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軍
1896年,蕭伯納完成了他的經(jīng)典戲劇《巴巴拉上校》。公演當(dāng)天,各界知名人士都來到了劇院觀賞,身為作者的蕭伯納也在其中。
演出相當(dāng)成功。終場謝幕時,蕭伯納受邀走上舞臺,可是當(dāng)他來到舞臺中間時,觀眾席上有一個人指著蕭伯納大罵道:“蕭伯納,你這個劇本糟透了,你簡直就是在耽誤我的時間,快停演吧!”
頓時,全場一片嘩然,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蕭伯納。誰知,蕭伯納不但沒有生氣,還笑著向那個人鞠了個躬,然后彬彬有禮地說:“親愛的朋友,你簡直就是我的知音,你說的意見我十分贊同。但遺憾的是,全場這么多人,只有我們兩個人這么想,寡不敵眾,所以我們還是再忍忍吧!”說完,蕭伯納再次面帶微笑地向他鞠躬致意,然后向觀眾揮手問好。劇院里立刻響起了如雷的掌聲,人們都為他對反對者的寬容和智慧而喝彩。
面對別人無情的攻擊和指責(zé),氣急敗壞地反擊其實是最不宜采用的下下策,舉重若輕地從容應(yīng)對才是上上策。試想,如果蕭伯納在大庭廣眾之下暴跳如雷地怒斥別人,他又如何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與掌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