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龍
邢臺縣廣播電視臺 河北邢臺 054000
隨著信息技術地不斷發(fā)展,很多新媒體方式涌現出來,人們不再單一地依賴廣播電視等渠道來獲取新聞,對廣播電視領域中的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方式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不斷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吸引更多人關注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
新媒體有別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介,多采用網絡渠道進行傳播,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隨身攜帶智能通信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到新聞資訊,還可以進行互動交流,對新聞事件發(fā)表看法。而且新聞資訊數量較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來篩選新聞內容,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新媒體日益成為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但網絡平臺上充斥著大量的未經證實的新聞,特別在朋友圈中傳遞的消息,很多都沒有得到證實,存在一定的社會危害性[1]。
網絡有著交互性強、門檻低等特點,而這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大大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但信息流出的審核機制不完善、信息真?zhèn)坞y以辨別,所以虛假信息傳播的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也難以估量。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者要面臨更多挑戰(zhàn),需要從成千上萬的信息中去辨別信息真?zhèn)危WC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保證傳統(tǒng)媒體信息發(fā)布的權威性與可靠性。
現階段新媒體平臺可通過大數據匯總等方式為受眾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信息,而對受眾來說,這些信息內容本身就是自己所關注、感興趣的,新媒體平臺上留言、彈幕等功能可為受眾與媒體間搭設更為快捷的溝通橋梁,受眾在平臺中可就針對新聞內容各抒己見、表達內心真實想法。電視臺作為極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媒體,就與受眾的互動來說,和新媒體平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給觀眾帶來的新聞閱覽體驗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電視臺記者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多創(chuàng)造與觀眾交流互動的機會,了解觀眾的真實所需,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采編工作,滿足觀眾的新聞需求[2]。
電視臺記者應該保證新聞深度,在還原新聞事件真相的同時,與觀眾進行深入交流。在新媒體背景下,網絡的便捷與高速為新聞記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信息獲取渠道,記者接收與掌握的信息數量雖有所增加,但沒有那么多精力對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因此難以有效把控新聞報道的深度,受眾很難通過報道形成感悟,長此以往會大大打擊觀眾收看電視新聞的積極性。
在新媒體時代,為了適應新需求,新聞工作者應具備更高的綜合素養(yǎng),除了會運用計算機,有較高的文字整合與語言表達能力外,更需獨具慧眼,能夠從海量信息中篩選甄別、從復雜信息中剝繭抽絲,并且在得到第一手新聞資源后能迅速利用視頻編輯技巧對信息進行處理,提高工作效率[3]。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臺記者應抓住發(fā)展機遇,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更好地開展工作,為受眾與媒體間的溝通交流拓寬渠道,快速、準確地掌握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記者要合理運用新媒體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了解觀眾更加關注哪方面的新聞,以此為參考,有針對性地開展新聞采編工作,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報道,讓受眾能夠及時了解所關注事件的最新進展,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新要求。
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至關重要,為此必須確保采編工作的高效進行,記者不僅要保證采編效率,更需保證采編質量,所以要改善傳統(tǒng)的新聞采集方式。其一,電視臺記者要不斷優(yōu)化信息采集模式,利用網絡平臺拓寬信息渠道,去搜尋更多有價值、有挖掘意義的信息,并憑借自己敏銳的新聞直覺搜尋更多與其相關的線索,采用多種方式對有機會成為熱點新聞的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其二,電視臺記者要發(fā)揮團隊的作用,根據工作需要不斷完善工作流程,促進彼此間的協(xié)作互動,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形成高效聯動的統(tǒng)一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提高新聞采集效率[4]。
新媒體有新媒體的優(yōu)勢,傳統(tǒng)媒體有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勢,我們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片面肯定,要分析與合理利用其各自的優(yōu)勢造福于觀眾。其一,電視臺作為傳統(tǒng)媒體其自身依舊有著較多的受眾資源且公信力、影響力高。其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更傾向于主動獲取信息而非被動接受。其三,就傳播技術而言,新媒體確實存在技術優(yōu)勢,不論傳播速度還是方式都有很強的先進性。因此電視臺記者應妥善處理新舊媒體之間的關系,在采編過程中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來更好地提高傳播效率,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為電視臺發(fā)展助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電視臺記者應熟練運用各種媒體渠道,提高自身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并結合電視新聞特點與觀眾需求創(chuàng)造出有獨特風格的全媒體新聞。就記者自身而言,除了要有良好的文字編輯處理能力外,更要有良好的攝影技術、后期編輯技術等,并著力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學會在信息爆棚的網絡環(huán)境中找準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采編工作,善于利用大數據分析,將不同新聞以動態(tài)圖、交互地圖的形式表述出來,有效提升新聞制作的可視度[5]。
綜上所述,電視臺記者應從自身做起,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對傳統(tǒng)采編工作模式與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努力提升采編質量,借助新媒體的技術與資源優(yōu)勢促進傳統(tǒng)媒體的高效發(fā)展,為觀眾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新聞報道,為我國傳媒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