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凝結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見證。本文結合汶上縣文物保護現(xiàn)狀和部分文物工程開展情況,對目前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發(fā)展對策進行探討分析,旨在更好地促進文物的保護和利用。
【關鍵詞】文物保護;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K87 【文獻標識碼】A
汶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上地下保存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在汶上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共普查登錄文物點250余處,其中古建筑類70余處。目前,汶上縣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個,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余個。
一、汶上縣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汶上縣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按照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精神,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原則,一方面,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基礎上,對縣域內的文物建筑做到了保護修繕;另一方面,逐步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新路子。
(一)汶上文廟保護工程
汶上文廟,始建于唐,是為紀念至圣先師孔子而修建的建筑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建筑有欞星門、戟門、大成殿、明倫堂、鄉(xiāng)賢祠、烈女祠等。由于風雨剝蝕,年久失修,造成其現(xiàn)存建筑戟門、大成殿等瓦面剝落,油漆彩繪脫落,梁椽腐朽。為了進一步加強保護,1991年,汶上縣文物管理部門對大成殿、戟門等進行了維修。2007年,委托山東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編制了《汶上縣文廟現(xiàn)存中路建筑修繕方案》,對明倫堂進行了維修,并恢復了欞星門。2015年,對大成殿和戟門進行了維修和油飾彩繪。2016年,啟動了大成殿、戟門兩側現(xiàn)代建筑的仿古改造,新建了垂花門和碑廊,完善了排水、道路等服務設施。2017年4月,委托曲阜市古代建筑設計研究所編制了《汶上文廟節(jié)孝祠、烈女祠修繕保護設計方案》,并于2018年完成維修工程。
汶上文廟作為儒家文化的載體,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汶上縣深入發(fā)掘孔子“六藝”和仁政思想等,致力于發(fā)揮汶上文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富集的優(yōu)勢,成功將其打造成為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傳統(tǒng)文化體驗基地和研學基地 。
(二)汶上關帝廟保護工程
汶上關帝廟坐北向南,是一組由關帝廟大門、武圣殿、兩廡、寢殿、偏殿等組成的元代風格明顯的建筑群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三十七年,兵部尚書路迎率男虔誠重建。清康熙四十二年,候選知縣路松年率眾捐資重建。清嘉慶十三年四月,人們自發(fā)籌資重建。清同治十年,特用同知直隸州兗州府汶上縣知縣鄭溥虔誠重修。1986年,山東省文物部門對武圣殿進行了維修,恢復了昔日的容貌。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讓文物“活”起來的指導方針,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按照《山東汶上關帝廟修繕保護方案》,對關帝廟進行了全面維修布展。整個工程采取傳統(tǒng)工藝,每個細節(jié)都經專家考證分析,無論是整體建筑格局還是細微之處,都力爭恢復元代建筑風貌。目前,汶上關帝廟已作為傳承關公道義精神、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場所對外開放。
(三)郭朝賓墓保護工程
郭朝賓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汶上縣境內現(xiàn)存較完整的明代尚書墓葬遺存,墓區(qū)內保存有價值極高的墓志碑碣。
由于長年風雨侵蝕,導致大部分石構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殘損。為加強對郭朝賓墓的保護,郭氏族人自愿籌集資金300萬元用于保護維修。這是汶上縣文物部門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新嘗試,開辟出文物保護的新路子。
二、汶上縣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淡薄
民眾保護意識淡薄是文物古建筑保護中遇到的突出性問題之一。首先,民眾對文物保護的知識了解少,對于保護文物建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很難提高。汶上縣文物建筑在縣域文物資源中占據較大的比重,且大多分布在鄉(xiāng)鎮(zhèn),文物建筑遭受到破壞的現(xiàn)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文物建筑的功能僅局限于旅游欣賞,對其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缺乏足夠認識,不能及時采取相應保護措施。例如,許多文物建筑沒有安排專人進行打掃和看管,久而久之,這些建筑內部就會堆積大量垃圾,不僅應有的文化功能得不到體現(xiàn),而且會對建筑本體結構造成破壞。
(二)文物保護資金不足
文物的保護維修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由于大部分文物保護經費多數(shù)是用于國保、省保單位的維修,很多市保、縣保單位及未定級的文物保護點缺少充足的維修資金,僅僅依靠政府經費補貼是不足以支撐整個縣域內文物保護工作的,導致文物保護工作特別是文物建筑維修整體進展緩慢。
