍總體實力都強于美國,更不用說兩國聯(lián)手后的實力,但僅在加勒比海而言,美國海軍輕易扭轉(zhuǎn)了不利局面。

        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集中后盡管擁有相對的數(shù)量優(yōu)勢,但決定一場戰(zhàn)爭成敗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演習目的是檢驗美國海軍集中后的戰(zhàn)力。12月1日,杜威督導演習全過程,薩默爾的南大西洋艦隊和克勞寧希爾德的歐洲艦隊在演習中扮演主要的假想敵,主力艦隊沒能阻止攻擊方,使后者順利抵達波多黎各,演習第一階段于12月9日告終。①Bruce A. Elleman and S. C. M. Paine,Editors. Navies and Soft Power,p.35.第二階段,杜威把所有各分艦隊合并為一支超大艦隊,開展多項演習和訓練,包括在遠離波多黎各海岸的登陸項目,展示美國支援盟國的兩棲作戰(zhàn)能力。12月21日,演習結束后,各分艦隊分散停泊于加勒比海各重要港口內(nèi)歡度圣誕。然而,一些美艦選擇在敏感時期停泊在非??拷⒌侣?lián)合封鎖區(qū)的庫拉索和特立尼達。雖然美國再三表示沒有針對德國,但在冬季演習結束的三天前,國務卿海約翰(約翰·海)要求美國駐德官員托爾打聽德國是否傾向于接受美國的意見,并提醒“最好不要拒絕”。②Tower to Hay,December 18,1902. FRUS,1904,Vol. 67,p.423.12月19日,英德接受了仲裁,共同邀請羅斯福主持。杜威在圣誕節(jié)后離開了加勒比海,他建議并期待各支分艦隊能夠集中成為一支具有同類性質(zhì)的大艦隊。

        羅斯福在加勒比海的做法,既是馬漢“兵力集中原則”的體現(xiàn),又是對“反介拒戰(zhàn)略”跨時代的出色運用。③Donald A. Yerxa,Admirals and Empire:The United States Navy and the Caribbean,1898-1945,p.19.在德國斟酌是否接受美方仲裁時,同時美國也在沒有大致弄清德國意圖前,在發(fā)揮“反介拒能力”將其趕出加勒比海的立場上,羅斯福毫不手軟,“作為一種策略,我命令杜威指揮的美國艦隊集結于波多黎各周邊地區(qū),要求艦隊隨時待命,處在高度戰(zhàn)備邊緣,最好在收到命令后的一小時內(nèi)起航”④William Roscoe Thayer,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Hay,Vol.2,pp.284-285.。

        三、美國的地中海:奪取西印度群島鞏固“合理作戰(zhàn)海區(qū)”

        美國通過在西印度群島部分島嶼上建設基地以及輔助設施,結合集中后的主力艦隊,達到提升反介拒能力的效果。1901年6月,杜威客觀界定了以美國海軍現(xiàn)有實力能夠影響的大致范圍?!昂推綍r期,若我們能維持住在古巴海岸的有利位置,在波多黎各構筑堅強的防御工事,海軍便能在戰(zhàn)爭中拿下加勒比海及其沿岸地區(qū),涵蓋了從奧里諾科至圭亞那?!雹軦nnual Reports of the Navy Department,1903,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03,p.647.報告體現(xiàn)了美國對作戰(zhàn)海區(qū)(Sea area of operations)的合理設置。⑥海軍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海軍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第346 頁。作戰(zhàn)海區(qū)是指作戰(zhàn)任務的海區(qū)或海上作戰(zhàn)行動所及的海區(qū)。地理因素的相對穩(wěn)定構成了劃分作戰(zhàn)海區(qū)的重要依據(jù),加劇了各國爭奪附近一些能被用作海軍基地的島嶼。⑦Holger H. Herwig,Politics of Frustration,p.81.杜威想奪取甚至是擴大的島嶼(基地):古巴的關塔那摩灣、丹屬西印度群島、庫布萊拉和維京群島、哥倫比亞境內(nèi)的地峽運河靠近加勒比海一側(cè)的阿爾米蘭特灣(Almirante Bay)和奇里基環(huán)礁湖(Chiriquí Lagoon)、巴西的巴伊亞(Bahia)。由這些島嶼支撐的合理作戰(zhàn)海區(qū)和主力艦隊集中原則互為表里,奠定了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反介拒能力的基石,使美國海軍日后在作戰(zhàn)海區(qū)內(nèi)成長為一支強悍的力量。

