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桂林
張震將軍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開國上將張震,一生槍林彈雨,出生入死,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與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蘆嶺鎮(zhèn)南面一個叫盛圩小村莊的情誼,整整延續(xù)了半個多世紀。
一
1941年11月中旬,時任新四軍四師參謀長的張震從淮北區(qū)黨委駐地出發(fā)來宿東地區(qū)檢查工作。18日,張震在當時的宿靈縣沱河南岸的小秦莊召開了宿東黨政軍負責人會議。張震在會上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實力情況和對敵斗爭中我方的有利條件,要求發(fā)動群眾搞好減租減息和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會議氣氛熱烈,從白天一直開到深夜。
11月19日凌晨一點多鐘,張震帶領警衛(wèi)連和新四軍四師干部、地方干部數(shù)十人從小秦莊出發(fā),連夜來到蘆嶺南邊的盛圩村宿營。張震住在村西頭一座四合院里。房東是新婚的小兩口。丈夫叫盛維藩,剛過門的新媳婦叫孔秀英??仔阌⒁妬砹诵滤能姡c上油燈,手腳麻利地把三間西屋打掃干凈,又摸黑到場上抱來鋪草,讓這一行人睡下。當時孔秀英只知道有一位穿灰軍裝的高個子,看樣子是個領導人。
拂曉時分,孔秀英悄悄起來去村外場上抱柴草準備燒水煮飯。這天刮著東北風,彌漫著晨霧,能見度很低。孔秀英出門不遠,就聽到遠處傳來隆隆的汽車聲。她知道新四軍沒有汽車,這一定是鬼子來了,便趕緊往家跑,一邊跑一邊喊:“快起來,快起來,鬼子的汽車來了!”
正在熟睡的同志們從夢中驚醒,紛紛起身抓起身邊的武器,這時村外也傳來我方崗哨報警的槍聲。張震火速起身來到院子里,和幾位領導干部簡短商量一下后,便命令支隊警衛(wèi)連連長石守良帶領全連戰(zhàn)士阻擊敵人,其余同志分散突圍。
張震帶領突圍的同志沖出院子,迅速牽著門外槽上正在吃草的戰(zhàn)馬,孔秀英把他們帶到一條通往村外的巷子,對他們說:“沖出村外,不遠便是竇家莊,過了竇家莊,便是北沱河,現(xiàn)在正是枯水季節(jié),沖過沱河便是安全地帶了”。此時天色微明,張震向孔秀英擺了擺手,激動地說:“大嫂,今天多虧了你,不然我們?nèi)珱]命了。咱們以后還會見面的!”說罷,便跨上戰(zhàn)馬,帶領突圍的同志向前沖去,轉(zhuǎn)眼消失在濃霧之中。
這時敵人已經(jīng)沖進了村子。他們開來11輛汽車,車上滿是日偽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我方戰(zhàn)士毫不示弱,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霎時,盛圩子村里硝煙迷漫,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和戰(zhàn)士的喊殺聲響成一片。戰(zhàn)斗從拂曉一直打到天亮,張震帶領同志們安全突圍,而擔任阻擊任務的警衛(wèi)連18名勇士和地方干部共31人壯烈犧牲。這就是永載宿州抗戰(zhàn)史冊的盛圩阻擊戰(zhàn)。
二
時間一晃過去了40年。1981年,在盛圩戰(zhàn)斗中脫險的張震將軍,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擔任了高級職務。他始終沒有忘記當年的烽火歲月,沒有忘記那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更沒有忘記那水乳交融的根據(jù)地人民。他經(jīng)常想起在盛圩脫險時的房東一家。但他只記得房東大嫂當時是位新媳婦,連姓名也不知道。于是,將軍決定忙里抽閑,要去淮北根據(jù)地走一走、看一看,一定要找到當年的那家房東,一定要祭拜當年為了掩護他們而犧牲的烈士們。