(三)缺乏文物保護專業(yè)人才
文物保護是一項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工作,汶上縣文物資源豐富,但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人員較少,更沒有文物保護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最高僅有中級職稱,雖然不乏研究生和本科生,但是大部分參加工作時間較短,沒有多少工作經驗,因此,在進行保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工作成效不明顯。
(四)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
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建設與地下文物保護的矛盾、新城規(guī)劃建設與舊城區(qū)保護的矛盾是較為突出的兩個方面。文物法人違法案件時有發(fā)生。有的工程建設方在立項或施工之前沒有征得文物部門的同意,也沒有按照文物保護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所涉及的路線及區(qū)域進行文物影響評估,從而對文物資源造成一定影響。
(五)文物建筑的利用率較低
文物建筑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還凝結了人類的勞動,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也蘊含著歷史社會的進步。全縣現(xiàn)有文物建筑中在保護基礎上加以利用的,目前只有少數(shù),多數(shù)只停留于完成修繕,對其文物價值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和利用,沒有為全縣文化旅游發(fā)展發(fā)揮明顯作用。
三、汶上縣文物保護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文物的保護既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而是需要由全社會廣大民眾的參與,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是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借助節(jié)日和開展活動進行宣傳;二是充分發(fā)揮文物的教育功能,通過將文物保護知識融入到中小學生課本中或借助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文化遺產地開展群眾參與性的活動等,切實增強民眾的保護意識,使廣大民眾能夠自覺地、自愿地配合好相關部門的工作,共同營造良好的文物保護氛圍。
(二)加大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
文物的保護和修復需要大量的資金。一方面,積極申請上級文物保護經費,合理利用并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激發(fā)人民群眾保護文物的自覺性,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探索并嘗試文物建筑“認養(yǎng)”模式,不斷開發(fā)文物建筑保護資金來源。
(三)重視文物建筑保護人才的培養(yǎng)
縣級文物保護部門作為基層文物單位,存在著人員編制不夠、文物保護專業(yè)人員缺乏的現(xiàn)象。為推進文物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引進高素質的文物保護專業(yè)人才,二是通過在崗培訓、學習調研等措施,提高在職人員文物建筑保護方面的理論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
(四)規(guī)范文物類項目審批程序
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在立項和開工建設前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等有關規(guī)定,實行動土申報許可制度,嚴格履行報批程序。另外,基層文物部門要全面加強文物保護的巡查和日常管理,堅決守住文物安全底線,確保文物安全。
(五)推進文物的合理適度利用
貫徹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精神,按照國家文物局印發(fā)的《文物建筑開放導則(試行)》規(guī)定,積極鼓勵群眾參與到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中來,切實提升群眾的參與度和保護的積極性,更好地發(fā)揮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另外,鼓勵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利用文物資源,優(yōu)化配套基礎設施,加大文物建筑開放力度,科學合理開展活動,讓文物在合理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護。
四、結語
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建立完善的文物保護機制,提高文物保護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切實提升文物保護工作成效。只有把這些文物資源挖掘好、保護好、利用好,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志新.古建筑保護和修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7(6).
[2]王洪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決策與信息,2016(14).
[3]胡永芳.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民族博覽,2018(4).
作者簡介:王慧(1983-),女,漢族,山東省汶上人,本科,山東省汶上縣中都博物館,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保護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