        美國購島是為了阻礙敵人利用海洋,作戰(zhàn)海區(qū)的功能和價值具有戰(zhàn)略上的動態(tài)彈性。美國的努力可以追溯到杰斐遜?!拔覀兒蜌W洲國家在西印度群島上的殖民地和在大西洋上的捕魚場很近,這猶如一條韁繩,使我們只需一支規(guī)模不大的海軍便能勒住這些國家的脖子?!雹郕efferson to Jay,Aug. 23,1785,The Writings of Jefferson,F(xiàn)ord’s ed. Vol. IV,pp.87-90.兩次工業(yè)革命后,技術沖擊著各國海洋戰(zhàn)略。甜菜對蔗糖的競爭使西印度群島糖產(chǎn)量下降到只占世界的8%,商業(yè)重要性的遞減,加上宗主國的財政負擔,美國只用了1867年度三分之一的價格便買下了西印度群島部分重要的島嶼。⑨Fisher to Long,January 29,1902. Papers of John D. Long 1897-1904,pp.422-423.除了購買外,羅斯福決定先拿實力較弱的西班牙開刀,“西印度群島有許多重要問題,直到我們完全把西班牙從這些島嶼上趕走”⑩Roosevelt to Mahan,Washington,May 3,1897,p.607.。羅斯福受馬漢影響很深,后者曾設想假如美國和歐洲某國(暗指德國)發(fā)生爭奪巴拿馬地峽控制權的戰(zhàn)爭,占有基韋斯特(Keywest)、關塔那摩和波多黎各及其所屬的庫布萊拉將會構成一條難以克服的控制線。①馬漢:《海軍戰(zhàn)略》,蔡鴻幹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310 頁。“技術進步促進非對稱作戰(zhàn)能力的發(fā)展,海上拒止能力因而處于不斷上升之勢?!雹诘贍枺骸?1世紀海權指南》,師小芹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94 頁。到了20世紀初,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反介拒能力顯著增強。

        然而,對舊殖民秩序不滿的還有德國。美西戰(zhàn)爭后,美國奪取了古巴和波多黎各,反介拒能力得到躍升。德國羨慕又焦慮,加速了委內(nèi)瑞拉危機的到來。1901年,有報告顯示德國海軍在委內(nèi)瑞拉的瑪格麗塔島測繪,傳聞正和加拉加斯交涉租賃波拉馬爾港(Porlamar Harbor)。1902年1月,美國決定購買圣托馬斯島,將波多黎各以東數(shù)英里的庫布萊拉作為美國海軍在1901—1902年間巡航加勒比海的支點。③Annual Reports of the Navy Department,1902,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02,p.976.只是庫布萊拉稍后被關塔那摩取代了。④America’s Naval Base in West Indies,Thursday,Sep 24,1903,CS84077880,The Times.在德國看來,美國占據(jù)波多黎各和古巴后,要想使用他們還需時間。⑤Stephen Irving Max Schwab,Guantanamo USA:The Untold History of America’s Cuban Outpost,pp.91-92.面對德國的競爭,美國加緊擴建關塔那摩,決定用巴伊亞(Bahía Honda),換取古巴同意其兼并對基地防御和供水有重要作用的周邊區(qū)域。⑥Mary Ellene Chenevey McCoy,Guantanamo Bay:The United States Naval B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uba,p.61.委內(nèi)瑞拉危機可能使美國更清楚的看到了關塔那摩才是扼守向風海峽必不可少的據(jù)點。

        西印度群島對美國保衛(wèi)中美洲運河起到重要作用,運河會成倍提升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反介拒能力。運河連接著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有利于使艦隊在戰(zhàn)時迅速集結。德國在西半球的活動威脅到了運河,削弱了美國的反介拒能力。德國著名海軍戰(zhàn)略家馮蒂皮爾茨曾認為庫拉索和荷屬圭亞那對德國至關重要。⑦George T. Davis,A Navy Second to None,p.120.雖然美國認為上述地區(qū)不太重要,仍堅決反對德國接手這些原屬荷蘭、丹麥等國的資產(chǎn)。德國缺少海外基地的弊端在危機中得以體現(xiàn),一旦德國承認處在交戰(zhàn)狀態(tài)將會使自身喪失使用中立國港口的權利,若不使用威廉斯塔德(Willemstad)和庫拉索港,德國海軍的封鎖會大打折扣。英國、法國,甚至荷蘭都沒有此顧慮,原因在于英國在牙買加和特尼里達有基地,法荷分別有馬提尼克和庫拉索。況且,羅斯福不操心英國,“加拿大是他行為得當與否的人質(zhì)”⑧Roosevelt to Mahan,May 3,1897,p.607.。