1981年7月,張震將軍帶著他的兒子和一部分工作人員驅(qū)車南下,于7月下旬來到宿州境內(nèi)。將軍顧不上休息,在地方干部的陪同下,驅(qū)車直奔盛圩村。盛圩村已不是當年那破陋茅屋、衰草枯楊的凄涼景象。村莊比過去大了,人口比過去多了,田里長的是茂盛的莊稼,村民的房屋已換成青瓦紅墻。將軍找到村里年齡比較大的人,詢問曾救過他的房東一家。終于找到了盛維藩、孔秀英夫婦。此時的孔秀英已是一位60多歲、兒孫滿堂的老人了。
老將軍緊緊拉住孔秀英夫婦的手,激動地說:“要不是你們救了我,我哪能活到今天!”接著,張震又詳細地詢問了當?shù)厝嗣竦纳a(chǎn)和生活情況,詢問1941年11月19日我軍同敵人作戰(zhàn)的情況。然后來到村外的18位烈士墓前(其余當?shù)氐牧沂窟z體已經(jīng)運走)致哀。當時由于這里的地勢低洼,夏季雨水多,烈士的墳墓四周被水包圍。見此情景,張震感慨地說:“我們享福了,可是烈士們還在‘水牢’里!”將軍眼含淚花,表情嚴肅,在烈士墓前默然肅立良久,然后轉(zhuǎn)身對周圍的地方干部說:“要在這里修一座烈士陵園,永久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無名英雄。要修好烈士墓,讓后人憑吊瞻仰!”
盛圩所在地的蘆嶺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非常重視烈士陵園的修建。他們遵照張震將軍的指示,積極策劃、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籌款2萬多元,于1987年建成了盛圩烈士陵園。陵園占地15000平方米,園內(nèi)廣植松柏和其他花草,烈士紀念碑高聳園中,上面是張震將軍親筆題寫的“盛圩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九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紀念碑后面,一字排開18座烈士陵墓和石刻墓碑。這18位烈士只有連長石守良和女衛(wèi)生員何宇晨留下了姓名,其余16位都是無名英雄。園門口建了四間接待室,盛維藩、孔秀英夫婦和他們的子女專門在這里守護。每年的清明節(jié),憑吊、瞻仰烈士的人們絡繹不絕。
三
光陰荏苒,半個多世紀過去了。1999年,已經(jīng)86歲高齡的張震倍加思念當年抗日根據(jù)地的父老鄉(xiāng)親,倍加緬懷那些在抗戰(zhàn)期間犧牲的戰(zhàn)友。他不顧家人的勸阻,執(zhí)意要在有生之年再到當年戰(zhàn)斗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他特別要到盛圩村去看看那里的烈士陵園修好了沒有。
1999 年5 月15日,張 震 將軍攜夫人子女又一次來到宿州市埇橋區(qū)盛圩村。經(jīng)過十幾年的修建、培植,盛圩烈士陵園已頗具規(guī)模。園門外新修的馬路寬敞、筆直,園內(nèi)松柏參天,繁花似錦。烈士紀念碑和18 座烈士墓矗立在松柏之中。當年的水洼不見了,代替水洼的是一條不寬的小河,像一條玉鏈環(huán)繞著烈士陵園。原來是盛圩人民取土筑園,將陵園周圍挖一條小河將烈士陵園加高的。張震一行繞園一周,看后非常滿意。然后他們來到烈士墓前,含淚深深三鞠躬。老將軍又向埇橋區(qū)及蘆嶺鎮(zhèn)的黨政領導,向盛圩村的父老鄉(xiāng)親表示由衷的感謝。臨行前,老將軍向陵園捐款4000 元,作為陵園維修費用。
蘆嶺鎮(zhèn)政府和盛圩人民特地在烈士墓前立了一塊碑,上書:“公元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張震同志攜夫人及子女親臨盛圩烈士陵園,拜謁烈士陵墓,并捐款4000元整??瘫懹?。以謝其意。2001年1月9日”。從此,張震將軍與盛圩的深情便在當?shù)乩习傩盏目谥斜粡V泛地傳誦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