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王成亮 朱潔林 羅美玲 黃其三
摘 要:結合石山半石山地貌特點,立足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條件適宜、養(yǎng)牛歷史悠久等優(yōu)勢,結合當前政策,興義市大力發(fā)展種草養(yǎng)畜。本文結合興義市氣候條件及當?shù)赝寥罓I養(yǎng)狀況,推薦興義市適宜種植的優(yōu)質牧草選擇及栽培技術,推動興義市種草養(yǎng)畜的發(fā)展。
興義市位于貴州省西南部,是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處黔、滇、桂三?。▍^(qū))結合部,屬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長,年平均氣溫16.1℃,降雨量1300—1600毫米,無霜期300天左右,土壤類型主要以黃棕壤、黃壤、黃紅壤、紅壤為主。
1.興義市草地資源及養(yǎng)殖情況
全市現(xiàn)有草山草面積10.2萬畝,有各類農作物秸稈25萬噸,年均推廣種植一年生黑麥草、皇竹草1.5萬畝。牛存欄12.771萬頭,出欄3.7334萬頭,牛肉產量5058.03噸,羊存欄3.4952萬頭,出欄3.6227萬頭,羊肉產量620.906噸。草食家畜品種改良力度得到加快,引進利木贊、安格斯、西門塔爾等優(yōu)良品種牛凍精和波爾山羊、南江黃羊、優(yōu)質黑山羊開展牛、羊品種改良,現(xiàn)有的各類牧草、秸稈資源適宜興義市草食畜牧業(yè)發(fā)展。
2.牧草栽培技術基本要求
2.1選地。要求播種地段土壤松,士層深厚,地面比較平坦,原生植物主要為草本植物,最好有灌溉條件,盡量建在離圈舍較近的地方。
2.2耕翻與耙地。適當耕翻對播種地質量有很大關系,耕翻深度可根據(jù)土壤情況而定,一般深比淺好,以20厘米以上為宜,耙地最好在秋播或春播前進行,可促進土壤疏松熟化。
2.3施底肥。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牧草生長發(fā)育所要求的良好的土壤條件,滿足牧草整個生長期的養(yǎng)分要求,作底肥的肥料主要是有機肥料(如廄肥、磷肥、復合肥) ,一般新開墾草地不缺氮肥,但可以施一定的磷肥與廄肥,(磷肥每畝20~25公斤、廄肥每畝2000-3000斤)。
2.5 播種方法。多年生牧草種子籽粒小,播種量少,為了播種均勻,應在種子中加入適量的磷肥(種肥氮肥或有機肥)和細土制成丸衣撒播,肥用量一般每畝用50㎏,有條件的地方可施用每畝2000㎏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使用包衣種子或根瘤菌接種。撒播就是用手搖播種機或人工把種子撒在土壤表面,一般行距為15~30厘米,牧草播種深度為3~5厘米,然后用耙或樹枝輕拖泥土蓋種。
2.6幼苗管理。播種后的20天內,應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幼苗出土,若幼苗出土不整齊,應及時補種,若出土后的幼苗纖細、發(fā)黃,說明營養(yǎng)不良,每畝應施3—5kg尿素扶壯幼苗。
2.7病蟲害防治及合理利用。在人工草地建設中,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對易流行,危害大的病、蟲、害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把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3.不同類型牧草栽培技術
3.1豆科牧草栽培技術。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之美譽,紫花苜蓿葉片含蛋白質豐富,在所有牧草中苜蓿的可消化蛋白質的含量最高,初花期刈割的苜蓿干草含蛋白16-20﹪,利用年限可達10年以上。喜溫暖,半干旱氣候,抗寒、耐熱、抗旱能力強。苜蓿根系發(fā)達,在排水良好,含有機質較多的沙質中性壤中生長旺盛,在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長。
栽培與利用要點:紫花苜蓿春、夏、秋季均可播種,而以9月播種最好。種子細小,苗期生長緩慢,要求深耕,整地精細才有利于種子出苗和幼苗生長。苜蓿苗期植株矮小,易受雜草侵害,應注意及時除雜。播種量為0.5-1.5公斤。當苗高25厘米即可刈割,全年可刈割3-4次,畝產可達5000千克。苜蓿青喂、青貯或加工成草粉均可,是各種畜禽的高蛋白飼料。
