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桐
現在大數據已經被使用在了很多領域,但其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個人隱私的安全、數據的安全、信息安全等等。所以我們有必要對這些風險進行分析并做出合理的控制,通過對大數據的安全進行分析,就像打了“預防針”,能為我們更好的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權和大數據平臺的安全,當這些問題解決后,我們就會擁有一個更加令人信服、更加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也讓我們在使用時更加安心。
大數據(big data)其實就是大量且復雜的數據,所以又被稱為巨量資料,指需要用新模式去處理才能具備決策力,洞察力的海量、多樣化、高增長的信息資產[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數據分析軟件更新速度加快,大數據這一復雜的數據集應運而生,其具備的特性很多但大概包括價值高、速度快、多樣、規(guī)模大、真實性高等特性[2]。
1)數據的隔離。大數據云計算平臺共享時可能出現數據隔離問題,數據隔離問題會使文件丟失,造成損失,大數據使用的人員廣泛,如果是一些重要的數據,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這種問題的起因是在資源共享時很難對其進行加密,有可能導致其泄露,此時有些不法分子就會坐收漁翁之利。
2)數據損壞的問題。大數據的技術還沒有被完善到完美的水平,有些數據及其關鍵,一些企業(yè)在收取發(fā)出使用后,為了避免其被截取然后被第三方使用,保障數據安全,從而采用了銷毀的手段,但是如果數據銷毀不徹底,很有可能被一些不法之徒“恢復出來”然后傳播出去,這可能會對整個安全系統(tǒng)造成影響,甚者會導致數據泄露[3]。
3)隱私問題。用戶在使用大數據平臺時有些信息被迫上傳,在人們進行交談進行交易搜索時網絡平臺一直在實時監(jiān)控,將一些數據傳到網絡上,且平臺甚至會進行整理和轉存,這些甚至不需要經過用戶的同意就可以進行當其收集到一定量時,就會涉及個人隱私被侵犯的問題。但責任不止是平臺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是我們自己的安全意識不足所導致的,現在很多網絡使用者沒有經過培訓,自學而成或在大量嘗試中找到經驗,這都是不正規(guī)的,這樣充滿可能性的操作,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竊取很多信息數據資源。加上當前很多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識,尤其是在隱私協(xié)議上,有些人甚至看都不看的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4)大數據本身開放特點的影響。大數據的來源多種多樣,存在多樣性。大數據使用時傳輸搜索時都必須依賴于網絡,網絡使用時需要連接大量網絡節(jié)點,這時大量數據就會在各種終端中分享,這種異常的開放利于大數據的傳輸和發(fā)展,但是這種開放性也會帶來被黑客侵略的危險,大數據平臺因此也可能受到各種網絡攻擊,可能會使整個安全系統(tǒng)受到影響。
1)解決數據隔離問題。解決方法就是盡量找到針對性的傳輸與共享方法,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直接防止問題的產生。還有要同時間接的檢測網絡環(huán)境,設置更為繁瑣的認證方法,使那些不法之徒只能“望洋興嘆”檢索時可以使用Aahout技術分析網絡安全平臺的問題,找到問題源頭,以便于解決問題。
2)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需要相關部門廣泛宣傳并且與媒體配合,多次宣傳網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和非法分子是通過什么手段,造成多大的危害,而且不僅要明確問題的嚴重性,還要教給大家具體做法比如不要瀏覽一些不知名或顯示危險的網站,最大限度的提高安全意識。這可以同時解決隱私和自主的數據銷毀不徹底問題。
3)加強數據的訪問限制。為了對數據的安全性提供保證,我們可以加強訪問限制中的自主訪問限制,自主訪問限制不同所有者控制著限制,所以比較保險,每位使用者都決定著控制權,用戶按自己的意愿,可以有選擇的與其他用戶針對性的共享文件,這種方法是保護系統(tǒng)資源不被非法訪問的一種有效手段,這也對用戶安全意識有一定依賴[4]。所以加強人均的安全意識至關重要,這與第二條聯系在一起。
網絡信息安全與大數據是互相連接的,當網絡環(huán)境提升時,我們的個人信息個人財產等方面就得到了極大保證,因此在大數據的幾個管理數據的過程中,在分布式數據挖掘上,分布式處理管理[5]上和虛擬化這幾過程中,安全也就得到了保證。而且因為大數據與云平臺計算的關系如硬幣的正反兩面一樣不可分割,云計算是一種網絡應用概念,其核心的概念是以互聯網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他是在網站上提供的服務,這使得每一個互聯網的用戶都可以接觸使用它,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也是信息時代一大革新,但這樣網絡環(huán)境與網絡信息安全就需要極大保證。如果說看網絡信息安全與大數據的關系不是很明確,那保證網絡信息安全對云計算的關系就很明確了。
3.2.1 大數據網絡安全感知能力
網絡安全感知能力是安全建設的前提,感知能力具體包括脆弱性感知、資產感知、安全事件感知。安全事件感知指的是對異常行為的感知,對安全事件的過程進行具體確認;而脆弱性感知則用來收集網絡軟硬件漏洞數量并進行承擔[6],如此繁瑣的系統(tǒng)和過程,顯然需要有力的承擔者,那就是大數據了,大數據具有高效性,高速型等特點,再加上其自主加工反應的優(yōu)秀能力,從而可以依據應用日志,設備日志的用戶異常行為或攻擊特征,高速分析異常行為,進而有效地找到非正常訪問以及攻擊;大數據安全能準確地分辨正常用戶與非正常用戶,大數據的網絡安全感知能力可以高效快速準確找出漏洞、病毒等,從而確認用戶或網站論壇內容是否存在違法問題。
3.2.2 大數據網絡安全融合能力
大數據對于網絡安全不僅可以起到感知或監(jiān)控能力,如果使用得當,大數據還可以做到主動防御,自動修復等功能,通過大數據網絡安全技術融合可以有效保障網絡安全。目前來看,設置單一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是及其不安全的,就像我們日常中,在我們的電腦上只安裝一個防火墻是不能保證我們電腦的安全的,在網絡安全上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例如單一使用防火墻設置,終端病毒防護等手段就不安全,所以為了保證網絡安全可以采用多種安全技術融合,這樣可以及時進行入侵檢測并進行有效隔離,這樣也就可以進而從用戶,終端,網絡邊界,整體提升網絡安全性。為了實現這一技術就需要大數據了,因為其可以同時運行相關技術,而且不出差錯,所以通過大數據網絡安全融合能力,是可以實現主動防御,自動修復的功能的。
大數據不僅能實現上述兩種功能,還可以提高加工輸入輸出處理的數據的能力。大數據網絡安全服務能力主要包括安全運維服務和基礎安全服務,提供高安全的基礎安全服務,大數據能覆蓋網絡的安全數據庫和應用程序,基礎安全服務可以為大量用戶提供安全的加密服務這對于大數據來說至關重要。大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且多樣化的數據,網絡基礎安全服務可依據協(xié)議進行加密處理,進而保證數據的傳輸以及使用。最后還可以提供安全的運維服務,通過對相關設備、系統(tǒng)及信息進行安全評估,提供網絡安全監(jiān)控、防護、安全審計等服務。
總而言之,大數據對于現在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推廣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推動各行業(yè)發(fā)展,能為企業(yè)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們當然應該勇于探索大數據的更多用法和功能,但是在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之中我們也應關心它的安全,因為它的用處太廣泛了,關系著很多人,這篇論文就討論并印證了大數據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如何通過彼此實現互相保護,以及如何應用大數據來保護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