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楊陽
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地鐵車輛段是地鐵線路建設的重要設施設備,一般用在地鐵車輛檢修、清潔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地鐵車輛段的占地面積較大,建設用地規(guī)模和列車檢測、列車停放數量存在密切的關聯。結合地鐵運行發(fā)展實際情況需要在其軌道行駛區(qū)域范圍內來設置間隙立柱,并在上面加蓋一層樓板,形成結構平臺(被稱作上蓋)。地鐵車輛上蓋綜合體是指車輛段用地上空額外加建樓板,并以樓板作為基地進行物業(yè)開發(fā)的綜合性建筑項目。地鐵車輛上蓋綜合體建設的本質是利用增厚地表、復合利用土地資源來進行城市空間建設和利用的方式[1]。
地鐵車輛段超大蓋體設計是一項特殊性的城市設計,車輛段區(qū)域是整個地鐵線路設計的重要空間節(jié)點,具備集約化、高效化和緊湊性的空間特點,通過科學設置地鐵站點和多樣化的使用功能能夠讓地鐵車輛段上蓋綜合體成為城市空間的組織核心[2]。
地鐵車輛段超大蓋體的設計以城市功能完善為基礎,在考慮地鐵人流大的情況下,可以將地鐵的公交導向型開發(fā)模式(以公交站點為核心,在400m 到600m 為半徑集中安排居住、商業(yè)零售、辦公等設施)和城市其他功能融合在一起,強化地鐵車輛段上蓋綜合體的商業(yè)、居住、辦公、酒店、商務等多重功能。
地鐵車輛段超大蓋體的設計加大了地鐵交通組織的難度,為此,在規(guī)劃地鐵車輛段超大蓋體的時候需要注重組織好各條交通線路,實現公交、私家車和地鐵站點的無縫銜接。
地鐵車輛段超大蓋體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因而其設計理念要考慮民眾的活動需要,為民眾提供更為方便的休閑、購物、娛樂、文化等公共空間體系[3]。
在地鐵項目車輛段超大蓋體施工人員需要在充分市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施工策劃,對整個項目做到水平分區(qū)、豎向分層的總體部署安排。在施工過程中要按照三周轉、六分部和復雜地段有限施工的原則進行,將超大蓋體按照變形縫劃分為多個小區(qū)域進行施工,并采取小節(jié)奏的流水線作業(yè)模式進行施工。
蓋體筏板的體積龐大,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操作的時候水化生熱往往會出現水化熱的現象,且產生的這些熱量不容易揮發(fā),在內外溫度差較大時候會使得混凝土出現溫度應力裂紋現象,最終會嚴重破壞整個工程的混凝土結構,影響了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為此,在澆筑混凝土時候需要施工人員采取一定的措施,即在混凝土拌和操作中加入一定劑量的冰凍水,并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做好保溫措施,選擇凝結時間長、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從而達到降低混凝土溫度的效果[4]。
地鐵項目車輛段超大蓋體的澆筑往往需要選擇適合的支撐架構體系,在對施工現場的碗扣腳手架和盤扣腳手架對比分析之后發(fā)現盤扣腳手架要比傳統(tǒng)意義上的碗扣腳手架具備應用優(yōu)勢。從結構構成上來看,盤扣腳手架分為立桿、橫桿、斜桿等模式,同時擁有四個小孔來作為橫孔使用,四個大孔為斜桿使用。在橫桿和斜桿的綜合作用下能夠確保立桿鋼管和立桿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BIM 是被人們應用到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一種數據化工具,通過各類參數和模型選擇能夠綜合整理整個工程發(fā)展建設的信息,在項目策劃、項目運行和項目運行維護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工程決策發(fā)展提供更完善的數據信息支持。車輛段超大蓋體施工中引入BIM 技術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為能夠更為直觀化的和各個專業(yè)人員溝通交流,進而探討出有利于施工優(yōu)化的方案和策略,并從質量、安全、進度等幾個方面強化對工程的管理,提高了施工進度,節(jié)省了施工成本。第一,在BIM 技術的作用下能夠體現做好車輛段超大蓋體施工規(guī)劃,明確劃分各個施工區(qū)域和施工工序,合理優(yōu)化配置施工人力、物力和財力。第二,在BIM技術的作用下能夠對施工進行模擬,將施工工序變得可視,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第三,在BIM 技術的作用下還能夠嚴格控制施工材料、施工設備和施工成本的消耗,從而為整個工程的精細化施工提供良好支持。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地鐵車輛段上的物業(yè)開發(fā)成為積極利用城市土地資源的一種重要方式。伴隨城市地鐵網絡的發(fā)展建設,車輛段上蓋綜合體開發(fā)實踐案例不斷增多,設計方法也不斷成熟,在地鐵車輛段高效率用地的背景下將上蓋綜合體多層次的設計和城市集約化發(fā)展結合在一起,是城市地鐵交通發(fā)展的一個必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