3.2禾本科牧草栽培技術。
3.2.1皇竹草?;手癫菔且环N適應性廣、產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的植物,不同生長階段,含量差別大。生長1個月高50cm時粗蛋白含量10.8%,而生長3個月高150cm時含粗蛋白只5.9%。對土壤無特殊要求,各種類型土壤均能生長??蛇B續(xù)生長6-7年,根系發(fā)達,具有較強的分蘗能力,畝產可達10-15噸以上,單株每年可分蘗20~25株,株高可達4~5米,12—15℃條件下開始生長,25-35℃為適宜生長溫度,低于10℃時生長受到抑制:低于5℃時停止生長:低于0℃需采取保護措施。每節(jié)生長一個腋芽,在興義栽培一般不抽穂,因此,只能利用腋芽進行無性繁殖。
栽培與利用要點:一般在3~6月份為最佳栽培時期,每畝栽1000~1500株,用農家肥2000公斤和過磷酸鈣200公斤,在無農家肥的情況下,須每穴(窩)施用復合肥和過磷酸鈣各100克,并與底土拌均勻,以增加植株分蘗能力。用較粗壯、芽眼突出的節(jié)莖作種栽培。每節(jié) (芽)為一個種苗。節(jié)(芽)可平放也可斜放或直插,入土7厘米,保持土壤濕潤,種植后40—60天刈割一次,刈割后灌水施肥,欲制成青貯料者可稍晚再刈割,收獲方式以“高于地面5—15cm用刀刈割”為宜。當株高80~200厘米時,即可刈割利用,每年刈割4—8次,每刈割一次,施一次肥料,并注意田間管理,及時補苗、除草、澆水追肥。
3.2.2多年生黑麥草。在興義有多年的種植歷史,常與其它牧草品種混播,用于放牧效果顯著。產量高,品質好,營養(yǎng)豐富,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一次種植可連續(xù)利用4~5年,再生能力強,每年可刈割多次,刈割或放牧后能迅速恢復生長,每畝產鮮草3000~4000公斤。
栽培與利用要點:多年生黑麥草不耐旱,高溫干旱對其生長不利,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喜肥不耐瘠,最適宜在排灌良好、肥沃濕潤的粘土或粘壤土栽培。播種期為春秋播,以早秋播為宜,秋播后如天氣溫暖濕潤,在初冬和早春即可生產一定量鮮草,播種量每畝1~1.5公斤,條播、撤播均可,條播行距15~20厘米為宜,覆土2厘米。可與其他牧草混播,適宜于和三葉草、紫花苜蓿、鴨茅(雞腳草) 等混播。多年生黑麥草為速生草,再生能力強,施用氮肥是提高產量與質量的關鍵措施,因此應追施氮素肥料4~8公斤。
3.2.3 一年生黑麥草。營養(yǎng)價值、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栽培技術與多年生黑麥草相似,不同之處是;在興義市生長期通常為一年,常用于單播,適宜秋播,最佳播種期在每年8~10月份,產量比多年生黑麥草高,一個冬春季產鮮草5000公斤以上,主要用于冬閑田土種草養(yǎng)畜,可解決冬季和初春水冷草枯時節(jié)畜禽的青飼料,當牧草生長到30~40厘米時必須刈割,以利分蘗,留茬高度不能低于5~6厘米,每次刈割后最好每畝施氮肥5~10公斤。
3.3 鴨茅(又名雞腳草)。鴨茅喜溫和濕潤氣候,最適宜溫度為10~31℃,能耐陰耐旱,再生能力強,放牧或刈割后,恢復迅速。耐放牧,一旦長成活可成活多年。
栽培與利用要點:鴨茅播種期為春、秋播種均可,一般以秋播為好,苗期生長緩慢,幼苗細弱,后期生長迅速,產草量以播種后2~3年產量最高,鴨茅是需氮肥最多的牧草之一,作用最為明顯,在一定限度內牧草產量與施氮肥量成正比。并注意除去雜草,常與紫花苜蓿、黑麥草、紅三葉、白三葉等混播,播種量每畝0.75~1.0公斤,可建成高產、優(yōu)質的人工草地最適宜作放牧之用一般可連續(xù)利用6~8年。
4.結論
不同類型牧草的栽培條件及技術有很大區(qū)別,因此在選擇品種時,需要考慮當?shù)貧夂驐l件及土壤情況。
參考文獻
[1] 李江能.簡析種草養(yǎng)畜實用技術[J].南方農機,2018,49(09):104.
[2] 李元華.一年生黑麥草養(yǎng)畜優(yōu)于牛皮菜[J].農村養(yǎng)殖技術,2010(17):40.
[3] 雷峰光,黃定慶.種草養(yǎng)畜 推進生態(tài)畜牧業(yè)發(fā)展[J].今日畜牧獸醫(yī),2019,35(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