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的光澤度是指印刷品表面對入射光的反射能力與完全鏡面反射能力的接近程度。印刷品的光澤度越高,其表面越能像鏡子似的反射光線,越能造成鮮亮或具有光輝的外觀特性。紙張經印刷后所呈現(xiàn)的光澤度,決定著印刷品的漂亮美觀程度。印刷品的光澤主要由紙張、油墨、印刷壓力和印后加工方式等因素決定。
在同樣紙張、油墨的條件下,由于操作工藝中存在問題,往往印刷后成品光澤相差較大。在不考慮印后上光處理的前提下,如何能夠提高印刷品光澤度呢?以下和大家分享提高印品光澤度的8種方法。
酸性潤濕液,以鉻酸、磷酸為主,雖經沖淡,但pH值仍在3.5~5.6之間。酸性越強,對油墨連結料和顏料的分解力、腐蝕力越強,致使印跡膜面粗糙,使光澤降低。對于潤濕液的研究與開發(fā)在最近幾年已有所突破,但有些印刷廠仍在沿用老配方。
在印刷過程中,油墨乳化過度大都是由于操作中水大墨多造成的,印跡看上去墨層很厚,但油墨分子成了水包油的狀態(tài),干燥后光澤性極差,而且還會產生一系列其它故障。水大墨多是印刷中最忌諱的做法,要改變這種狀況,應常對操作者進行質量和技術培訓。
在油墨中加放適當的輔助劑,可以調節(jié)油墨的印刷適性,以便順利印刷。絕大部分輔助劑對于成品光澤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例如:防粘劑,主要原料為六谷粉,加入油墨后,印跡膜層表面由于玉米粉的析出而變得粗糙,成品光澤性很差;加入6號薄調墨油,既增加了流動性,也增加了印跡在紙上的滲透性,而且還降低了干燥性,對于印跡的光澤不利。
因此,一般輔助劑加入油墨的用量不得超過5%,若考慮光澤效果,應少放或不放。但氟碳表面活性劑則不同,它能防止墨層出現(xiàn)桔皮、起皺等表面缺陷,同時可改善印品表面的光澤。
對于高級的亮光快干油墨,在溫、濕度正常的情況下,自身已有足夠的干燥能力。但如遇以下情況應加放燥油:
1.在冬季溫、濕度偏低的情況下;
2.油墨內需添加防粘劑、去粘劑、薄調墨油等時,都應加放燥油。
在工藝操作中,正確地使用燥油,對于成品形成光澤非常有利。這是因為紙張吸收連結料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過程中,盡快使連結料凝聚,直至結膜干燥,是成品光澤好的關鍵。
噴粉同油墨一樣,也會產生凝聚,特別是密封不好的袋裝或桶裝,噴粉受潮后,凝聚成較大的顆粒,噴到濕墨印跡上,使墨層表面結膜粗糙,減少了原有的光澤,因此噴粉要注意防潮。另外,噴粉裝置的機構上有加熱裝置,在使用噴粉時應加以檢查加熱裝置是否失靈。
應正確調節(jié)機器,因為印跡墨層厚度是否達到標準,對于光澤也會產生影響。
例如:壓力調節(jié)不良,網點擴大率高,墨層厚度達不到標準,成品光澤就稍差。因此,要把壓力調整好,使網點的擴大率控制在15%左右,所印的產品墨層既厚實,層次又拉得開,光澤也有了。
加凡立水(0號油),這種油粘度很大,本身稠厚,可調節(jié)油墨濃度,使稀墨變稠,從而增加印品光澤度。
亮光漿由光澤度很高的原材料加工而成,可增加油墨的光澤,但用量不宜過大,否則會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出現(xiàn)粘臟、拉絲現(xiàn)象,影響光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