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萍
(福建省建甌市實驗小學 福建 建甌 353100)
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推進,老師們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利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內容直觀化、系統(tǒng)化,使學生自主探索、反思和創(chuàng)造,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把握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與學科之間、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能將知識遷移和運用到新的問題和生活中,促進他們的思維向深層發(fā)展。
生本課堂應基于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經驗,找準認識的沖突點,生成自己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認知需求,即創(chuàng)造與學習的核心內容密切相關的,與學生現有的知識有一定聯系,與學生的知識經驗有沖突的情境。
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它能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創(chuàng)造工作?!崩缃虒W“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時,教師可設計這樣情境導入新課“為了綠化、美化校園,學校想在一塊長方形空地上種植草皮,現在請你們當建設者,你們應該了解到什么?”這一提問,創(chuàng)設了一個解決生活問題的情境,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點燃了學習的熱情。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在尊重學生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2.1 注重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以《小明的一天為例》,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生活經驗,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地認識小明的一天中的6個鐘面,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看整時和半時;其次學生在生活中對電子表和電子鐘非常熟悉,利用這個生活經驗的積累,在學習數學記時法時我放手讓學生看課件自學,再上黑板板演,在糾正學生的錯誤中學生輕松地學習到知識。
2.2 注重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數學模型?!缎∶鞯囊惶臁酚^察鐘面幫助學生建立鐘面上時針、分針、數字、大格等特點數學模型;教學中通過對6個鐘面進行觀察、學習和分類,逐步建立整時和半時的特點數學模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3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小明的一天》教學“認識鐘面”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出示自學指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自學指導,認真觀察,發(fā)現鐘面的秘密,并和同桌交流,最后集體討論得出鐘面知識;在學習小明的一天的6個鐘面時,我積極的引導學生、追問學生:“你是怎么知道這個時間的?”;“為什么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是誰告訴你的?”等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給足學生主動探索的時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苯洑v數學活動后,我們一定要從本次活動中提取經驗。課堂上老師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互相分享經驗去驗證問題,最后獲得對的活動經驗。
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中,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么不能用底乘鄰邊,而要用底乘高呢?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后,比原來平形四邊形的面積多了多少?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畫出幾個?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環(huán)節(jié)中,善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通過對比、分析、驗證讓學生獲得了正確的活動經驗。
核心問題,即是矛盾的、疑難的,直指數學本質、順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如果無法解決,就會影響我們數學知識建構的問題。就如波利亞說的:“需要找到適當的行為,可以看見,但不可以立即達成的問題?!闭覝室还?jié)課的核心問題,一節(jié)課的教學就有了方向,學生的學習就能直擊重點。
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我用了買衣服和褲子的情境,一件上衣55元,一條褲子45元,買7套一共要多少元?生1:55×7+45×7=700元。生2:(55+45)×7=700元。師:也就是說55×7+45×7=(55+45)×7,那么請問左邊算式中的7和右邊算式的7一樣嗎?為什么后面的算式只剩下一個7了?提出兩個核心問題,學生展開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左邊的7表示7件衣服和7條褲子,右邊的7是表示7套,所以右邊只有一個7.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在生活情境中輕松解決,讓學生印象深刻。
數學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起點,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探索、交流、碰撞、生成,完善認知,發(fā)展數學思維,感悟數學思想,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只有教師真正做到“深度教學”,我們的學生才可能做到“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