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帥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古交 030020)
透水混凝土的應用尚屬于起步階段,但由于透水混凝土鋪裝面有利于解決城市內澇和熱島效應,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水資源的持續(xù)利用,其應用場合可以現場拌制或集中供應,應用范圍也超過透水磚、透水瀝青鋪面,因此透水混凝土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具有更廣闊的前景。
透水混凝土起源于歐美、日本等國家,是針對原城市道路、廣場及景觀的路面缺陷而開發(fā)使用的一種能讓雨水流入地下,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等城市環(huán)境問題的材料。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氣、透水和重量較輕等特性,其特點主要是:1)采用接近單一粒徑或均勻連續(xù)級配、斷級配粗骨料為骨架,細骨料則少量或完全沒有;2)膠凝材料作為骨料形成骨架的表面的粘結層,其未完全填充顆粒間的空隙,形成多孔混凝土結構;3)結構破壞主要是顆粒間的粘結破壞,因此在一定的孔隙率下,增加粘結數量及面積是提高透水混凝土強度的關鍵;4)強度與透水性之間相互影響、密切相關。
1)雨水滲透作用。通過透水性路面可保證自然下落的雨水直接下滲到地表,緩解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壓力;2)減小熱島效應。水的比熱容相對較大,在蒸發(fā)過程中,水將會吸收大量熱量,同時,也會將部分路面表層的熱量帶走。夏季高溫時節(jié),相比傳統(tǒng)瀝青混凝土路面,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溫度更低;3)降低路面徑流污染。一般情況下,透水路面都會與海綿生態(tài)植草溝等一起設置,當徑流水從其流過時,很大程度上將大幅降低路面徑流污染,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
主要是因為透水混凝土材料在性質上屬于半脆性材料范疇,在多方面荷載作用力的影響下,孔隙尖端的應力會愈加集中且表現明顯,容易造成裂紋破壞問題或者拓展問題,進而引發(fā)嚴重的路面開裂現象。與此同時,透水水泥混凝土在應用鋼筋問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明顯的銹蝕問題,因此相較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其抗荷載能力較弱。
在骨料粒徑、膠骨比相同的條件下,透水混凝土的強度均隨水膠比的減小出現先增加后減小的現象,說明透水混凝土存在一個最佳水膠比。透水混凝土如果水膠比過大,坍落度過大,則強度必然受影響,同時混凝土在自重和振動作用下漿體與骨料分離,在混凝土底部易形成致密的膠漿層,影響混凝土的透水性。反之,如果水膠比過小,透水混凝土會因和易性差而攪拌不均勻、骨料表面漿料包裹不完全,顆粒間的粘結效果差,從而影響混凝土強度。同時水膠比較低時易結團而堵塞孔隙,從而影響混凝土的透水性。
透水混凝土除應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透水性、耐久性等指標外,在施工前尚應滿足一定的工作性。一般來說需具備以下幾點:1)緩凝性,保持運輸過程中及施工過程中的工作性能;2)振搗后獲得一定的密實性,且沒有漿體流至混凝土底部堵塞混凝土透水通道。為達到以上要求,需通過特殊的外加劑進行調節(jié),而目前并無透水混凝土的專用外加劑,實際工程中多用普通混凝土外加劑代替,從而造成透水混凝土和易性差、凝結時間過快,不易卸料,耐久性差、后期強度低、工作性能差等問題,給生產及施工人員帶來諸多不便。而透水混凝土為達到其性能,其外加劑組份中應包含減水劑、緩凝劑、粘度改性劑和引氣劑,以達到減水、緩凝、粘度改善的功能。目前常用的是聚羧酸類外加劑的基礎上添加增強料,增強料分有機和無機,也不局限于幾種,只要達到預定的效果就可。常見的有添加5% ~25%的一些高分子復合聚合物來改善粘度,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密實性、保水性,減少漿體流失,防止早凝,便于卸料。如非反應型的:丙烯酸酯乳液、聚丙烯酰胺、羥甲基纖維素醚等;反應型的:環(huán)氧樹脂和不飽和聚酯樹脂等。采用聚合物作為添加料時能使膠凝材料漿體與骨料柔性有效粘結,同時又能保證填滿骨料之間的間隙。
由于透水混凝土需要同時具備透水的性能以及保證一定的強度,所以選用的骨料種類和粒徑必須考慮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研究表明,透水混凝土在制備中使用顆粒較小的單一級配骨料效果較好[5]。而骨料粒徑的大小會直接影響透水混凝土結構內部的孔隙,往往粒徑小的骨料堆積形成的孔隙小于大粒徑骨料。從抗壓強度上來看,則是小粒徑骨料有更好的表現,從結構上來看,一定體積內的透水混凝土,使用小粒徑骨料的顆粒數量必然要比使用大粒徑骨料要多,因此,骨料間的接觸點數量和面積都會更多。
應用透水混凝土的本質目的在于保護水資源、實現可持續(xù)戰(zhàn)略目標以及加強洪澇災害的防御能力等。應用過程主要是將其表面的水分,以自身滲透作用或者基層原地滲透作用傳至到土壤當中,為局部地區(qū)地下水位問題、水質凈化問題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