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光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電力建設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建筑工程項目中的財務管理工作貫穿全過程中,財務管理風險也貫穿全過程,對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準備、施工過程及竣工結算造成不利影響。施工單位需要提高對財務管理風險的重視,加強企業(yè)財務管理水平,并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規(guī)避財務管理風險,保障自身的經濟效益。
部分建筑企業(yè)在參與建筑工程項目招投標活動時,缺乏對工程項目實際相關情況的深入了解,而盲目的簽訂合同;合同簽訂后又對各項條款認識不足,雙方所承擔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規(guī)定不明確。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對工程項目設計經常進行變更,為后續(xù)管理埋下了隱患[1]。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經常會出現工程項目投入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現象。為了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不出現工期拖延的問題,就需要建筑企業(yè)先行墊付資金,墊資的出現會占用建筑企業(yè)大量的資金,對企業(yè)現金的流動性造成一定影響,大大增加了企業(yè)財務方面的負擔[2]。
“營改增”政策解決了建筑業(yè)重復納稅的問題,企業(yè)施工過程中購進的原材料、建筑設備時所繳納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也能被抵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yè)納稅成本。但由于增值稅具有特殊的管理要求,會影響到供應商選擇、勞務分包與企業(yè)經營模式等,加之建材市場也缺乏有效的管理與規(guī)范,不僅會增加企業(yè)的管理成本,也會給起到帶來稅務風險。
施工前的財務管理風險主要為投資風險和籌資風險,而這兩種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針對施工前的財務管理風險,施工單位需要重點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通過實際案例培訓,豐富財務管理人員的項目管理知識及籌融資相關知識,學習先進的籌融資理念,避免財務管理風險的出現。以某建筑企業(yè)為例,該建筑企業(yè)在開展建筑工程項目之前,制定了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并重點進行了財務管理人員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凈現值、投資風險以及資金成本的理論知識,配合財務風險問責制度,大大提升了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實現了財務風險管理的有效規(guī)避[3]。
建筑施工企業(yè)一方面應根據自有的資金、可貸款的額度等方面的現狀,確定項目的開發(fā)規(guī)模,保證資金鏈的順暢運轉,確保工程項目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還應該有效避免資金的閑置和浪費,盡量避免產生多余的融資成本,對較大的建筑工程項目進行整體開發(fā)前,要對項目的成本、各階段所使用的資金需求量進行預算,并制定合理的資金需求計劃,在資金方面作到供需平衡。除了銀行貸款外,拓寬融資渠道,根據項目開發(fā)的經營情況對償債進行合理安排,綜合利用長短期負債,科學合理地選擇資金的來源,以最小的成本搏得最大的效益。例如:在建筑工程項目開發(fā)過程中,可以考慮充分利用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企業(yè)集團的財務、信托、保險、證券等公司都是不錯的合作對象;還可以通過房地產信托、典當、銷售商鋪等方式實現融資;根據項目開發(fā)的情況合理安排償債,并通過利用長期負債與短期負債這兩種形式,來實現企業(yè)的用資需求。
由于施工工程實踐過程可能受到人員因素,材料設備因素,技術因素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對施工項目的施工操作構成潛在威脅。它涵蓋了一些安全隱患,實際上增加了建設項目管理的財務風險,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形式,隨著形勢的變化,有必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建設項目管理,逐步提高金融風險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水平。具體表現為:①在建設項目管理中,財務管理人員應在財務風險防范過程中加強信息意識,運用信息技術。并通過有效利用不同的信息資源,識別財務管理建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為財務管理的實施提供依據,通過具體的處理,使基于信息處理技術的財務風險工作更有針對性;②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下,項目管理中的財務風險控制得到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在對財務風險管理方法進行優(yōu)化的同時,在建設項目實踐中,有利于提高治理信息化和財務管理水平[4]。
建筑施工企業(yè)要提前了解建筑商的相關情況,對資質不全、信用不佳的建筑商敬而遠之。施工過程中要邊施工邊結款,防止增加財務支出,以及因壞賬和不良資產造成的財務危機。如果工程項目在竣工后尚未結算工程款項,應制定清欠計劃,加大清欠力度,或走勞動仲裁或法律訴訟的道路,盡快辦理結算手續(xù),盡量降低財務風險。
總之,如果這些不同的策略可以合理地應用于建設項目管理,它將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財務風險管理狀態(tài),減少項目運營計劃實施過程中風險因素的不利影響。因此,在未來的建設項目管理中應更加重視金融風險的科學處理,在有針對性的戰(zhàn)略支持下,確保項目建設中財務風險應對的有效性,進而實現項目建設的發(fā)展目標,提高建設項目的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