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
蝴蝶飛翔,時而“狂隨柳絮”,時而“舞入梨花”,不論怎么飛,它們一直騰挪翻轉,從不沿著平緩的路徑飛行。蝴蝶為何選擇如此曲折古怪的飛行方式呢?
其實,這是蝴蝶對抗捕食者的一種進化策略,因為飛行的路徑越古怪,捕獵者就越難抓到它們。蝴蝶“亂飛”的好處不僅能干擾捕獵者的預判,還能讓捕獵者難以近身??茖W家對蝴蝶的飛行方式做了流體動力學模擬,結果顯示,蝴蝶在推進自身向前時伴有許許多多的上升、下落,這樣可以在周圍產生洶涌的氣體湍流,能干擾捕獵者的攻擊路線。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無毒的蝴蝶飛得更平緩,因為它們不太屑于采用這種逃脫策略。
這種“亂飛”是如何做到的呢?科學家們研究了蝴蝶的身體特點,試著通過逐漸消減的蝴蝶后翅發(fā)現(xiàn),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續(xù)地飛行,而且飛行路線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樣曲折,但是飛行和轉彎的速度慢了許多。很明顯,蝴蝶的后翅并不用來提供飛行升力,而是專門用來增強身體轉彎時的靈活性。帝王蝶尤為突出,可以在比自身身長還短的距離內實現(xiàn)90 度轉彎。
蝴蝶大都色彩鮮艷,容易引起捕獵者的注意,這似乎也違反了蝴蝶的進化策略。但科學家發(fā)現(xiàn),蝴蝶艷麗的外表正好體現(xiàn)了它們的生物智慧。蝴蝶有著巨大的翅膀,對于鳥類而言無論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們索性進化出很顯眼的色彩,以此提醒捕獵者——我們是非常難捉的。當一只年輕的缺乏狩獵經驗的鳥兒看到一只鮮艷的蝴蝶,它會想:“哇哦,瞧瞧這塊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它會發(fā)現(xiàn),蝴蝶不僅難以趕上,即使抓到了,也是很滑的,容易逃脫,因為蝴蝶的翅膀覆蓋著鱗片。久而久之,小鳥就會意識到抓獲蝴蝶實在太費力,漸漸地就失去對蝴蝶的興趣,轉而考慮其他的獵物了。
蝴蝶不走尋常路,體現(xiàn)了獨特的生物智慧,既保護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