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恒蓮,李紅梅
(日照市嵐山區(qū)巨峰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日照 276800)
臨床實踐中,急性腦血管病非常多見。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出現了較多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使得急性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急性腦血管病出現后,會對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正常生活造成非常嚴重的制約,同時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不利影響[1]。當前臨床實踐中對于急性腦血管病大都是運用西藥治療,不過具體的療效并不是非常明顯。因此,選取有效的治療手段來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已經成為醫(yī)學上研究的重點。相關的醫(yī)學研究指出,依達拉奉聯(lián)合康復訓練可以起到改善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表現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的運動能力,同時還可以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該文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72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觀察,現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72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其中實驗組男女比例為20∶16,年齡處于 62~72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9±2.2)歲,病程時間為 5 h~1 d;對照組男女比例為 22∶14,年齡處于 64~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3±1.6)歲,病程時間為 6 h~1 d。根據上述基礎資料對比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都同意將個人診療資料用作公開課題研究,科室以下發(fā)審核批復準予開展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達拉奉治療,依達拉奉注射液(國藥準字 H20130051)35 mg+0.9%氯化納溶液(國藥準字 H20123408)120 mL靜脈滴注,每天2次。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醫(yī)護人員必須要嚴格觀察患者病情發(fā)展,等到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平穩(wěn)之后48 h,再開始實施康復訓練:保持良肢位擺放,被動活動患者關節(jié),3周后復查頭顱CT,按照詳細的結果制定出后續(xù)的康復治療方法。在患者臥床階段,應該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翻身,醫(yī)護人員應該充分指導患者利用健肢帶動患肢,實施手部上舉運動和下肢起臥運動等等[3]。逐漸從臥位運動向站位運動過渡。待患者平衡功能恢復完全后,醫(yī)護人員可以對患者實施日?;顒幽芰τ柧殹?/p>
(1)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2)偏癱運動功能采取Fugl-Meyer評定量表評定,在治療開始和結束時分別進行評定。(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取BartheL指數量表評定,在治療開始和結束時分別進行評定[4]。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康復治療,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更為顯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對比
經過康復治療,兩組患者的FMA評分均高于治療前,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MA評分[(±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MA評分[(±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36)對照組(n=36)t值P值26.73±12.84 27.38±12.06 3.95<0.05 55.25±13.72 36.41±12.42 4.87<0.05
經過康復治療,兩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均高于治療前,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artheL評分[(±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artheL評分[(±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36)對照組(n=36)t值P值28.6±16.3 28.9±14.8 3.62<0.05 48.2±17.4 35.5±16.4 4.71<0.05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明顯提升,而各種富貴病也開始萌發(fā),其中腦血管病成為了影響我國中老年患者的關鍵性疾病。相關的數據報道顯示[5-7],我國每年新發(fā)的腦卒中患者約300萬人,而每年因腦血管病死亡的患者大概占據到一半,另外還有3/4出現殘疾??祻陀柧殞τ谀X血管病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專家所關注,不過盡管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和國際發(fā)達國家進行對比,仍有非常顯著的差距和不足。尤其在二三線城市,人們對于卒中早期康復的認知存在缺陷,更多的患者都是服用藥物進行治療[8]。從目前各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以及患者對腦血管病康復的認知情況來看,當前還非常難以實現系統(tǒng)、長期的科學康復治療。腦血管病患者及早的康復訓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完成中樞神經重建,進而有效刺激患者大腦的可塑性,而大腦的功能重組以及可塑性也是腦血管病神經功能康復的關鍵[9]。腦血管病患者早期異常體位,以及不科學的活動,會刺激病理運動模式的發(fā)生。因此,康復訓練開始的時間越早,恢復功能康復的幾率就越大,總體的預后效果越好??祻椭委煹脑缙诮槿牒侠砬覍iT性的訓練,可通過正確的運動方式,不斷完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相關代償作用,推動患者大腦皮層的功能重組,強化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的控制效果,控制肌肉痙攣,進而發(fā)生分離運動,實現正常以及接近正常的運動方式,并且最終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10]。而在早期康復治療的前提下,運用神經保護劑依達拉奉,可以更好地改善中樞神經功能損害。依達拉奉屬于一種有效的羥自由基清除劑以及抗氧化劑,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脂質氧化,控制血管內皮損傷,緩解患者的腦水腫,最終推動患者中樞神經功能的有效修復,并且提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從上文的試驗結果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更為顯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MA評分以及BartheL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實施依達拉奉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實踐推廣。在急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必須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專門性的早期康復訓練,利用科學的運動鍛煉,刺激中樞神經的代償作用,重組大腦皮層功能,加強高級以及低級中樞神經的控制作用,最終控制肌肉痙攣,推動運動模式恢復正常。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依達拉奉治療的同時,給予全方位的康復訓練,可在之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水平[11-13]。從上文的統(tǒng)計結果可知,進行康復訓練的患者有效率更高,說明針對性藥物治療聯(lián)合綜合康復訓練,更加有助于患者肢體以及神經等運動機能的康復。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等針對性藥物治療與康復訓練相互融合,可成為調整以及提高急性腦血管病臨床的關鍵措施。