        美國對鄰近島嶼不斷增強的控制力和海軍實力相輔相成,使“反介拒能力”對德國的壓力與日俱增。為此,德國在1903年一度想趕在美國海軍在庫布萊拉迅速集結前,先占領這座對封鎖波多黎各東部沿岸至關重要的據(jù)點,控制從東部進入海峽的運河,逼迫對手在加勒比海交戰(zhàn)。⑨Holger H. Herwig,Politics of Frustration,p.85.不過礙于美國現(xiàn)有的“反介拒能力”以及歐洲局勢,德國打消了上述念頭。羅斯福也認為德國在世界上任何地區(qū)和美國爆發(fā)沖突,“都將會比在加勒比海要更有勝算”⑩Richard H. Collin,Theodore Roosevelt’s Caribbean,p.102.。為了將仲裁置于這樣的氣氛中,美國反常的默許國內(nèi)媒體大肆報道美軍最新的動向。?German and Venezuela,Monday,Jan 26,CS84339770,The Times.

        羅斯福迫使德國接受仲裁和美國海軍的支持有著密切聯(lián)系,但這還不夠,還要有重要戰(zhàn)略價值、且在合理作戰(zhàn)海區(qū)內(nèi)的眾多海軍基地及其附屬補給設施一起綜合運用。回顧羅斯福之前的歷屆美國政府,大多都是通過購買、武力等多種方式奪取西印度群島上重要的戰(zhàn)略據(jù)點,鞏固對中美運河的絕對控制,促使艦隊集中的原則得以充分貫徹,最終形成強大的“反介拒能力”。因而,在“海軍至上主義”的環(huán)境下,零和博弈通過美國在合理作戰(zhàn)海區(qū)內(nèi)的排他控制表現(xiàn)出來,此種歷史糟粕被危險地傳承了下來。

        四、報紙上的海軍:美國宣傳“反介拒能力”及影響

        美國利用英德的分歧將反介拒能力轉(zhuǎn)化成外交資源,采取聯(lián)英反德的公共輿論導向策略。1901年12月17日,德國曾向英國傳達了準備封鎖委內(nèi)瑞拉的決定,強調(diào)可能會動用武力。英國向德國打聽真實意圖,不過德國沒有告知。羅斯福始終銘記德國租借膠州灣99年的前車之鑒,加勒比海決不能成為第二個膠州灣。英國沒有領土想法,只需預防出現(xiàn)因為德國單獨的過激行動使聯(lián)盟共同承受美國輿論壓力的情況。同時,兩國在海軍封鎖方式的選擇上也有分歧。德國認為“和平封鎖”是最優(yōu)選項,英美卻共同支持“戰(zhàn)時封鎖”?!皯?zhàn)時封鎖”只針對交戰(zhàn)國船只,不針對中立國船只,顯然德國更易招惹美國輿論。1902年11月24日,英德雙方同意不達目的不停止封鎖。然而,英國對德國有所防備,要求雙方分別發(fā)出各自的最后通牒,避免在美國對德展開輿論攻勢時受到牽連。德駐美代表霍爾本認為,羅斯福在危機中對新聞報道過于開放的態(tài)度太過反常,一些經(jīng)過精心策劃并帶有明顯政治導向的軍事部署有條不紊地被公之于眾。①Paul S. Holbo,“Perilous Obscurity,” The Historian,Vol.32,No.3,1970. pp.429-430.

