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崴
(浙江省麗水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學 浙江 麗水 323000)
初中科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還有實踐能力方面具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發(fā)展,我們的科學課堂也更加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如果在初中科學教學中能夠將STEM這一理念融入其中往往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STEM理念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進行探究。
1.1 綜合性。STEM強調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能夠取消分科,能夠逐漸地向綜合性課程進行發(fā)展,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運用融合后的多門學科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真正地實現(xiàn)綜合性教學,通過這種方式去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STEM理念具有著綜合性的特點,這也是STEM理念最核心的特點。
1.2 趣味性。STEM理念下的教學內容充滿了游戲化的特點,能夠將教學的內容和游戲進行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注意力,所以在STEM課堂中課堂充滿了趣味性,學生也會被吸引去參與課堂任務。
1.3 體驗性。STEM理念側重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不僅僅要動手還要能夠動腦,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是真正地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和獲取知識的,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觀察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STEM理念具有著體驗性的特點。
2.1 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以STEM理念開展教學。在開展初中科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避免“填鴨式”教學進行授課,也避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狀,而是要樹立STEM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模式,這樣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積極地參加相關的培訓,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式,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此外,教學過程中老師還要將被動式的教學模式變成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將各個學科的特點融合起來,從而將其優(yōu)點運用到初中科學教學當中,以此來提高科學教學的時效性。比如在開展浙教版初中科學《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這一課程教學時,在基于STEM的教學理念下,首先老師可以詢問學生地球是什么樣子的以及近代、現(xiàn)代科學家對地球形狀探索具有哪些觀點。然后就可以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開展自主預習,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掌握地球形狀的客觀規(guī)律,緊接著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探究地球內部的結構,這其中包括了地殼、巖石、地核等等。最后還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使學生通過所學的科學技術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將數(shù)學知識、物理知識等等相融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是至關重要的。
2.2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如果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一直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就會感到科學知識非常枯燥,從而漸漸地失去了學習科學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將STEM教學理念作為課堂教學在主導,從而使課堂形式變得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科學知識更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開展這件版初中科學《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反應》這一課程教學時,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內容是通過酸和堿的反應來了解酸堿性對農作物的影響以及生命活動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使學生可以開展科學探究和實驗,然后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情境,通過所學的知識來練習實際生活,從而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獲得有效反饋。評價機制的建立可以讓學生更明確的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的缺點,從而及時的改正,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更重要是的有利于STEM教學理念的融合。所以教師要不斷完善初中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完善的評價制度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評價角度要多元化,要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多方面評價,其次還要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通過評價制度的完善來更好地融合STEM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基于STEM理念開展初中科學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地提升科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