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中外建華誠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混凝土作為基本的建筑材料,其構成材料主要是骨料、水、水泥和其他摻和材料,這就決定了其具有明顯的非勻質脆性特點。因此,混凝土裂縫也普遍具有類型繁多、形態(tài)不一的特點。特別是樓板的裂縫,不僅會影響建筑整體美觀,甚至會對產生滲漏,對整個工程結構安全性帶來威脅。因此,加強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與控制對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設計階段,構造鋼筋配置不當是引起構件裂縫的主要原因,具體來講,就是在計算中無法充分滿足最小配筋率標準,使得鋼筋規(guī)格選用也出現(xiàn)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問題。另外,在設計過程中,因預應力計算不合理,也會導致構件裂縫的產生,常見的有偏心、應力過大。還有,在設計過程中,如果未能全面考慮混凝土構件收縮變形的問題,也會帶來裂縫問題。同時,若是混凝土等級選定不合理,也會因收縮帶來裂縫問題[1]。
混凝土因配料的原因,具有較強的收縮性,而收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其性能好壞。粗細集料若是含泥量較高,集料顆粒級配不合理,就會造成收縮加大,進而導致裂縫問題。另外,骨料、混凝土摻和料配置不合理,也同樣會使混凝土收縮加大,進而產生裂縫問題。還有,水泥品種選擇不合理,同樣會帶來上述問題。也就是說,混凝土配料質量和配合比的合理把控,是避免混凝土裂縫問題產生的一大關鍵。
在建筑施工階段,在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灌等環(huán)節(jié),稍有不當或疏漏,都會帶來混凝土裂縫的問題。若是施工工期過于緊張,為了達成預期計劃,許多施工單位會采取連續(xù)多層加模的方式,這就很容易帶來下層樓面超載的問題,最終為混凝土裂縫埋下“導火索”。另外,樓板混凝土在完成澆筑后,為了加快施工速度,許多施工人員會提前上人進料,在混凝土未徹底凝固的時候加大荷載量,就很容易帶來內部結構缺陷問題,甚至會引發(fā)樓板斷裂。還有,在施工過程中,捆扎環(huán)節(jié)混凝土受到污染,或保護層厚度不合理,也會出現(xiàn)混凝土裂縫問題。尤其是在養(yǎng)護階段,養(yǎng)護時間不達標,水分供給不足,溫度差異較大,也會帶來裂縫問題[2]。此外,混凝土拆模、振搗等環(huán)節(jié)的偏差,都是引發(fā)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直接原因。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因地基發(fā)生不均勻沉降,也會帶來混凝土裂縫問題。因地基變形所帶來的應力較大,這就使得混凝土裂縫通常是貫穿性的。工程使用階段,有時人為肆意在樓板上堆放重物,也會使得樓板出現(xiàn)角裂。尤其是在裝修環(huán)節(jié),許多施工人員不懂得設計結構和標準,在用戶要求下隨意拆除承重墻、鑿洞等行為,也會帶來裂縫問題。另外,周邊環(huán)境也會對混凝土質量帶來影響,如酸、鹽、堿等造成的侵蝕。
在明確混凝土裂縫問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相關人員要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發(fā)生混凝土裂縫問題,使建筑工程較高質量的完成并投入使用中。
在工程設計階段,對于混凝土結構的分析計算,一定要按照既定規(guī)范嚴格實施,尤其要充分考慮結構剛度、溫度變形、收縮變形等因素的影響,只有進行規(guī)范合理的計算和設計,才能有效確?;炷潦┕さ暮侠硇?,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裂縫問題產生[3]。
[摘 要]混凝土配置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投料計量的精準性,以及攪拌時間的合理性,切不可隨意增加水泥用量,這是提高混凝土性能,避免出現(xiàn)收縮裂縫的關鍵。
溫度變化是影響混凝土性能的核心因素,這就要求施工人員在混凝土配置與施工環(huán)節(jié),必須要加強溫度把控,消除產生裂縫問題的潛在因子,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展開:采用改善骨料級配,摻混合料,以干硬性砼加引氣劑或塑化劑,進而達到降低水泥量的效果。拌和砼時及時加水,或者使用水對碎石進行冷卻處理,確保砼澆筑溫度合理性。要嚴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標準和操作規(guī)范,進行混凝土配比、施工、養(yǎng)護等工作,通過提高混凝體自身性能,以及做好養(yǎng)護保障的方式,達到減少裂縫產生的效果。特別是在溫度高的夏季,在澆筑砼時一定要適當降低澆筑厚度,要充分借助澆筑層達到散熱目的。規(guī)定合理的拆模時間,氣溫驟降時進行表面保溫,以免砼表面發(fā)生急劇的溫度應變。施工中長期暴露的砼澆筑塊表面,在寒冷季節(jié)采取保溫措施。
首先,在混凝土施工中,為了提高模板的周轉率,要求新澆筑的混凝土盡早拆模。為避免引起裂縫,在拆除模板后及時在表面覆蓋一層新型保溫材料,如泡沫海綿等,對于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大的拉應力,具有顯著的效果。其次,為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防止開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確使用外加劑也是減少開裂的措施之一。許多外加劑都有緩凝,增加和易性,改善朔性的功能。
做好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是提高混凝土性能,減少裂縫產生概率的重要舉措。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后,一旦混凝土完成凝結就必須要進行合理保溫、保濕處理,避免出現(xiàn)較大的溫度變化,以及外力干擾。澆筑結束后,可靈活采用覆蓋、噴水等方式保持足夠水分。另外,對于使用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進行配置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要控制在七天以上。對于摻和混凝型外加劑或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最好控制在兩周以上。而對于底板或樓板等結構混凝土構件來講,待完成收漿和摸壓工作后,要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處理,避免其表面出現(xiàn)水分快速蒸發(fā),當混凝土出現(xiàn)明顯硬化能夠上人時,就可以撤去塑料薄膜,然后鋪上麻袋或草簾,進行噴水處理,條件時盡量蓄水養(yǎng)護。截面較大的柱子,宜用濕麻袋圍裹噴水養(yǎng)護,或用塑料膜圍裹自生養(yǎng)護,也可涂刷養(yǎng)護液。
總而言之,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產生是一個復雜的機制,需要相關人員從設計、施工、養(yǎng)護等環(huán)節(jié)入手,把握細節(ji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優(yōu)化,全面提高混凝土性能,確保工程建設高效高質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