        羅斯福在華盛頓努力維護仲裁,而美國駐外使節(jié)分別在加拉加斯、倫敦和柏林努力促成仲裁解決,為海軍強制外交爭取有利的輿論。德國才是談判中最難纏的對手,海牙仲裁將幫助美國重新定義“門羅主義”,達到將歐洲海軍逐出美洲的目的。1902年12月2日,鮑文對美國的反介拒能力很有信心,相信危機會和平解決。②Bowen to Hay,December 2,1902,F(xiàn)RUS,1904,Vol.67,p.788.為了報復12月7日的攻擊行動,卡斯特羅決定抓捕國內(nèi)所有英德商人。③Herbert to Landowne,December 10,1902,BDFA,172.鮑文力求緩和局勢,一邊積極保護英德僑民,一邊安撫好卡斯特羅總統(tǒng),為和談留有余地。四天后,遭到德國海軍武力封鎖和炮擊后,委方外長巴拉爾特(R. López Baralt)要鮑文向英德轉(zhuǎn)達,委方同意接受仲裁。④Bowen to Hay,December 11,1902,F(xiàn)RUS,1904,Vol.67,pp.791-792.12月20日,英德海軍封鎖的強度顯著提升,切斷了對委最重要的海關收入、食物供應和原材料進口。鮑文必須和時間賽跑,至少要趕在委內(nèi)瑞拉因封鎖完全崩潰前趕到華盛頓組織談判,不然仲裁將難以繼續(xù),海軍強制外交也失去了載體。⑤Hay to Tower,January 10,1903. FRUS,1904,Vol.67,p.436.

        美國海軍冬季演習完美配合了羅斯福的強制外交?!拔逶禄ㄌ枴鳖A計將于12月8日抵達庫布萊拉,羅斯福要求德國必須在十日內(nèi)接受仲裁,否則美國準備開戰(zhàn)。在1902年12月9日至18日,杜威率領的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上開展了盛大的軍事演習。直到12月15日,英德都想繼續(xù)行動,反對美方的仲裁。羅斯福于是向美國報紙宣傳了他對霍爾本的強硬,“在我話音剛落時,美國海軍將提早兩天趕到,現(xiàn)在我不僅要你傳達消息,而是立刻回復”⑥The Roosevelt Punch,Aberdeen Daily Journal,January 09,1919. JA3230165413.。在英德商議是否接受仲裁的時候,意大利的加入令問題變得更棘手了。⑦Lansdown to Buchanan,December 7,1902,BDFA,p.171.作為回應,美國報紙向民眾介紹了海軍的動向,位于英屬特尼里達和荷屬庫拉科阿(距委方海岸只有幾小時航程)。⑧Paul S. Holbo,“Perilous Obscurity”,p.435.12月17日清晨,穆迪告訴杜威暫時不要分散艦隊,局勢不妙,參議院剛通過一項維持委內(nèi)瑞拉領土完整的決議。12月18日,英德經(jīng)磋商后宣布接受仲裁,次日美國海軍的演習也宣告結束。實際上,一周前德國已有讓步的跡象,德皇用巴倫·斯騰博格(Sternburg)替換掉了霍爾本。

        美國各大新聞媒介對英德兩國的報道截然不同,重點抨擊德國。從英德開始實施封鎖到各方簽署協(xié)議,美國發(fā)動了三波輿論攻勢。第一波始于1902年12月7日。英德的最后通牒沒得到委方的回復,兩天后軍事行動如期展開。兩國首先控制了拉瓜伊亞港內(nèi)停泊的委方船只,德國炮艦“豹號”(Panther)在轉(zhuǎn)移這些船只的途中使一艘委方的船只沉沒。⑨Rosales and Mendoza,Venezuela ante el Conflicto Con las Potencias Aliadas Alemania,Inglaterra é Italia en 1902 y 1903. Vol.1,Caracas:Tipografia Universal,1905,p.6.美國輿論在這件事上忽略英國,緊盯著德國。⑩The Crisis in Venezuela,The Shields Daily Gazette and Shipping Telegraph,December 13,1902,JL3244376296.第二波主要源自“托佩茲”號(Topaze)事件。英國為海軍封鎖可能給中立國造成的不便或不快感到焦慮,特別是美國。①News of the Week Western Gazette,December 19,1902. JA3239921998.與此同時,美國駐英大使懷特努力爭取英國,提醒貝爾福首相不要在委內(nèi)瑞拉問題上去冒失去美國人民友誼的風險。第三波發(fā)生在華盛頓交涉期間。1903年1月中旬,“豹號”摧毀了歷史悠久的圣卡洛斯港(Fort San Carlos)。美國渲染反德情緒,“為了和德國開戰(zhàn)得加速建造海軍”②German and Venezuela,Monday,Jan 26,1903,CS84339770. The Times.。

