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鵬 青島濱海學院
在高校基礎課程體系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教學項目,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育學生計算機核心素養(yǎng),市場形勢不斷變化,計算機技術也在不斷升級,加強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和素質,進而更好地引導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并不斷提升綜合素養(yǎng)。加強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究意義重大。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應用為推動行業(yè)發(fā)展提供了重大的技術支持。對于高校而言加強計算機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計算機技術水平,可以更好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并充分運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等加強深度探究,提高信息素養(yǎng)。同時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可以改變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他們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和掌握能力,更好地應用于實踐,獲得更大的提升。
1.學生計算機基礎存在差異,學習興趣偏低。計算機課程理論知識較多,且分布比較分散,對于學生而言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可能掌握了比較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有的學生可能沒有運用過計算機,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面還面臨較大的教學壓力。此外大部分學生對于未來學習和就業(yè)等比較關注,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缺乏足夠興趣,且學習深度不夠。
2.教師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實踐教學相對偏少。目前教師對計算機課程教學方面習慣于按照常規(guī)的模式來進行知識的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實踐上機安排較少,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參與實踐鍛煉的機會不多,所以實踐能力比較低。
此外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等,對學生計算機技能和素養(yǎng)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教師在教學資源體系設計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探索性不強,教學創(chuàng)新性不夠。
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成效,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
1.注重計算機教師的培育,并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資源體系。一方面學校要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探究,總結目前教學現(xiàn)狀,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以及學習興趣等盡心更深度分析,以此為基礎加強基礎教學資源體系建設,要為計算機專業(yè)課程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設施和平臺,引導他們在計算機教學領域不斷創(chuàng)新,搜集更多的典型經驗等,從而提高教學深度和創(chuàng)新性。在教學資源體系建設方面要緊密結合時代的變化等不斷融入更多的新的信息資源,不斷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fā)學習潛能。此外教師還應當針對不同年級學生以及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為他們推送更多的關聯(lián)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更好地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和學習內容開展深度學習,開設更多關聯(lián)的選修課,便于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拓展,鼓勵學生全面參與到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中來,提高他們學習主動性,也有助于促進師生共同,全面進行學習資源的共享,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2.注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設計,并加強實踐教學。一方面要在教學模式方面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等自身的優(yōu)勢等將教學內容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呈現(xiàn),注重在教學中實施游戲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或者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等不同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他們主動學習計算機技術和方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另一方面要圍繞實踐技能培養(yǎng)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通過設置模擬情境,到相關企業(yè)開展實踐鍛煉或者舉辦相關的活動競賽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實踐學習的意義,并通過不斷實踐檢驗自身的學習情況,持續(xù)進行改進,更好地提高綜合學習成效。
此外還應當加強教學評價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變單一地通過理論測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通過開展上級實驗或者設計相關的考試模擬軟件等方式,讓學生既可以對自身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測,又可以通過實操聯(lián)系等深度學習計算機操作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此外還應當對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xiàn)、完成作業(yè)設計以及期末上機實驗等方面的成績進行全面評價衡量,注重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等方式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以及測評結果的反饋,更好地鼓勵學生學好用好計算機知識。
總之,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改變思想觀念,在教學資源開發(fā)、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以及教學評價反饋等方面不斷探索,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求等進行優(yōu)化設計,這樣才能全面提升教學成效,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應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