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至今,我們在陽泉經歷了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和轉型的全部階段。
最初,經營品類以熱水器為主。2009年引入凈水之后,恰逢凈水行業(yè)步入發(fā)展快車道。從2009年到2019的十年時間里,我們也完成了公司的快速發(fā)展。形成了6家自有門店、陽泉主流賣場的終端銷售網(wǎng)絡,客戶保有量達到2萬左右。
在面臨過去十年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未來發(fā)展、即向舒適集成商的轉型。實際上,從5年前開始,我們就面臨著市場多渠道、多業(yè)態(tài)和多品牌對原有銷售的分流。與此同時,也是出于公司進一步規(guī)?;l(fā)展的考慮,我們開始踏上轉型之路。
2013年,同樣是從擴充品類和引進品牌開始,從單一熱水和凈水向多元組合的系統(tǒng)集成轉型。
雖然我們相繼引入了幾個高端品牌,但通過四年時間的嘗試,我們遭遇了轉型之初的失利。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我們并沒有完全準備好,包括沒有掌握進口品牌的發(fā)展模式,缺乏向高端市場轉型的拓展力和團隊力,以至于從市場定位上來講,整個團隊并沒有脫離凈水經銷商的標簽。
具體而言,準備不成熟;團隊建設自始至終沒有形成;沒有成體系的市場營銷行為;經營心態(tài)仍是大流通心理,沒有高端客戶感知能力和中商端產品銷售的經驗;轉型時機尚早和決心不足。這些,都是我們對前期走彎路的總結。時間很快來到了2017年,這一年對于我們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梢哉f這一年奠定了我們向舒適集成商轉型的實質一步。針對種種不足,我們開始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重新布局。
過去,我們沒有真正的了解舒適家到底是什么,而是以為通過產品的羅列就能夠形成舒適集成系統(tǒng)。但實際上,做舒適家與家電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qū)隔。
過去,我們做家電是產品思維,即以產品為依托,告訴用戶和消費市場對方需要什么樣的產品。而舒適家是典型的用戶思維,從用戶角度出發(fā),滿足對方的需求。
過去,只要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就等于有了市場認知度,是促進銷售達成的重要推手。但對于舒適家而言,相比品牌,適合用戶的解決方案更為重要。銷售方式也要從單品到多系統(tǒng)的聯(lián)動,這同樣也對終端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終端銷售型到終端提案者的轉變。
從產品思維轉向用戶思維,從品牌思維到解決方案思維??雌饋砗唵危竞蛨F隊真正明白并且轉變直到落地實施,我們用了3年的時間,團隊的重新構建是重中之重。
2017年,公司內部人員體系開始重新構建。我們將部門重心轉向商用部。指導思想也變?yōu)楣こ處煱l(fā)展戰(zhàn)略,并且將其提升到公司發(fā)展的戰(zhàn)略層面作為重要方向,即未來三年舒適家占比公司銷售的40%。
改革的過程無疑是痛苦的,包括團隊。人員需要轉型,從產品銷售型人才到門店戰(zhàn)略型人才,公司經歷了從代理商到品牌運營商,再到客戶運營商,這三個角色的轉變,不僅是思維模式的轉變,更是整個公司構架近乎于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年時間,公司幾乎有90%的人員“陣亡”,不適應、不贊成、離職、跳槽,等等。幾乎所有人員變故都出現(xiàn)在這三年中。但我們沒有因此停止改革的腳步,直到今天,我們又打造了一支舒適家團隊。這一定與老板對轉型信念的堅持和堅守有關。
公司構架的調整是一把手工程,在調整過程中,尤其要注重理念的引導和資源的重新分配和規(guī)劃,以及制定相關的考核機制。
為了扭轉團隊理念,公司不停的、反復的開會,從最初的論證到后來的論據(jù)和落地,通過會議不停的為團隊宣貫轉型之必要,以及討論大家接受的、行之有效的落地措施。
而與團隊構建同步的,是品類重心的調整。
確定切入品類。
與品牌相比,選擇哪個品類切入舒適家市場,更為重要,我們主要從陽泉本地特征,結合公司的優(yōu)勢所在這兩方面考慮,最后確定以倍世全屋凈水作為切入型產品。
鑒于我們對當?shù)貎羲袌龅牧私夂徒K端渠道的完善,以全屋凈水為切入點可以將積累的2萬多用戶量的優(yōu)勢盡可能的釋放。有了使用凈水基礎的客戶,也就有了推廣全屋凈水的可能性。加上整個山西水質較差,全屋凈水相比空調、新風等舒適家品類更容易被用戶接受。我們在陽泉凈水市場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的份額,有天然的優(yōu)勢條件,即用戶基礎。
另外,我們沒有像絕大部分集成商一樣選擇空調以及采暖作為切入品類,還考慮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整個陽泉的采暖歸屬地暖公司,我們切入的機會非常小。
另外,全屋凈水也是舒適家系統(tǒng)中的大品類,以凈水先行,和后續(xù)的品類不沖突。在解決產品問題之后,是對當?shù)厥袌龅慕逃?,也是陽泉本地舒適家市場的首輪“頭腦風暴”。
去品牌化和消費市場教育。
對于陽泉市場而言,舒適家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和領域,如何更好的進行市場引導和推動,除了內部團隊以及框架梳理之外,行業(yè)市場和消費市場的引導同樣重要。
2019年,我們在陽泉市場舉辦了第一屆舒適家論壇,進行舒適家概念的宣導,同時也是本地市場的第一家舒適家居品牌。2020年,我們開設了面積400平米左右的舒適家體驗店,開始真正的去品牌化設計。同時,舉辦第二屆舒適家論壇,進一步推動舒適家在本地的宣傳。
實際上,通過兩屆舒適家論壇,也為公司在本地舒適行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領航基礎。
任何轉型嘗試,都需要前期的投入,我們之所以能夠有三年時間試錯和調整,很重要的在于我們在2014年做了兩件正確的選擇。
第一,這一年,在原來公司的基礎上,我們單獨成立了一家服務公司,除了承接本公司的服務之外,還承接了互聯(lián)網(wǎng)在當?shù)氐姆諛I(yè)務。服務成為了一項很重要的利潤來源。
第二,成立了商用事業(yè)部。主要開展團購業(yè)務,這一轉型也為公司貢獻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利潤。
這兩個版塊,在原有的業(yè)務基礎之上成為我們重要的利潤來源,也成為我們嘗試舒適家轉型的利潤支撐力。如果沒有這些利潤作為成本投入,轉型前幾年很難堅持過來。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公司轉型行為,其本質更趨向老板的個人行為,需要老板作為公司領頭人制定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
對于轉型和規(guī)劃,可以將三年作為一個階段,如果三年沒有起色和發(fā)展,可能要重新再思考。按照現(xiàn)在的變化速度,三年足以讓行業(yè)發(fā)生更大的變化,如果前期轉型沒有成功,前期投資沒有產出。加上三年之后面對更大的市場變化,更增加了轉型的難度和風險,這需要公司領頭人具有持續(xù)領先的思維、格局和能力,以及精準把控和發(fā)現(xiàn)更新的商業(y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