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0)
水利工程在社會生產中創(chuàng)造的多元效益不可忽視,但水利工程因規(guī)模大、施工內容復雜,施工中、運營中都易出現(xiàn)安全問題,因此,為了保障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實現(xiàn),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十分關鍵。混凝土材料作為水利工程施工的物質基礎,對其展開科學的檢測、有效的質量控制,是實現(xiàn)高品質水利工程建設的關鍵。因此,對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材料質量控制與檢測的探究在提升水利工程品質方面有著重要現(xiàn)實意義。
1) 原材料檢測,原材料檢測主要內容為混凝土組成成分,如水泥、集料等,通過檢測確定各項成分是否滿足施工質量要求。通常情況下,水泥材料會帶有出廠合格證明,其中明確給出水泥性能的各項指標,但水泥是一種易受外部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材料,施工使用前也需要進行系統(tǒng)性檢測;而集料分為粗集料與細集料兩種,不同水利工程施工部位對集料的級配與性能有著不同的要求,但施工中使用的集料都必須保障清潔、含水量與含泥量達標,粗集料還需檢測其粒徑[1]。
2) 性能檢測?;炷敛牧闲阅軝z測包括強度、抗壓性、密實性與鋼筋銹蝕程度,行業(yè)中對混凝土每項性能都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與要求,與標準進行對比,差異超過標準規(guī)定的誤差范圍,則代表混凝土性能存在缺陷。
混凝土材料彈性檢測可以直接通過檢測彈性值獲得,因此,檢測方法較為單一。但抗壓性、密實性、鋼筋銹蝕程度等性能的檢測則有著多元方法,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
1) 回彈法與鉆芯法。這是檢測混凝土材料抗壓性的常用方法,回彈法通過測試混凝土表面的回彈值,并繪制測強曲線判斷其抗壓性能,操作過程簡便,能夠快速獲得檢測結果,而且不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完整性,檢測成本低,在檢測工作中受到廣泛歡迎;鉆芯法在混凝土抗壓性能檢測中也頻繁使用,但其會對混凝土結構造成一定破壞,是一種半破損檢測方法,通過鉆芯方式獲取檢測試樣,利用測壓儀對試樣進行檢測,獲取的抗壓值可以直接判斷混凝土抗壓性能,與回彈法相比,檢測數(shù)據(jù)更直觀、更精準[2]。
2) 彈性波檢測法與電磁波檢測法。這是檢測混凝土密實性的兩種常用方法,其中彈性波檢測法運用中主要依靠聲波判斷混凝土材料是否存在缺陷,正常情況下與缺陷情況下聲波的波速、方向等特征都會出現(xiàn)不同,利用這種差異可以反應混凝土材料的內部情況。而電磁波檢測法是運用電磁波檢測混凝土材料內部結構的一種方法,與彈性波檢測法在原理上存在相似之處,電磁波在遇到結構存在缺陷的情況時,速度等特征也會產生變化,但與彈性波檢測法相比,這種方法能夠對混凝土材料結構內部存在較大缺陷情況進行更為細致的反饋[3]。
3) 半電位檢測法。這是鋼筋架構銹蝕程度檢測的常用方法,使用銹蝕測定儀聯(lián)結鋼筋結構,通過電介質電壓產生的不同變化可以反映鋼筋銹蝕情況。
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現(xiàn)場情況存在差異,對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以及質量要求也有所不同,但為了保障混凝土材料質量控制的有效性,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流程,也能夠有效抑制質量控制不到位等情況。具體來講,混凝土材料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混凝土澆筑,澆筑方法、澆筑時間、澆筑溫度等都是影響澆筑最終質量的因素,明確每項內容的質量標準,以標準嚴格規(guī)范現(xiàn)場施工,是保障混凝土澆筑質量的關鍵;二是,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控制的關鍵因素為配合中水、添加劑、粗細集料等各項材料的用量,必須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配制,否則容易對混凝土性能造成影響,無法滿足施工需要;三是,材料規(guī)劃,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為混凝土材料的配制與使用奠定基礎,管理混凝土配制中需要的各項材料,并承擔著控制各項材料質量的責任,需要保障材料使用前質量達到標準,也應根據(jù)質量標準對長時間存放材料進行篩選,禁止施工中應用質量不達標材料;此外,還需要保障各項材料充足,穩(wěn)定供應;四是,質量問題預防,該項工作以混凝土材料檢測結果為依據(jù),及時發(fā)現(xiàn)鋼筋耐力不達標、施工異常等情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規(guī)避質量問題與安全問題[4]。
混凝土材料性能控制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的配合。首先,應明確施工方案中對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要求,并根據(jù)混凝土材料采購預算制定混凝土材料采購計劃,在預算限制下,對符合預算生產廠家的混凝土材料品質情況進行分析,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廠家。其次,要對混凝土材料成分進行檢測,分析混凝土材料各項組成成分是否符合質量要求,并嚴格進行細節(jié)質量控制,如骨料中砂石有機物含量情況、水泥水灰比等;此外,檢測需要定期進行,由于混凝土材料在存放中性能受外部環(huán)境因素影響可能發(fā)生改變,定期檢測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問題的材料,以便及時調整材料存放方式。最后,要對混凝土材料使用時的性能參數(shù)進行匯總分析,如材料初凝、終凝兩個階段的時間等,以便在混凝土材料使用中展開有效的性能控制措施。
澆筑過程中工藝方法、澆筑流程也是影響混凝土材料最終使用效果的關鍵因素。其中,澆筑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嚴格控制澆筑溫度,混凝土澆筑溫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未明確控溫要求的部位,其混凝土澆筑溫度不應高于28℃。如果溫度出現(xiàn)過低或過高情況,混凝土的性能必然會出現(xiàn)變化,影響混凝土凝結后的強度與效果;建議施工中盡量采用分層施工法,分層施工能夠對每層的混凝土澆筑質量進行控制,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立即停止施工進行處理;此外,為了保障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連續(xù)性,可以在施工中使用降溫設備、振搗工具,確?;炷恋男阅?;完成澆筑施工后,還需要進行混凝土結構養(yǎng)護,通常以灑水養(yǎng)護為主,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 7 天[5]。
系統(tǒng)性的質量控制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核心質量,抑制每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危害混凝土質量的因素,但在實際施工中,對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控制必須依據(jù)可靠的、準確的依據(jù),嚴禁個人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混凝土質量情況。建議將混凝土材料檢測結果作為質量控制的依據(jù),直接與國家規(guī)定以及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進行對比,準確了解混凝土材料存在的質量問題。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控制與檢測是保障工程品質的兩項關鍵工作,而兩者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混凝材料檢測能夠為混凝土質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因此,為了實現(xiàn)有效的質量控制,應保障混凝土材料檢測的規(guī)范性與準確性,質量控制的系統(tǒng)性與科學性,從而形成高品質的施工基礎,保障水利工程順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