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怡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第二小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情境教學法出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得語文這門學科變得生動有趣,教師根據(jù)語文教材內(nèi)容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引入、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出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fā)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中迅速而準確的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內(nèi)容,并且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機能,新時代的語文教學課堂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核心素養(yǎng)”一詞的出現(xiàn),使得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更加具體,其中涵蓋了“語言的建構(gòu)和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和“文化的理解和傳承”等四個方面,接下來本文將針對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探究進行分析。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實施,小學語文課堂中引進了情境教學法,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使得學生對語文教材有著更加具體和清晰的認知學習,從而全面的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機能。新時代的語文教學課堂應該打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課堂,主張寓教于樂,即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獲得知識。而我們的情境教學法中心就在于通過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新興的教學法并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它是經(jīng)過在社會和生活進一步的提煉和加工之后才用于學生的學習課堂之中,情境教學法既豐富又有趣,運用在語文課堂中有著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nèi)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以及旅游觀光等內(nèi)容形式,這些都可以很好的在語文課堂中“發(fā)光發(fā)熱”。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采用寓教于學的內(nèi)容與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在冥冥之中有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應該具備的適應終身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guān)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更加強調(diào)要突出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guān)愛、家國情懷,也相對注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以及創(chuàng)新實踐。例如在部編新版的語文教材中《白鷺》的學習,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從中除了學習生字新詞還要從課文中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其中措詞用句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白鷺,向我們展示了一副如畫的美妙境界。這么美好的課文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恰如錦上添花,將這幅美景通過先進的網(wǎng)絡利用多媒體制作出生動有趣的課件,在教學中可以用一個謎語引出主題,“嘴長頸長腳也長,愛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邊結(jié)伙伴,田野溝渠尋食糧?!蓖ㄟ^簡單有趣的謎語啟發(fā)學生想象一下,記憶中哪種動物通體雪白,有著長長的嘴和脖子,還有一雙“大長腿”這樣的動物,喜歡群居在水邊,會出現(xiàn)在田野、溝渠中,去找尋食物,簡單的謎語用短短的幾句話已經(jīng)將白鷺的大致特征描寫了出來,緊接著就會有學生紛紛回答出不同的答案,“丹頂鶴”“天鵝”等一系列的答案,教師不用著急,這時候再將制作好的課件展示給學生,就會收獲不一樣的回應。學生在經(jīng)歷過互動之后已經(jīng)充分的被調(diào)動起好奇心,教師在帶大家打開教材,大家一起學習課文,帶著對白鷺的好奇去學習必然會使得本節(jié)課的教學事半功倍,這種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顯然更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利用學生天生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的特點,讓學生帶著歡喜和探索的欲望去學習《白鷺》,學生對于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也會更加的容易,在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詩里,一副如詩如畫的美妙境界讓我們深入掌握了解白鷺,去體會作者眼里的白鷺是多么的美麗和可愛。這就是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運用意義。[1]
2.1 運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熱情。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通過生活展現(xiàn)情境,就是將學生從課本中“拉”出來,帶領(lǐng)學生進入社會,走進大自然,并且從生活中選擇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場景,從而用來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然后教師在進行引導將教材內(nèi)容鮮明的展現(xiàn)給學生。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落花生》的學習,教學目標提出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學習課文之后能夠梳理內(nèi)容,看到文章的核心描寫了落花生的哪些特征,想要為我們傳達什么意思。以及父親想要通過落花生告訴“我”什么道理,這篇課文中蘊含的哪些哲理。本文的描寫手法是以物喻人,想要學生能夠懂得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了解去通讀課文,重點去分析理解文章中父親說的那段話代表了什么,借文章中的落花生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們不能因為外物改變自己的初衷,保持初心方得始終,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好處的人,而不是只求外表做一個對他人沒有好處的人,那才是一種悲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對本文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一些關(guān)于本文作者的資料,了解一下作者生平還有落花生的背景資料。學生可以通過搜集的資料了解到作者是許地山,這篇文章是落花生,許地山先生有一個筆名是落華生,這個筆名到底有什么具體的含義,作者為什么對“花生”有著特殊的“情感”,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最終找出作者筆名的含義,以及落花生中描寫了作者的童年有哪些故事。文章中描寫的花生樸實無華,但是作者吃起來卻有著不一樣的滋味,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不同水果和花生的圖片,最終讓學生悟出別看花生長得不好看可是去非常的實用,它們默默無聞悄悄地發(fā)揮著自己的力量為人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的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品質(zhì)的人存在,看起來不起眼卻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奉獻著。然后再進一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贊美花生以及想花生一樣品質(zhì)的人,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白做人應該像花生一樣,而不是像其他水果一樣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而對他人沒有用的人。[2]
2.2 運用情境教學加強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因為情境教學法的陶冶功能就像一個過濾器,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能夠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可以剔除學生情感中的消極因素保留積極的因素,這種凈化后的情感體驗具有更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性、動力性、感染性、強化性、定向性、適應性以及信號性等方面的輔助認知功能。[3]教師利用情感教學的這一特點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打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課堂,例如在《桂花雨》一課的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閱讀課文找到文章中作者對桂花的特殊“情感”,以及作者對桂花有哪些美好的回憶,作者借描寫桂花訴說自己的對童年的留念以及寄托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教師在講課文時由淺入深,先從文本的題目中入手,讓學生想象一下為什么叫做桂花雨,這場雨真的是一場摻著桂花的雨嗎?然后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在桂花成熟的季節(jié)里,整個村子都被桂花的香氣籠罩著,一陣風過來桂花紛紛飄落就像下了一場雨一樣,桂花組成的雨帶著香香甜甜的味道的雨。桂花在作者童年回憶里,是全年籠罩著的香味,是一陣陣飄散落地的桂花雨,是收在鐵盒子里可以用來泡的桂花茶,是過年時盛在小碟里的糕餅。記憶里的桂花如此香甜,因為童年里有桂花,有快樂,所以這份回憶就代表了香甜和快樂。作者喜歡搖桂花,這對于小時候的作者而言可是一件驚天地的“大事兒”,教師通過情景教學法喚醒學生心目中的美好,想象一下自己的回憶里是否有這樣快樂難忘的大事兒。[4]
2.3 運用情境教學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情境教學法中教師根據(jù)學生身體條件、興趣愛好以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提出相應的教學評價建議,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然后保證學生能夠完成學習目標體驗學習的樂趣。我們的學生因為年齡的原因所以理解能力和意識水平還處在有待開發(fā)的階段教師如果利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造境”,盡管這些情境簡單但是學生卻很難區(qū)分,并且會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活動中,例如在《珍珠鳥》的學習中,教師要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去找到課文中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的獲得珍珠鳥的“信任”,可愛的珍珠鳥到底可愛在哪里,學生們熱衷模仿想象力豐富在學習時可以在自己腦海里勾勒一幅畫面形象思維占據(jù)主導作用,并能夠快速的進入課文內(nèi)容使得學生沉浸在作者創(chuàng)建的情境里,學生發(fā)散思維完成教學內(nèi)容從而達到教學目標,還會積極地在課下搜集珍珠鳥的相關(guān)資料去了解珍珠鳥的生活習慣。[5]
我們運用情境教學法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并且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者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通過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打造高效率的小學語文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重新改寫了學生印象里的刻板語文形象,讓學生真正的了解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