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
必要時對大陸動用核武器
1954年至1955年,第一次臺海危機爆發(fā)并一度升級。在艾森豪威爾看來,第一次臺海危機是他上任頭18個月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倘若中國大陸發(fā)動的“軍事侵略”真的威脅到臺灣,美國將予以還擊。常規(guī)軍事力量幾乎做不到這一點,必須使用核武器,首先是戰(zhàn)術核武器,必要情況下則動用戰(zhàn)略核武器。
此后,美臺雙方簽署了《美臺共同安全防衛(wèi)條約》。
1956年1月23日,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致電太平洋軍總司令,建議將遠東空軍裝備有TM-61C型(綽號“斗牛士”)導彈的戰(zhàn)術導彈中隊中的一個小分隊部署在臺灣?!岸放J俊睂椨尚ぬm短程導航系統(tǒng)或類似的雷達追蹤系統(tǒng)提供導航,射程220英里,配備一枚1.5萬噸到10萬噸當量的W-5型核彈頭。該小分隊將擁有大約40枚導彈。主張在臺灣部署“斗牛士”導彈的理由如下:使美國駐臺部隊擁有全天候作戰(zhàn)能力;可用于攻擊中國大陸的大約八個機場和許多后勤目標;為臺灣防務提供更多的火力;在臺灣的心理和士氣方面產(chǎn)生一定正面影響。
8月30日,美國國務院要求駐臺北“大使館”就部署“斗牛士”導彈事宜與臺灣協(xié)商。9月2日,“大使館”報告說,臺灣“外交部”同意并歡迎這一建議。
很快,“斗牛士”導彈先頭部隊抵達臺灣,并很快完成裝備任務。不僅如此,從1958年至1959年,美國還向臺灣提供了兼具常規(guī)能力和核能力的“奈基/大力神”防空導彈。更為值得注意的是,1960年1月至3月,美國還在臺灣秘密部署了原子彈,此事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曉。
毛澤東:我們就搞一點原子彈
美國公布在臺灣部署“斗牛士”導彈的消息后,中國大陸很快作出反應。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發(fā)表講話。他從美國占領臺灣和臺灣騷擾大陸問題入手,論證了中國發(fā)展??哲姷谋匾浴K诌M一步指出:“還有原子彈,聽說就是這么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shù)。那么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焙茱@然,艾森豪威爾政府對中國的核威懾導致中國領導人下更大的決心研發(fā)核武器。
不僅如此,一些歷史學家還認為,美國在臺灣部署核武器可能激怒了毛澤東,促使他決定炮擊金門,試探美國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為臺灣提供軍事保護。同時,在1958年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期間,美國對中國的核訛詐依舊沒有奏效。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給蔣介石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也正是從這時起,臺灣決心自行研制核武器,并最終給上世紀70年代的美臺關系帶來了一個十分棘手的爭議性問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臺灣部署核武器還讓美臺雙方陷入了某種程度上的相互猜忌。
1962年6月,“斗牛士”導彈連同核彈頭一同撤離臺灣。1973年8月28日,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在致國防規(guī)劃評估委員會成員的備忘錄中指出,經(jīng)國防規(guī)劃評估委員會討論,要求國防部重新評估美國在臺灣的軍事部署,并就美軍撤離計劃提出建議。作為政策討論的結果,11月11日,基辛格在與周恩來會談過程中明確保證說,1974年美國將從臺灣撤出兩個“幻影”戰(zhàn)斗機中隊、U-2飛機以及核武器。此后,美國在臺灣的軍事力量便只剩下通訊和后勤部隊。就這樣,在中美和解的大背景下,美國結束了在臺灣的核部署。
(摘自《中共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