        羅斯福的宣傳使德國外交感到了壓力,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仲裁。③危機談判中有兩點存在異議。其一,有關用海關擔保問題。其二,希望三國提前解除封鎖。此外,英國逐步裁撤了駐牙買加的英屬西印度艦隊無疑減輕了美方壓力。④Donald A. Yerxa,Admirals and Empire The United States Navy and the Caribbean,1898-1945,p.19.英美妥協(xié)后,德國只能獨自面對美國的反介拒能力,所以尋求緩和?!鞍亓殖掷m(xù)向我們傳達對加勒比海水域好戰(zhàn)行動的解釋,可悲地尋求美國諒解,嚴正表明德國的真誠與善意,強調(diào)對圣卡洛斯港的攻擊是維護法令所必須的軍事行動。”⑤German and Venezuela,Monday,Jan 26,1903,CS84339770. The Times.1903年1月20日,各方在華盛頓談判,會議主題圍繞保證金數(shù)額以及委方的拉瓜伊拉和卡貝略兩港海關30%稅收的分配問題。八天后,委方同意先支付27500 美元的保證金,但封鎖國和中立國在債款優(yōu)先權上起了爭執(zhí),談判陷入僵局。鮑文再次煽動民意向封鎖國施壓。⑥Herbert to Lansdowne,F(xiàn)ebruary 7,1903,BDFA,p.189.美國的“反介拒能力”也在為外交造勢,主力艦隊不斷巡弋于西印度群島上的各港口。⑦Seward W. Livermore,“Theodore Roosevelt,the American Navy,and the Venezuelan Crisis of 1902-1903,”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51,No.3,1946,pp.466-467.在報紙煽動下的美國民眾情緒激動,再加上德國對美國海軍行動政治寓意的心領神會,1903年2月13日,委內(nèi)瑞拉和三國最終達成協(xié)議。

        德國在戰(zhàn)術上的小勝遠不能彌補戰(zhàn)略上的慘敗。失去英國支持的德國缺少在加勒比海單獨應對美國海軍的優(yōu)勢,最終讓仲裁趕出了加勒比海,迫使他將注意力轉(zhuǎn)向歐洲。雖然仲裁是由委內(nèi)瑞拉建議、美國支持,但美國卻用維護拉美不受歐洲侵略的正義要求掩飾發(fā)展自身反介拒能力,不惜以域內(nèi)國家的海關主權做交易。

        五、結語

        1902—1903年委內(nèi)瑞拉危機最初僅是一場被債務掩蓋住的航行自由問題,在卡斯特羅對局勢的誤判下逐漸演化成美德在加勒比海的制海權之爭。一方面,美國在危機中使用主要由集中后的主力艦隊和位于西印度群島上部分島嶼所構建的“反介拒能力”,通過在仲裁的關鍵階段故意公開原屬高度機密的海軍部署,向仲裁各方施壓。另一方面,美國的“合理作戰(zhàn)海區(qū)”表面上自我標榜為加勒比海域內(nèi)國家的利益捍衛(wèi)者,實際上無視“門羅主義”,拿委內(nèi)瑞拉的海關主權交易,瓦解英德同盟,迫使德國接受仲裁。簡言之,“反介拒戰(zhàn)略”在歷史上有例可循,該術語夾雜著海軍至上主義年代大國圍繞制海權零和博弈的“霉味”,經(jīng)重新包裝后,成為服務美國霸權的理論工具。受科技因素和時代背景的影響,作為曾是兩支重要權力工具之一的美國主力艦隊將不會再有1902—1903年委內(nèi)瑞拉危機中的決定作用。⑧葉建軍:《美國應對“反進入和區(qū)域拒止戰(zhàn)略”評析》,《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1年第6 期,第43 頁。然而,今后海外基地將愈發(fā)重要,且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軍事功能。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者| 91盗摄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免费视频| 欧美中日韩免费观看网站|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2020|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国产丝袜高跟美腿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不卡 | 久久偷拍国内亚洲青青草|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熟女无套内射线观56| 欧美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熟女精品国50| 超碰97资源站|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奥田咲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人妻人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不卡a v无码在线|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а√中文在线资源库|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国产高潮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天堂av中文在线官网|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内射|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 成人午夜免费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自拍av|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播放| 成熟了的熟妇毛茸茸|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亚洲阿v天堂网202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 国产亚洲日本精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